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峰

开封府三黑瞪眼(是这帮人一起互相怼出来的)(1)

【小编说】要问中国历史上的市政府,唐代的京兆府、明清的直隶总督署,都很有名,但都牛不过北宋的开封府。

作为北宋首都的市政府,权利空前大,工作量超级多,但还不仅如此。而是这里出过太多太多的名臣。

请看看历届担任开封府尹的一些名单吧:

皇帝有:后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钦宗赵桓。

名臣有:寇准、包拯、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蔡襄、宗泽等等。

开封府三黑瞪眼(是这帮人一起互相怼出来的)(2)

开封府题记碑上,刻着开封府历任100多位府尹的名单

是不是突然觉得好熟悉了?这简直就是一部北宋名臣大全。好想一个个都讲下去,但是限于篇幅,一篇文章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咱只挑重点,从一个三朝元老——欧阳修切入,从他如何狂怼历届开封府尹们的故事中,感受那个时代的风骨。

至于其他的,等我们在游学期间《圣诞节,随【蓉我说】来一场古都游学!》在现场详细讲解。

1 借寇准,怼老臣

开封府三黑瞪眼(是这帮人一起互相怼出来的)(3)

寇老西儿的威名,不多说。但这里要提的是他的脾气。

据说当年寇准刚入朝为官,就直言敢谏。有一次,因为话说得难听,把太宗皇帝气得直接一甩龙袍就要回后宫。这事儿放在明朝,肯定被砍头了,但在宋朝,皇帝也只能生闷气。可是,寇准连生闷气的皇帝也没放过,伸手一把拽住龙袍说:您生气归生气,不能走,先坐下,让我把话说完再走。

事后,太宗皇帝还特别开心地大加赞赏:我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了魏征一样。顺便说一句,宋太宗和唐太宗还真有点像。

对于寇准来说,有了这个成功的经验,后来他胆子会越来越大,直到辽国南征时,他竟然敢生拉硬拽地把真宗皇帝从皇宫拉到战场上去打仗,最重要的是还打赢了。听起来像个传奇故事吧?

开封府三黑瞪眼(是这帮人一起互相怼出来的)(4)

这一仗打赢,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宋辽维持了120年的和平

但传奇之后不久,寇准就被奸臣弹劾、陷害,被贬官至雷州半岛,最终客死他乡!临终前“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

寇准死后,有段时间就成为了大宋官场的“反面教材”,很多人教育年轻官员,都爱把他拿出来说道说道。

而当时年轻气盛的欧阳修初中进士,风光无限。仗着无限才华和北宋文官们的优厚待遇,天天拉着一群小伙伴们歌舞宴乐,吟诗作赋,狂得不得了!这时候,老臣王曙拉出寇准来教育这帮年轻人:“你们看看,像寇准那样的风云人物,都因为贪图享乐被贬官了,何况你们呢?”

狂得要死的欧阳修马上反击道:“呵呵,寇准被贬官,不是因为他贪图享乐,是因为他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早点退隐!”

一语双关,说寇准是虚,怼王曙才是实——你老人家这一把年纪怎么还不退休,要在这里瞎扣帽子多管闲事?

2 怼人王包拯,也有被怼时


开封府三黑瞪眼(是这帮人一起互相怼出来的)(5)

金超群饰演的包公形象,那是深入人心

今天的包拯,简直就是开封府的代言人。这无疑是借了小说、戏剧和电视剧的东风。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可既没有额头上的月牙,也不是黑脸大汉,担任开封府尹也就一年多,而且还是个非正式编制——权知开封府。

但他老人家一辈子天不怕地不怕,为民做主,整治贪官的事业,却是毫无争议的。

比如包拯任开封府期间有一件事儿很轰动:

先弹劾三司使张平,结果张平被罢官;

再弹劾继任的三司使宋祁,宋祁又被罢官;

一时间,呵呵,三司使这个职位就没人敢去担任了。无奈之下,仁宗皇帝直接说:包拯,你来干吧……

这个时候,欧阳修站了出来,上表说包拯这个人太不要脸了,简直就是“蹊田夺牛”,罢了人家的官,还要占人家的位,相当于踩了人家的田,弄坏了人家的庄稼,顺便还把人家的牛拉走。太过分了,皇上您千万不要让包拯担任三司使啊!

