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老子的真实人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老子的真实人生
老子
(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留给后世的著作叫《老子》,又称《道德经》。这部经典虽然只有短短5000多字,却蕴涵了深奥的哲理。“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73次,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初始态,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生万物的根源;道常无名,无为而无不为,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以柔弱胜刚强,是最高的善;“道”是万物的本原,它永恒存在,却又听不到、看不见、摸不着。这样的“道”会告诉你一切事物都有正反面,它们相反相成,相互转化。它也会告诉你修道、得道、养生、处世的方法,告诉你取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理。它还会为你描绘一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图景。老子主张一切顺应自然,与老子为友,会懂得更多自然、规律、天下与人生的道理。
道与自然
“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著名科学家霍金曾经这样叩问世人。有人说是上帝创造了宇宙,有人认为地、水、火、风构成了现在的世界,有人推测宇宙由一种叫做星云的物质收缩而成,还有人描绘了宇宙经由大爆炸而形成的模样。老子则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宇宙的起源,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万物的规律,还是人生的准则。它就像母亲一样,孕育着自然万物;它无色无味也无形,甚至说不清道不明,但却无处不在。
道与规律
遥望天际,我们常会看到日升日落;驻足花丛,我们总能欣赏花开花谢;留心四季,我们知道春去了还会回来。老子也早就认识到: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矛盾着的事物既对立统一,又互相转化。《老子》一书中包含丰富的朴素而精彩的辨证法思想,系统揭示了事物互相对立、依存、转化的关系。他认为有无、虚实、强弱、刚柔、雌雄、祸福、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不能存在。他体察到事物的矛盾会相互转化,“反者道之动”是事物运动的规律。“反”既有相反、对立之义,又有返回、归本之义,老子认为顺应规律方能大彻大悟。
道与天下
天空蔚蓝如洗,溪水清澈见底,草木、鸟兽与人和平相处;孩童嬉笑玩耍,大人欢快耕作,老人颐养天年;没有战争,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忧愁和烦恼。这就是老子所描述的“小国寡民”的淳朴社会。如此宁静而美好的世界,怎样才会出现呢?不妨看看老子的建议:“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即生命是远比一切更重要的东西,只有重视生命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帝王要以质朴的自然之道治理天下,更要清静无为。
道与人生
人生本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也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旅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是说,道与德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却不自恃己能;长养万物,却不自为主宰,真可称为微妙深远的人生意境了。“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给我们描述了这样的人生图景: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实则短暂,摒除内心杂念,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于保持赤子之心,不与人争,谦虚谨慎,知足常乐,寻求一生的安宁。
原文赏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第一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五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四十六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第六十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第八十一章》
参考书目
《老子》,陈鼓应、蒋丽梅导读及译注,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老子》,汤漳平、王朝华译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王弼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
《老子今译》,任继愈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Laozi
Laozi, also known as Lao Tzu, was a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and writer. He is the founder of philosophical Taoism, and a deity in religious Tao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religions.
As the reputed author of Tao Te Ching, Laozi often explains his ideas by way of paradox, analogy, appropriation of ancient sayings, repetition, symmetry, rhyme, and rhythm. In fact, the whole book can be read as an analogy — the ruler is the awareness, or self, in meditation, and the myriad creatures, or empire, are the experiences of the body, senses and desires.
Tao Te Ching describes Dao (or Tao, meaning the Way) as the source and ideal of all existence: it is unseen, but not transcendent, immensely powerful yet supremely humble, and it is the root of all things. People have desires and free will (and thus are able to alter their own nature). Many people act "unnaturally", upsetting the natural balance of Dao. Tao Te Ching advises human beings to "return" to their natural state, to be in harmony with Dao. Taoism is the primal principle underlying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and the way one should follow to attain enlightenment and freedom from suffe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