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确定,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孙悟空等人是否真的存在,却难以断定。然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考古活动中,却找到了孙悟空存在的证据,这是怎么回事呢?
玄奘西游
在1953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考古学家们就在西部敦煌地区发现了一个榆林窟。
这个榆林窟存在于唐朝中晚期,一共有41个洞窟,里面都是雕塑和壁画作品。
这些作品形形色色,描述着当时社会上的活动和事件,其中有一幅画十分引人注目。
这幅画中画着观音、骏马、和尚,还有一个带着金箍猴头猴脑的人。
很多人在看到这幅画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西游记中的师徒几人,但西游记的故事是在明朝时期吴承恩写的小说,而这里的壁画年代,最晚也是北宋年间,因此不可能是有人在看了小说之后,在这里雕刻出的作品。
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西游记的故事并非杜撰,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西游记上的这一幕,所以才会被人雕刻在这里。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西游记这样的事情吗?带着这个问题,有专家开始查阅大唐玄奘西行的各种资料,终于还原出一个和《西游记》十分相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果然有唐僧、白龙马和“孙悟空”。
事情还要从公元627年说起,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年是玄武门事变的一年,却不知道这一年长安也被饥荒笼罩,国家外部环境也十分不稳定,突厥的铁蹄依然时常掳掠边境。
如果所有人都缩在长安城,后果就是会有无数人饿死,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唐王李世民下令打开长安城门,放人们离开皇城。
在这所有出城的人中,有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和尚混入其中,这个人就是唐僧,也就是玄奘。
唐朝僧人玄奘也看到了天下百姓的疾苦,怀有大慈悲的他决定前往天竺求取真经,希望找到真正能解救万民、普度众生的经文。
然而,玄奘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并不是唐王的御弟,也没有什么权力,他只是一个有名气的和尚,因此他的活动自然也没有任何官方支持,更不会有什么通关文牒了。
不过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天下百姓,玄奘还是毅然决然的偷渡出境,从一个佛学大师,成为了一个偷渡犯。
当玄奘来到凉州后,被凉州守军阻拦,玄奘原本准备跟随商队偷偷出境,却被凉州长官知晓。好在玄奘十分机警,提前一天偷渡,才成功离开了凉州,到达了玉门关。
其实在玉门关前的瓜洲城,也有一番波折。当时玄奘刚刚到达瓜州,就被瓜州官兵逮捕,因为海捕文书已经下达到了这里。
不过审问玄奘的官吏是一位佛教徒,他崇拜玄奘精深的佛学,也钦佩玄奘的理想,因此他冒着极大的危险,帮助玄奘逃脱了牢狱。
就这样,唐僧才得以进入玉门关,也正是在玉门关中,玄奘才找到了西行路上的第一个徒弟,这个徒弟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石磐陀孙悟空
玄奘历经重重磨难,终于来到了玉门关。在这里他又会经历什么?孙悟空的原型又是谁呢?
玄奘在离开了瓜州之后,在一个叫塔尔寺的地方躲避,这天玄奘还在为如何度过五烽而苦恼,突然间就闯进来一个胡人。
这个胡人长相十分怪异,浑身毛发极为浓密,就像一个猴子一般。虽然他长得粗野,但其实也是一个佛教徒,这次是久闻玄奘的大名,特地赶来礼佛的。
玄奘询问了一下石磐陀的情况,得知他是一个商人,希望由玄奘亲自为他开光,保佑他路上平平安安。
玄奘自然不会拒绝,于是非常郑重地给石磐陀受了戒。石磐陀十分得意,于是当即卖弄起来,说只要是在瓜州地界遇到什么困难,提我石磐陀的名字绝对好用。
玄奘一听心中也是一亮,于是他也毫不客气地表示,希望石磐陀能帮助它渡过五烽,穿越莫贺延碛。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五烽,这不是五座山峰,而是五个烽火台。在玉门关外有一片数百公里的大沙漠带,环境十分险恶,只有寻找到沙漠带的五处绿洲,才能平安渡过沙漠。
当时唐朝为了战略需要,在这五处绿洲建了五座烽火台,就是要控制这一条生命要道。
石磐陀听到大师的请求,并没有推诿,而是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两人约定晚上在荒岭见面。在这天晚上,玄奘等到了石磐陀,同时还有一匹较为矮小的枣红马。
