齐鲁壹点记者 徐良 通讯员 马纯强 庞旭 李秀娟

法治课堂进社区,共建文明家园;暖心食堂进社区,共建幸福家园;现场办公进社区,共建美丽家园;银龄先锋进社区,共建和谐家园;天使宝宝进社区,共建阳光家园。今年以来,禹城市禹兴街道在社区治理方面,坚持党建引领,大胆尝试,求实创新,“五路并进”强化社区治理,破解社区治理困境,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禹兴模式”日趋成型。

站前街道治理新动能(禹城市禹兴街道)(1)

“法制课堂”进社区 共建文明家园

禹兴街道成立于2020年8月,位于禹城市区西南部,现有2个城市社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小区居住成分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把社区建设的管理有序?禹兴街道进行了有益探索,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吸收司法、民政、派出所等有关人员组成法制宣传小分队,建起法制课堂走进社区,利用餐后、周末、节假日等居民相对休闲的时间,围绕邻里关系、社区管理等进行理论政策宣讲、民情民意收集、法制辅导授课,讲身边的案例、身边的故事,回答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和带动社区居民遵法守法,互帮互助。“法制课堂”不受场地限制,选个小场地,几个小红椅围成一圈,就是一个小课堂,课堂设在居民中间,党组织和居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党的理论政策得到宣传。同时,社区党委根据收集的意见建议,开展志愿服务,切实增进居民群众的交流交往,增强法治意识,营造社区治理人人有责,社区治理靠大家,我为社区建设做贡献的浓厚氛围。

站前街道治理新动能(禹城市禹兴街道)(2)

“暖心食堂”进社区 共建幸福家园

禹兴街道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全局,以人为本,建设幸福街道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关心、关爱、关注新业态就业群体、环卫工人、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共建幸福家园的重要抓手,积极联系,主动对接,创新工作,先行先试,与吴老大熟食店联合,在站南社区建起禹兴街道“暖心食堂”,解决了辖区新业态就业群体、环卫工人、困难老年人的急难愁盼等最现实问题。

建设“暖心食堂”的初衷,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饿可就餐、累可歇脚、热可纳凉、渴可喝水、伤可用药”好去处。小饭碗装着大民生,服务范围可覆盖辖区大部分居民,为居民提供安全、实惠、便捷、高效、专业的配餐、就餐、送餐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暖心食堂”的创建成为建设“美丽街道”的“助推器”,“幸福街道”的“加油站”。

站前街道治理新动能(禹城市禹兴街道)(3)

“现场办公”进社区 共建美丽家园

禹兴街道视社区居民为亲人,通过定期走访、现场办公拉近与社区居民的感情。组织社区网格长、志愿者连同包联单位共同制定现场办公方案,走访摸底调查,成立微信群,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收集到的问题建议,制定工作台账,打破过去社区坐等居民上门的工作模式,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让问题在一线发现,建议在一线搜集,办法在一线实施,答案在一线完成。

站前街道治理新动能(禹城市禹兴街道)(4)

“银龄先锋”进社区 共建和谐家园

禹兴街道坚持把社区治理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专题研究,精心部署,注重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工作走访中发现,站南社区居民主要以改造搬迁、外地迁入居民为主,属于深度老龄化社区。但居民当中,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占的分量很重,尽管大都年过古稀,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热爱公益,爱管“闲事”。禹兴街道因势利导,组织他们成立“银龄先锋帮帮团”,根据“银龄先锋帮帮团”的爱好特长,邀请他们担任楼道长、单元长,发挥他们生活在社区、最了解社区、与社区居民关系最融洽的优势,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小区日常管理、环境卫生监督等行动,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实现社区居民的和谐相处。

“天使宝宝”进社区 共建阳光家园

禹兴街道在推进社区治理当中,坚持激活各种能量,服务于社区治理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文明化、现代化、时尚化。现在的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承载着美好的追求和期待,是一支在建设新时代文明社区不可或缺的力量。禹兴街道以组建“天使宝宝”小志愿者为切入点,将适龄儿童全部纳入“天使宝宝”小志愿者队伍,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不定期组织开展“天使宝宝”争当社区环境小卫士、我为幸福家园献爱心、互帮互助交朋友等活动,让“天使宝宝”在争当环境小卫士当中,身心得到锻炼,在奉献爱心当中,心灵得到洗礼,在互帮互助中,友谊得到凝练,家长得到感悟,共同创建美好未来。

“下一步,我们将对‘五进社区’进行总结提炼,完善提高,紧扣社区治理任务清单和目标要求,以网格驿站建设为抓手,凝聚治理合力,汇聚治理智慧,着力将社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和谐稳定、高品质生活聚居地,打造社区治理‘禹兴模式’。”禹城市禹兴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海英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