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郭楠

1976年,只有16岁的朱云辉,成为了一名放映员。

“那会儿不光要放电影,还要贴海报,有时候还得自己背着发电机发电。”那个年代,观众对电影的热情非常高,田间地头,虽然只是几部电影反复放映,依旧场场爆满,人山人海。

从基层放映员到浙江省最年轻的电影公司经理,再到成立“临海市崇和影城有限公司”,46年的时间里,朱云辉“胆子很大”,也做了很多“感性”的事。

2017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朱云辉在自己的影城里建起了电影博物馆,农村电影露天放映的场景复原、老式电影放映机、上世纪电影海报、手绘电影分镜图……他把自己经历过的、行业前辈参与过的和台州电影历史有关的点点滴滴,都聚集在了这里。

浙江省第十八届摄影展览(建立电影博物馆)(1)

浙江省第十八届摄影展览(建立电影博物馆)(2)

浙江省第十八届摄影展览(建立电影博物馆)(3)

浙江省第十八届摄影展览(建立电影博物馆)(4)

也是这一年,他萌生了编纂《临海电影志》的想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体制的变革,以及老一辈电影人逐渐辞世,传统电影记忆或将慢慢消失。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是我们这群经历过台州电影历史的电影人,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朱云辉说。

经过多方走访与台州及临海有历史渊源的老一辈电影人,从临海档案馆查阅与电影有关的资料、翻阅《浙江省电影志》《浙江电影概况》《浙江电影记事》及相关书籍等,从中找到一些临海早期的电影活动记载。

2022年1月,朱云辉主编的《临海电影志》正式出版,共计520页,40余万字,内附217张图片,完整讲述了临海乃至台州电影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的七十年发展历程。

浙江省第十八届摄影展览(建立电影博物馆)(5)

这一册小城方志,用文字书写下了中国电影地方的宝贵实践经验,也传承着中国电影人的一份精神情怀。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