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从知乎私信拿了一波赠书,其中有一本许岑的书,书名叫《上手》。

两三年前我刚知道这一号人物,当时「得到」出了一门课,叫做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我的前老板看完觉得很赞,强烈推荐给了当时的内容团队。

书中的内容比课程稍微全面一些,但是核心观点没有换,许岑讲了一种他推崇的学习概念,也就是自然主义学习

核稿和校对哪个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1)

名字怎么来的没有说明,但我觉得可以直接理解为模仿式学习

一、什么是模仿式学习

在大自然中,动物之间是会互相模仿的。

日本雪猴有冲洗食物的习惯,但这个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模仿的。最早是一只叫做Imo的雪猴发现,如果把土豆放在海水里,不仅会变干净,而且多出的咸味让土豆更加好吃,Imo的同伴发现了这一点,也模仿着她进行食物清洗。

核稿和校对哪个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2)

所谓的自然主义,核心就是模仿。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去学习他

用写作举例,自然主义的学习者就是通过模仿好的文章,去学习「写作」这项技能。

美国的富兰克林就是这么学写作的,他是100美元的头像主人公,才华横溢。

《富兰克林自传》中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富兰克林当时是想学习写诗歌的,如果发现有写的极好的诗,就会去模仿它。

他的做法是把一句话的大意摘录出来,写在本子上,然后几天都不管它。接着尝试根据这个摘录的精要,去用一些字词把原文的大意复述出来,尽可能和原文一致

写完了以后去和原文做对比,哪里用词不对,哪里逻辑不同,然后继续这个循环,不断地练习模仿。

核稿和校对哪个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3)

二、模仿式学习的几个阶段

看到这里有的胖友可能会想说,这不就是抄袭嘛。

有这个意思,但不全是。

我把模仿式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抄袭→改编→创造

书法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临帖分为三种,分别是对临,背临和意临,可以对应我说的三个阶段。

对临:对着字帖,一笔一划去学习,要做到形似。

背临:不看字帖,在脑海里背出字的样子,然后去还原它。

意临:开始逐渐进入创造阶段,做一些内容的取舍,形成自己的风格。

核稿和校对哪个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4)

1.追求形似,整体逻辑不变

这个阶段就是追求相似,我能写出差不多的内容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

核稿和校对哪个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5)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形似案例,想要了解更多的可以去搜索一下《圈里圈外》。

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变化的就只有名字,故事的基础逻辑是没有变的:某人在某家→被某人看见→说谎→被撞破。

这就是第一阶段模仿,市面上很多洗稿的文章也是这一类型。

2.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改编

这个阶段如果做得不好,其实还没有走出“抄袭”的路子,很多改编的故事还是能看出明显的痕迹。

继续举例:

核稿和校对哪个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6)

这个案例改编的是语序和部分词语,可以说对资料有了一些理解,但是改编的幅度不够。

通常的改编集中在观点,主题,素材,行文,逻辑这五点上。前两个都是经常撞车的内容,从第三个素材开始,就不是简单的改编了。

但也正是从素材开始,你创作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所以洗稿团队为了效率,往往都是用现成的素材,而不是去搜索新的素材,或者积累素材。

3.对内容有自己的喜好,开始有个人风格

从这个阶段开始,才进入模仿式学习的第三层,输出的文章是真正的原创。

讲个学车的故事吧,刚开始学车的时候,教练会跟我们说很多规矩,起步要打左转向灯啊,倒车的时候方向盘先打死,再踩油门等等。

核稿和校对哪个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7)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开车过程中,会改变一些考试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就比如上车之前绕车一周检车,我相信应该没多少人会这么做了。

做内容也是一样,不管是观点,素材,还是逻辑,都要有自己的取舍,而不是继续依样画葫芦,不然还是在简单的模仿阶段。

模仿式学习是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取决你想站在第几层

参考资料

1.《上手》,许岑。

2.《动物的模仿和玩耍学习行为》,尚玉昌。

3.《富兰克林自传》,富兰克林。

4.《圈里圈外》,庄羽。

5.《第一批被选为“超级人类”的小孩,后来怎样了》,看客insight。

作者:潘大帅,一个没有感情的读书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