石磐陀表示这匹马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十分适合在沙漠地带行走。而且它已经在沙漠中走了很多次,属于老马识途。
就这样,玄奘和石磐陀,以及一匹枣红马,踏上了西行的道路。而这一幕,也正是石窟壁画中所记录的一幕,石磐陀就是西行路上的孙悟空。
不过现实中的“孙悟空”,并没有文学作品中的坚强勇敢,在之后的路程中,他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某天晚上,石磐陀和玄奘刚刚利用树枝搭桥渡过玉河。他们已经劳累了一天,落下脚后饭都没吃,就准备睡觉。
玄奘眯着眼睛,盘算着后面的路程。就在这时,玄奘突然看到石磐陀的身影鬼鬼祟祟地朝着自己走过来。石磐陀脚步很轻,手中拿着腰刀,一步一步地朝着玄奘逼近。
玄奘心里一惊,但他还是故作镇定,如果石磐陀再继续行动,他只能奋力一搏了。
不过石磐陀在走到玄奘身前十来步的时候,突然停下了脚步,稍微思索了一下后,就收起腰刀返回。玄奘看到这里,才稍微放下心来,不过这一晚他也难以入眠了。
到了第二天,石磐陀不等天明,就来找玄奘诉苦。原来石磐陀坚持不下去了,除了沙漠中苦不堪言的环境,他们还需要时刻提防官兵的追捕,更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绿洲偷水喝。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论是在沙漠里迷失方向,还是被官兵发现,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
玄奘听到石磐陀的诉苦,知道两人很难继续同行,于是他决定和石磐陀分道扬镳。然而石磐陀却不放心,他竟然要杀死玄奘,这是怎么回事呢?
玄奘的磨难
历史上的唐僧和悟空还没有走出“五指山”,就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原本唐僧想要和他分道扬镳,但却遭遇了性命之忧,这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玄奘和石磐陀所在的地方是沙漠中的五烽,也就是西游记中的五指山。石磐陀原本答应帮助玄奘离开这里,但却因为感受到了危险而心生怯意。
石磐陀劝玄奘跟他一起回去,但玄奘西行之心十分坚定,看到这里石磐陀又掏出了腰间的弯刀。
原来石磐陀是担心玄奘如果后面被抓,就会把他供出来,到时候他也难逃一死。
想到这里,石磐陀就准备就在此地杀人灭口,这样谁也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
玄奘看到这里心中也是十分焦急,他一再保证自己即便千刀万剐永坠地狱,也不会将石磐陀供出来。
其实石磐陀心中也十分纠结,他原本也是佛教徒,而且十分仰慕玄奘,如今也是迫不得已,才生出杀害玄奘的念头。
如今见玄奘如此保证,心里也软了几分,也就放玄奘离去。
其实这一幕,和西游记中悟空几次来去中对师傅的感情有些相似,都是一半冰山一半火焰。
当然,不同的是石磐陀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只留下唐僧一人独自西行。
现实中的孙悟空,还没离开五指山就和唐僧分道扬镳,未来的道路只能由玄奘一人独自承担。
由于沙漠面积极广,唐僧又没有水和食物,导致他在后面产生了各种幻觉,似乎妖魔鬼怪都围在他身边。
这些都是因为他很久没有喝水,才出现的幻觉,如果再没有水喝,玄奘恐怕就要死在沙漠中。
这天晚上,玄奘被迫冒死去偷水,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取水,就被守军发现,玄奘也差点被乱箭射死。
在被官兵抓捕之后,玄奘并没有供出石磐陀,只说自己孤身一人来到这里。
原本玄奘以为自己的西行至此结束,没想到这次提审他的竟然也是一名佛教徒,他和此前瓜州的官吏一样,都准备冒大不韪帮助玄奘脱困。
这一次玄奘获得了大量的补给,并且得到了官吏的指引,因此后面四烽都过得有惊无险。
穿过五烽之后,玄奘先到达了伊吾国,在伊吾国整顿好行装之后沿丝绸之路北路进发。
在之后的路程中,玄奘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虽然没有西游记中讲得那么传奇,但惊险程度却不亚于前者。
之后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玄奘终于来到理想中的圣地,天竺的那烂陀寺。在这里唐僧寻找到了佛学的真谛,也获得了佛学的真传。
玄奘在印度停留学习了十四年,十四年后他返回了中国,而印度佛学在玄奘走后,也逐渐没落下来。
或许玄奘西行取经,不止是为大唐带回了真正的佛学,还为佛学的发展和继承,保留了火种。
其实西游记虽然是神化传说和艺术加工的作品,但很多事情都是依据现实经历进行想象和改编。就像石磐陀和孙悟空一样,或许八戒沙僧也确有其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