呵呵,没想到怼天怼地的怼人王包拯,今天也有被人怼的时候。

包拯什么反应呢?由衷感激欧阳修。他这是正话反说,保护包拯哪!包拯要真担任这个职位,那无异于被架在油锅上炸,不知道会有多少流言恶语。

可仁宗皇帝什么反应呢?不搭理他。爱说啥说啥,我就是信任包拯,必须得他来干。

最终,包拯还是干了,流言自然是一轮接一轮的,但包拯是何等清正的人,最终不负重托。

3 仗义执言力挺范仲淹

开封府三黑瞪眼(是这帮人一起互相怼出来的)(6)

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只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干的。

当所有人在大宋的一派繁华之下岁月静好时,范仲淹带兵在延安府,鏖战西夏,顺便写下了边塞词祖——《渔家傲》。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回到中央后的范仲淹,直指当时朝廷的三大症结:官员太多、兵员太多、费用开销太大,应该坚决裁撤!大张旗鼓地要搞“庆历新政”,解决这些问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最终结果呢,当然那些个多余出来的废物官员们不大愿意了,群起而攻之。

而欧阳修决定仗义执言。直接写信给当时攻击范仲淹的权臣高若讷,骂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还说,你要觉得范仲淹是坏人,那我和他一样都是坏人。你就拿着这份书信,让皇上把我一起砍了算了。

最终,在群臣反对的强大压力下,范仲淹自求放官邓州,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反过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欧阳修则贬安徽滁州,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贬谪后的欧阳修,照样可以“乐乎山水之间也”。

4 群怼王安石

开封府三黑瞪眼(是这帮人一起互相怼出来的)(7)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我牛我牛我最牛,你们都是浮云的王安石

一个个的名臣数过来,寇准、包拯、范仲淹,包括欧阳修,个个都是性格鲜明,立场坚定不可动摇的真名士。而王安石的立场坚定,恐怕比这几位还得再升一个档次——叫做执拗!

举个小例子:据说当年包拯任开封府尹的时候,请客喝酒,酒宴上有两个年轻人,不管别人怎么劝,就是不喝。后来,包拯亲自劝酒,碍于领导的面子,一个抿了一小口,这个人叫司马光;另一个依然不给面子,说不喝就不喝,包拯来了也照样不给面子,这个人就叫王安石。

也因此,王安石得了一个外号叫“拗相公”。

死心眼归死心眼,担当天下的胸襟却是壮阔的。神宗年间,王安石得到皇帝信任,开启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主要解决当时的财政问题。

可是,他的改革办法有些前卫,比如青苗法,颇有点在今天都不太好操控的粮食金融的意思。在当时,实行起来就更难了。

这时候又是欧阳修,一个阅尽沉浮的老年欧阳修,按说不必多言了,但道义所在,话该说还得说,带头站出来继续批评王安石。与此同时,欧阳修的学生苏轼,以及司马光,韩琦等也加入到这个批评队伍中来。

而王安石,自然不会理会这些批评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各位都是浮云,我现在才是那个最高层。有一个,贬一个。但贬归贬,一码归一码,后来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站出来仗义执言的还是王安石,就像当年欧阳修力挺范仲淹一样。

而这时候的欧阳修,则主动请辞,归乡养老,三年后的1072年,在家中病逝,享年66岁。

5 大宋之风

开封府三黑瞪眼(是这帮人一起互相怼出来的)(8)

六十六年,并不算长,当然在古人中也不算短的一生中,欧阳修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

文学上开宋诗、宋词的新境界,担任文坛领袖多年,修《唐史》《五代史》,浩浩著作,光耀千秋,这自然不必多说。

重点说的,反而是他怼过的,挺过的,保护过的,批评过的那些前辈、朋友和后继名臣们,以及他自己。

把他们的故事联在一起看,我们似乎就能窥见到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北宋名臣群像来。


也似乎能窥见到:开封府之所以声播千载,不仅仅是府大权大,恐怕更是因为那里来来往往留下的无数伟大人格和道义担当吧!

开封府三黑瞪眼(是这帮人一起互相怼出来的)(9)

读罢文章,再细品品今日开封府大堂上,“正大光明”这四个大字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