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璐)8月5日上午,房山区拱辰街道举行《房山碑刻通志》全卷出版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房山段)碑刻文献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房山碑刻通志》卷六、卷七、卷八,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至此,地方历史文化书《房山碑刻通志》卷一至卷八的编研出版全部完成。

碑刻一般用什么石头(地方历史文化书房山碑刻通志全卷出版)(1)

《房山碑刻通志》。受访者供图

《房山碑刻通志》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房山段)建设的重点文化工程,被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列入2019年、2020年、2021年“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发布会上,房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明智表示:“《房山碑刻通志》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房山区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成果转化,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历史文化支撑。”

碑刻一般用什么石头(地方历史文化书房山碑刻通志全卷出版)(2)

房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明智。受访者供图

《房山碑刻通志》共八卷,总字数达210万字,其中收录了全境25个乡镇(街道)的碑刻,这些碑刻分布于145个村、1个社区。文化学者、文物专家杨亦武,历经十年旁征博引,修校9次,最终完成本书共875件碑刻的抄录、整理、编目、分类和考证,完成《房山碑刻通志》的编研出版,形成一个涵括房山全境碑刻的地方碑刻文献体系。

杨亦武说:“碑刻是了解房山历史,揭示文明轨迹的一把钥匙,其承载着全面系统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碑文的解读,厘清了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让石头说话。所以说,《通志》不仅是一部碑刻志,也是一部以碑刻为视角的地方志。”

房山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特别是碑刻众多、年代久远,历代碑刻数量居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内各区之首,历史年代自北魏、北齐、隋、唐、辽、金、元、明、清,直至民国。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原所长、文物考古专家齐心指出:“编研调查完整系统的碑刻史料,对勾勒出房山历史文化的全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房山碑刻通志》的出版,对北京史研究、文物保护研究、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