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东晋时州和郡有什么区别(东晋第一的荆州是如何走向没落的)(1)

|南北朝小传系列/不定期更新/檀弓(撰文)|

东晋历史有两个越不过去的名词,一个是“门阀政治”,另一个便是“荆扬之争”。所谓“荆扬之争”是指地处长江中上游的荆州与下游的扬州之间绵延近百年的政治斗争。东晋初年,荆州刺史王敦两次拥兵南下,酿成震惊一时的王敦之乱;东晋中期,权臣桓温凭借荆州的强大实力,先灭成汉,再下建康,把持朝政二十余年;东晋末年,荆州刺史桓玄,顺江而下,代晋称帝,名噪一时。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东晋时州和郡有什么区别(东晋第一的荆州是如何走向没落的)(2)

王敦之乱是东晋第一次荆扬之争(图片来源:《中国历代战争史》)

而荆州之所以能在多次政治斗争中,独占鳌头,依靠的正是其强大的实力。当时的荆州可不是现在湖北下面的一个地级市,当时的荆州面积十分广大,下辖二三十个郡,几乎包含今日湖南湖北的全境。面积如此之大的同时,荆州的人口也不少,人口多自然意味着兵源充足,尤以江陵(荆州州治)兵士作战英勇,与闻名天下的“北府兵”齐名,因为江陵在都城建康以西,所以号称“西府兵”。仅仅是一个荆州就有如此强大的实力,更不必说自东晋以来,不少荆州刺史时常都督周边七八个州的军事,这样一来作为荆州最高长官的刺史,手下管辖的土地、军队、人口便占了全国一半以上,实力如此强大想不当权臣都难。

东晋时州和郡有什么区别(东晋第一的荆州是如何走向没落的)(3)

东晋末年的荆州地域广大,刘裕北伐夺回的雍州、司州后来又失于北魏(图片来源:史图馆)

东晋由于皇室软弱,对这种情况也是无可奈何。而到了南朝,由于皇权的重新复兴,皇帝对荆州如此强大的实力颇为忌惮。首先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就是宋武帝刘裕,东晋一朝荆州的刺史多由士族门阀担任,比如仅桓温一族便把持荆州近四十年,刘裕登基后,考虑到“荆州上流形盛,地广兵强,遗诏诸子次第居之(宋书·刘义宣传)”。就是让自己的儿子按个担任荆州刺史。在刘裕看来,士族门阀不可靠,只有自己的儿子们是靠得住的,不会反自己。

东晋时州和郡有什么区别(东晋第一的荆州是如何走向没落的)(4)

刘裕的想法跟老祖宗刘邦(刘裕据说是刘备幼弟的后代)的想法很像,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想法是很不靠谱的,儿子自然不会反父皇,但是对继任皇兄、皇侄的忠心就要打个折扣了。所以继任的皇帝对荆州的尾大不掉,只能另辟蹊径,既然荆州这么大太危险了,那如果它小一点呢,由此南朝的几代皇帝开启了轰轰烈烈,长达几十年的削弱荆州行动。

一、荆州本畏襄阳人

荆州所以强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兵力强盛。北府兵作战英勇是因为其组成人员很多是来自北方的流民,荆州的军队在这点上与北府兵很像。荆州是长江中上游抵御北方胡族入侵的中心,由于此地靠近关中、陇西一带,所以接收了大量来自关陇的流民,关陇流民勇猛好战,天生就是当兵的料,所以荆州军事的强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北方流民的加持。

这些寓居荆州的流民大多来自北方的雍州和秦州一带,我们知道流民里面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流民里面地位高的上层士族首选居住地,当然是荆州州治江陵;地位低的下层士族和寒门等只能居住在襄阳一带。随着襄阳一带的流民越来越多,东晋孝武帝决定在襄阳一带侨置雍州,不过这个时候的雍州是没有实际统治范围的,只是为了纾解流民的思乡之情,侨置的雍州依然处于荆州的治理之下。

到了宋文帝在位期间,立志北伐,想要收复被北魏侵占的国土,而地处北伐前线的襄阳为南北用兵的重镇,自然得到刘义隆的青睐,“自晋氏江左以来,襄阳未有皇子重镇,时太祖欲经略关(中)、河(南),故有此授(宋书·孝武帝纪)”,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宋文帝委派当时还是武陵王的刘骏(宋孝武帝)为雍州刺史,出刺襄阳,后来又任命竟陵王刘诞为雍州刺史,对于一个侨置州郡,接连派遣皇子为刺史,可以看出此时雍州的地位已经大幅提高。

但令人尴尬的是,如此重要的雍州只是一个侨置州郡,并无实土,所以用起来很多方面要受到荆州的掣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宋书·州郡志)”,至此雍州正式脱离荆州,成为一个真正的地方行政机构。

东晋时州和郡有什么区别(东晋第一的荆州是如何走向没落的)(5)

