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兰芳有一经典的名剧,便是《霸王别姬》,这一场戏演绎了两千多前,项羽和虞姬生死离别的爱情悲歌,看后令人动容不已。多年以后,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又被搬上荧屏,剧中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的思考,令无数观影者触动。

虞姬和项羽的离别诗(项羽唱垓下歌虞姬以诗回应)(1)

英雄美人的故事,无论是幸福的结局,还是悲壮的落幕,都会令许许多多的痴男怨女向往,说到底,这其中,还是爱情的力量在驱使着、在映照着。

千百年过去,我们无法看到乌江之畔那生死离别的悲壮场面,但从项羽虞姬留下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依旧能够领略他们对彼此的深爱与牵挂,这种牵挂,从来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死亡而消散。

虞姬和项羽的离别诗(项羽唱垓下歌虞姬以诗回应)(2)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西楚霸王除了对失败的不甘,还有对虞姬的不舍,这种心情,在他的《垓下歌》中得以体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之战,韩信利用心理战术,令汉军围着楚军营大唱楚歌,项羽大惊:难道汉军已经尽得楚地?

自知大势已去,项羽饮酒帐中,感慨万千,良久,他不甘地喊道:力量之大,足以拔山海;气势之盛,足以盖世界,然而时不利我,宝马乌骓亦难以疾驰。可是,乌骓难以疾驰有什么办法,失败就失败,但是,虞姬啊虞姬,你该怎么办呢?

虞姬和项羽的离别诗(项羽唱垓下歌虞姬以诗回应)(3)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睥睨天下的楚霸王,哪怕是失败,他依旧是那个力拔山兮的项羽,单论个人之英勇,难有人能与项羽匹及,项羽自己是这么认为,旁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项羽自信地唱出第一句。

第二、三句,项羽以乌骓之不利,抒发时运不济的悲愤,他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等外界因素不利于他,他也无可奈何。这种抒发,很干脆、很纯粹,没有对权力的留恋、没有对过往悔恨、更没有对命运的恐惧,只是单纯对失败的总结。

虞姬和项羽的离别诗(项羽唱垓下歌虞姬以诗回应)(4)

最后一句,则是英雄对美人的不舍,即将亡国的君主,多会赐死妻女,以免他们遭受敌人的侮辱,可是深情的项羽,他又如何下得了手呢?面前是他最爱的女人啊!他想为虞姬安排一条后路,可是却很难做到。

面对项羽的不甘与无奈,虞姬泪如泉涌,她知道,自己不能和项羽长相厮守了,她也知道,项羽对她的牵挂和不舍。于是她穿上舞衣,为项羽跳了最后一支舞,凄然地唱了最后一首诗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和项羽的离别诗(项羽唱垓下歌虞姬以诗回应)(5)

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这是歌,更是诗,这首诗名为《和垓下歌》。虞姬动听的声音在营帐响起,她向项羽缓缓唱着自己的心声:汉军已经攻城略地,四面八方皆是楚地的歌声。大王,你已经失败了,我知道,像大王你这般的英雄是不会苟且偷生的,既然如此,贱妾我还谈什么活下去呢?

舞尽,歌罢!虞姬拔出宝剑,鲜血从她白皙的脖颈,滴落到那把闪着寒光的剑锋上,它曾在战场助项羽击杀了多少敌军,可是今夕它却终结了项羽最爱之人的性命。项羽缓缓闭眼,虞姬也缓缓闭眼,然后倒地。

虞姬和项羽的离别诗(项羽唱垓下歌虞姬以诗回应)(6)

项羽悲痛欲绝,只能草草将虞姬掩埋,然而带着六百骑兵突围。奔至乌江之畔,面对亭长让他回江东积蓄力量的劝告,项羽断然拒绝,经过几番拼杀之后,力尽的他,自刎而死。

英雄、美人,皆成了土,但是那夜营帐之中的爱情悲歌,依旧在世间流传。

这首诗,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不是虞姬所作。宋代著名学者王应麟,也就是《三字经》的作者,他认为,《和垓下歌》是最早的五言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