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诗群群友的比赛作品,当时客串了一下评委做出点评。题目为“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体裁七律,韵限平水十五咸,时间一小时。

以前的诗群群友都喜欢这种诗词活动,临屏限时限韵练笔。这种练笔可以锻炼对文字的提炼与驾驭能力,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我读别人作品,一般先从技法手法分析,如果作品都差不多,才会从所谓的意境去分析,评判高下。因为,意境总是一种比较虚的东西,很多时候是靠一种不能言表的意会的领会,这个很难用什么标准去做分析评判。再好的意境也需要好的文字与手法表达出来,否则都是空中楼阁。包括所谓的真情实感,也是需要文字载体来表达的。文字写不好,再好的想法与情感又有什么用呢?

五律掌握这50首就够了(如何才是真正读与写诗)(1)

七律 清闲岁月 文/网友 紫琦儿

幽幽俗世罩青衫,脉脉江湖一叶帆。

四海飘零清梦赋,三山游赏雅情衔。

相思几度沽花酒,浪漫经年付雁函。

逝去青春无悔意,吟风弄月爱平凡。

评:第一句过于跳脱,不够妥帖。为什么?幽幽俗世与罩青衫没有必然的联系,俗世也不会罩这个动作,罩字不准确。

第二句用“脉脉”形容“江湖一叶帆”也可斟酌。可以形容流水,形容江湖很勉强。还不如“万里江湖一叶帆”来的画面鲜明。

第二联两句皆可锤炼,“清梦赋”,“雅情衔”,过于概念化而虚泛,用字也比较别扭。另外这一联其实有点浪费,上下句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江湖一叶帆”引申出来的意味而已,这种毫无必要的拉扯大大降低诗质的,可以重新精练写过。

第三联前后连接生硬些许,相思浪漫来的突兀了。与谁相思?与谁浪漫?上下都没交代。这一联是横空突兀而来,有前后脱节感。

尾联写法偏于说教,犹如老百姓口头语。而这一联也是跑远了,与前面几联的关系也不大啊。整首通读下来,不能给读者以印象,概因作者在脉络结构上没做好,跳脱比较明显,而且遣词造句偏于说教,不是用刻画意境形象去表达情感,故此不能给读者以感觉,读完会感觉无所适从。

五律掌握这50首就够了(如何才是真正读与写诗)(2)

七律 文/网友 半斋

英雄岁暮口常缄,无限辉煌入旧函。

白发稀疏银似雪,青云淡泊静如嵌。

无忧风雨巡日月,有乐精神赛柏杉。

莫问廉颇餐饭否,乘风犹敢驭轻帆!

评:一联一句之“口常缄”,口字实无必要,缄字已有闭口之意,故此句可压缩。二句之无限也可去掉,实无必要说出。过往的辉煌都已入旧函,成往事了,故此有限与无限非诗意目的。七律诗句要刚健,一些无必要的字词就须去掉,提高诗质。

二联一句过于累赘也,稀疏银似雪也非目的,故此实无必要,可压缩,否则诗质稀薄,则无味。二联二句“青云淡泊静如嵌。”可以,刻画一种画面意境,略微有觉,故此句属于诗家语。所以,“白发稀疏银似雪”这句可以琢磨调整得更凝练一些,参照第二句。

三联第一句格律有误,而且过于直白的口语化了。第二句也是“有乐精神赛”口语口号化,无实质性的描写衬托,其实可以写的略微回收含蓄,为四联蓄势更好些。否则,四联如此直率呼出,就变得不够厚度了,在诗意上。故此,第三联很关键,最好重新琢磨,这联可以推倒重来。

五律掌握这50首就够了(如何才是真正读与写诗)(3)

七律 文/网友 南山

老来懒看风和月,五味不知淡与咸。

常觅顽童谈楚汉,偶从江岸望孤帆。

残躯此际堪何用,壮志曾经也不凡。

唯教儿孙需自爱,少年律己要巉巉。

评:这首七律相对以上两首好一些。第一二联虽平淡,但属于中规中矩之诗家手法。只是第二联的对仗稍微不工,但也不算太大问题。

个人感觉三四联可琢磨。三联两句都无着力处,属于无根之感慨,突兀而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这样如何引出四联?为何要“自爱”?为何要“律己”,就因为你说“残躯不堪用”?要知道,读者不是来听你说大道理的,读者是要从你字面刻画的印象中感悟到你的道理的。要不,我凭何听你唠叨,你说需自爱就要需自爱啊?我偏不。因为你没有使我感觉到需要自爱。

故此,这首诗作者的立意是好的,也即好的意境想法,可惜虎头蛇尾。前二联描写还可以,后二联完全是虚泛的说教了,导致整首诗给读者的感觉就不够强烈,光听作者叨咕了。

通过上述三首七律的分析,朋友们是否有感觉到。咋一读起来,三首作品都还不错的感觉。但经过这么仔细一分析,确实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就是我常说的,写诗词要学会琢磨,要学会这样子真正的读诗词,才能提高自己的欣赏眼界与写作水平。纯粹从字面去赏析别人的情感与意境,对于读者自己的写作水平没什么帮助的。

#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