南齐时代的雍州

此后继位的宋孝武帝继续加强雍州的力量,到孝文帝大明年间(457—464年),雍州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6个郡、近四万户口的大州了,并且由于地理位置重要,雍州逐渐掌握了整个汉江流域的指挥权,加之雍州民风剽悍、军势强大,逐渐对荆州构成了强大威胁。此后荆州如果想要搞些什么小动作的话,必需得先考虑考虑隔壁雍州的想法。等到南齐末年的时候,萧衍准备起兵反齐时,更是认为“荆州本畏襄阳人(梁书·武帝纪)”,可以说此时雍州在与荆州的对抗中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

可以说雍州的独立虽然有北伐因素的影响,但却也是南朝皇帝打击荆州的一个举措,而这还只是第一步。

二、郢州和湘州

雍州的独立使得荆州失去了部分土地人口,以及一支强大的军队,削弱了荆州的实力,但这对于财大气粗的荆州来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宋文帝死后,其子孝武帝杀兄夺取皇位。其时宋文帝之弟刘义宣坐镇荆州十年,财富兵强,他也想争夺帝位,于是起兵造反,孝武帝经过激烈的战争,平定了刘义宣之乱。刘义宣造反虽然失败,但是这令孝武帝意识到荆州的实力依旧是那么强大,由此孝武帝展开了第二轮的削弱荆州运动。

东晋时州和郡有什么区别(东晋第一的荆州是如何走向没落的)(6)

湘州、郢州分割出去后,荆州大为缩水(南朝齐时期)

孝建元年(454年),刚刚平定叛乱后,孝武帝下诏“分荆、湘、江、豫立郢州(宋书·孝武帝纪)”。表面上看郢州是分四州之地设置的,但实际上主要分割的是荆州。新设立的郢州的一共6郡39县,其中从荆州割过来的就占了3郡23县;全州一共十五万八千人,而荆州割过来的三郡就有十万五千人。另外由于郢州地处荆、湘之间,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易守难攻,从此荆州的刺史要想南下攻克建康,就必须先过郢州这一关。南齐末年,萧衍从荆州南下,受阻于郢州城下四个月之久,可以说郢州的设立,既进一步削弱了荆州的实力,又起到了保卫建康的作用。

同样是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决定恢复废置多年的湘州,既然新设立了一州,必然要有实土来充实它,那土地从哪里来呢,出血的自然又是荆州,《宋书·州郡志》记载荆州割湘川(湘江一带)十郡为湘州。在先后划分郡县给周边的雍州、湘州、郢州、司州后,这个在南朝宋初年曾领郡三十一的荆州,至此仅剩十二个郡,四十八县,户口六万五千六百四,从一个超级大州,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州。这个曾经“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宋书·刘义庆传)”的强州,到了宋末已经师老兵疲,无兵可用。

三、终焉

升明元年(477年)十二月,南朝宋的头号重臣萧道成正在为禅代做最后的准备,经过几年的操作,凡是阻碍他称帝的障碍基本上都已经被他铲除掉了。除了一个镇守在荆州的沈攸之,萧道成觉得沈攸之终将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东晋时州和郡有什么区别(东晋第一的荆州是如何走向没落的)(7)

还真是巧了,沈攸之也是这么想的。沈攸之与萧道成一样,都是以军功起家,虽然沈攸之从军要比萧道成晚,但是由于才能突出,反而比萧道成晋升要快,一直以来他都是压萧道成一头的。直到萧道成弑杀后废帝,立宋顺帝为傀儡,独揽朝政大权,权势反而超过只是荆州刺史的沈攸之。而萧道成想要篡位,就必须先除掉这位最大的对手,对此沈攸之十分不满,曾放言“吾宁为王凌(曹魏将领,曾起兵反抗司马懿)死,不为贾充(司马昭心腹,参与弑杀魏帝曹髦)生”。因此在萧道成的步步紧逼下,沈攸之终于忍受不了了,决定在荆州起兵,东下夺取建康,诛灭萧道成。

结果沈攸之先是在郢州城下受阻,久攻不克,继而又被雍州刺史张敬儿端了荆州老巢,这些为了防止荆州做大而分置出来的州郡,终于起到了遏制荆州的作用。一两个月,走投无路的沈攸之兵败身死。沈攸之起兵,是妄图凭借荆州掌控全国的最后一次尝试,它的失败,标志着仅靠一个荆州再也不能在全国叱咤风云了,此后在南朝的历史中,这个曾经的全国第一州,愈发走向没落。

参考资料:

1.《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2.何德章《释“荆州本畏襄阳人”》

3.宋智峰《荆、扬之争与东晋南朝政局演变》

4.陈金凤《从“荆扬之争”到“雍荆之争”——东晋南朝政治军事形势演变略论》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东晋时州和郡有什么区别(东晋第一的荆州是如何走向没落的)(8)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