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的说法是中国佛教特有的说法,来自于释迦牟尼的十六罗汉。佛教传到中原后,中国古代的高僧们对其进行了发展,于是有了十六罗汉加两位尊者,并称十八罗汉。这种说法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由高僧贯休和张玄绘图而成。北宋时,大文豪苏东坡写下了十八首赞诗,确定了十八罗汉的名号。然而对于后来加上去的两位尊者,一直未有定论,说法很多。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由乾隆皇帝下旨认定,由迦叶尊者和弥勒尊者出任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也许由于定下来的时间不长,这两位罗汉的传说也很模糊,搞得有些似是而非。

济公十八罗汉名字(诳语济公三十六)(1)

降龙罗汉被认定为释迦牟尼的侍者迦叶尊者,也是释迦牟尼涅槃时最后一个获传大乘佛教真经的高僧。这个尊者在中国佛教的故事中常常是酱油党的身份出现,很多时候在佛说法的故事中负责当捧哏,所以民间百姓对其了解不多。反倒是济公活佛是降龙罗汉转世的说法,更受到民间认可。在以《济公全传》为蓝本的一系列小说、评书和戏剧表演中,济公都被认为是降龙罗汉,直到现在有关济公的电视剧也是如此。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在这些故事场景中的济公并不像一个罗汉,更像是行走江湖的侠客。

济公十八罗汉名字(诳语济公三十六)(2)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最早来自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后来成为佛教中的专用术语。罗汉最初被认为是超脱生死,清静无为,受到世人供奉的贤者。在佛教中罗汉被认为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能够帮助人不受人间烦恼,逃脱轮回之苦,受到诸天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前只有十六罗汉,以小乘佛教为终极的追求目标。释迦牟尼传出大乘佛教后,很快涅槃。他在坐化前规劝十六罗汉转修大乘佛教,并嘱咐十六罗汉永驻世间,弘扬佛法,普渡众生。这些安排之中并没有降龙和伏虎两位罗汉的事情。

济公十八罗汉名字(诳语济公三十六)(3)

如果按照上述的安排,那入世间弘法的应该是十六罗汉,而非传说故事中讲的降龙和伏虎。济公作为降龙罗汉转世,进入凡间弘法,从逻辑上看也是违背佛教本身安排的。如果以降龙罗汉是迦叶尊者定,那么释迦牟尼对迦叶的安排比十六罗汉更加重要。

释迦牟尼涅槃在娑罗树下涅槃,由迦叶和阿难两位尊者陪同,还有二十四诸天护法。释迦牟尼最后一次讲解了大乘佛法的经义,在坐的大神都获益良多。释迦牟尼涅槃后,中央婆娑世界没有了佛教教主,于是他做出如下安排。

济公十八罗汉名字(诳语济公三十六)(4)

由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王菩萨暂代中央婆娑世界的教主之位,等内定的教主继承人弥勒菩萨经历够劫数后再正式继承教主之位。而迦叶和阿难两位尊者则负责开启法会,向诸比丘讲解大乘佛法。也就是说,降龙罗汉是负责讲课的老师,对外招生的是十六罗汉。小说中让降龙罗汉去招生,明显张冠李戴。作为降龙罗汉转世的济公和尚,竟然到凡间当起了侠客这就更加奇葩了。很多人认为这是民间传说使然,不会也严格的佛教道理。然而当看到传说中关于伏虎罗汉的描述,我觉得似乎里面还有别的意思。

济公十八罗汉名字(诳语济公三十六)(5)

伏虎罗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弥勒尊者,列入十八罗汉之一。其含义与降龙罗汉不同,表达了皇权对佛教教权的掌控。弥勒尊者就是弥勒菩萨的前身,也就是后来的弥勒佛。佛教认为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的继承人,中央婆娑世界的未来佛。他要经历五十六亿七千万岁方能成佛。在他成佛之前,佛主之位赞由地藏菩萨代理。弥勒佛作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也需要遵循从小乘到大乘,从尊者、罗汉到菩萨、佛的修行道路。因此将弥勒尊者定位伏虎罗汉,实际上就是将弥勒菩萨的罗汉果位之前的事情定了下来。

济公十八罗汉名字(诳语济公三十六)(6)

在伏虎罗汉的故事中,有伏虎罗汉割肉喂虎的传说,这与佛祖割肉喂鹰有着异曲同工,也从侧面表明了弥勒尊者是小乘佛教教主的地位。结合大乘佛教中弥勒菩萨和弥勒佛的描述,很显然这位罗汉有着佛教储君的身份。

然而在各种小说和故事中,济公经常找伏虎罗汉帮忙,似乎有点像最佳拍档的感觉。比如在济公斗八魔的故事中,济公除了请道教的道士帮忙,还请了伏虎罗汉一起对付八魔。而实际上以八魔的人设,也用不着两个罗汉加两个真人,这也太抬举他们了。很明显,这是民间信佛的居士,对佛教义理一知半解,自由发挥搞出来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虽然不符合佛教经义的人设,却也吸引了不少老百姓信佛,对佛教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佛教各流派也没去纠正其中的错误之处,只是享受了错误带来的好处。

济公十八罗汉名字(诳语济公三十六)(7)

从这些细节处可以看出,佛教在传播和弘法中其实早已脱离了最初的目标,便成了后世僧人敛财的工具。乾隆皇帝钦定弥勒尊者为伏虎罗汉,这从侧面表现了皇权对教权的管制,也让佛教从出家入了世俗。于是像济公、伏虎罗汉等各种故事也就成了佛教传播的工具和营销手段,以此来吸引百姓信教,达到敛财目的。于是这些故事的编造者便不在乎故事内经义的正确与否,只在乎其最后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济公也只是各个寺庙抓钱的耙子,而不是那位扶危济困的济公活佛。这种事情长期以往,也就呈现出现代佛教大肆敛财,魔作沙门的荒唐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