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头子的故事趣味62

苏轼,名苏轼。

这里的“轼”原意是车厢前用做扶手横木,供人在车子颠簸时抓扶。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用,可是少了它也不行。

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

苏轼的父亲苏洵因为儿子名字,曾写《名二子》,道 :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

这段话,译为现代文是:

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然而作为扶手的横木,唯独像是没有用处的。虽然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其中。即使这样,车毁马亡,也不会责难到车轮印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嗯好地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显然,以“轼”为名,其父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知子莫如父,苏洵深知儿子个性张扬、豪放不羁,给儿子取名“轼”,也希望他沉静些。

至于他为什么叫“苏东坡”,则有两种说法。

第一,这“东坡”之名与唐朝诗人白居易有关。苏轼和白居易虽然相距265年,但苏轼从小就喜爱白居易的作品。后来,苏轼的人生遭际、宦海沉浮的景况大致和白居易相似,因此,常以白居易自比。曾写出“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等诗句。白居易任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刺史时,常在忠州城的东山坡上植树,曾赋有“东坡向春暮,树木今如何?”“朝上东坡走,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生树”的诗句。源于对白居易的崇敬,苏轼就取白居易诗中给自己留有美好记忆的“东坡”作为自己的号。

第一,这“东坡”之名源于他被贬湖北黄冈。城南门外约一里左右有个风景秀丽的山坡,称“东坡”。坡上绿树成荫,不远处就是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常到此漫步,曾赋诗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如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苏轼很喜爱这个地方,遂以“东坡”自号。

显然,这“东坡”是自己取的号。

苏轼的老爹还给他取的字为“子瞻”,这也极有寓意,源于《左传·长勺之战》“登轼而望之”。

至于字“和仲”,也是老爹所取,因为中国还有一种排序的顺序是伯仲叔季,因为他是家中老二,他有个哥哥五岁妖亡。至于这“和”寓意太深了,不再分析。

他还有苏仙、大坡、苏大、苏二、戒和尚、老泉山人等公53个名字。

带你认识最全面的苏东坡(你可知道苏东坡有53个名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