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红楼梦》名称与内容的演变
上讲说,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这个《红楼梦》的名字不存在,还没有接触《红楼梦》,这个时期只有《石头记》和《风月宝鉴》。
为什么脂批《石头记》中的目录与通行本《红楼梦》一样呢?
通行本《红楼梦》是1792年出版,脂批《石头记》流传被记录的时间是1754年,早了将近四十年。
曹雪芹接手写《红楼梦》是1753年前后。
可见通行的《红楼梦》并不是曹雪芹写的。
但是通行《红楼梦》中有曹雪芹的名字,脂批《石头记》中也有曹雪芹。
这是怎么回事?
太尴尬了吗?
是不是历史学家完全搞错了?
在脂批《石头记》中明显地记录了曹雪芹写作了《金陵十二钗》,同时也记载了曹雪芹手中有一本《风月宝鉴》。
唯一的推断就是曹雪芹披阅十年的时间,十五岁的时间就开始。
十五岁的曹雪芹有没有这样的才华?
先不考虑这个才华问题。
他披阅十年之后,就进入到了1735年。
他披阅的《金陵十二钗》成稿,然后由脂砚斋批评。
这只是勉强通过。
好了,讨论作者是谁,本是无意义的事。
但是关系到对《红楼梦》评论。
本人认识《石头记》记录的事件发生在1700年之前,是雍正、康熙、顺治、天聪之间的事。
情僧找到曹雪芹批阅《红楼梦》的记录,是高鹗说的。
在通行本《红楼梦》的最后一回中。
我们为什么相信高鹗的话?
高鹗出生1758年,曹雪芹当时还没有死,高鹗五岁时,曹雪芹才死去,他是离曹雪芹最早的学者之一。
这一件事如果他说得不真实,那么真相就不必再去考察了。
所以说,曹雪芹不是《红楼梦》原稿的作者。
曹雪芹也不是《红楼梦》最终版的作者。
为什么?
曹雪芹创作完成之后,书名是《金陵十二钗》而不是《红楼梦》。
所以,《金陵十二钗》不等于《红楼梦》,至少书名就不一样。
那么内容呢?
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常见的《红楼梦》就是曹雪芹与高鹗的版本,其它版本不叫《红楼梦》,它的名字也不叫《红楼梦》,而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批《红楼梦》连《金陵十二钗》都没有够得着。
高鹗出版《红楼梦》有商业目的,因此为了确保政治安全,他对《红楼梦》的修改是必然的。
因此,通行的《红楼梦》已经是被改良之后,符合政治要求的,只有这样,《红楼梦》才能够广泛流传,不被政治干预。
应该说,到《金陵十二钗》这个时期,它的艺术性已经非常高了,史学价值相对的低了。
到《红楼梦》时期,史学价值到了最低,让人看不到政治的影子。
最后,我们简单地整理一下。
1984年《红楼梦》电视剧,只红学研究集团的结晶,决定人物是王扶林。前29集其中上是曹雪芹和高鹗版《红楼梦》,后7集部分整体思想与高鹗不同,局部处理与高鹗续集相似。
1792年《红楼梦》正式定名出版,这是通行版《红楼梦》是真正的《红楼梦》,它的作者是石兄、情僧、孔尚任、曹雪芹、高鹗,其中高鹗是决定人物,他修改整理了全部内容,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完整的《红楼梦》,从此之后的红学研究对象就是它。
1763年《金陵十二钗》作者石兄、情僧、孔尚任、曹雪芹,其中,以曹雪芹为主,它协调了四大家族与爱情故事,加入了曹雪芹熟悉的贵族生活场景与内容,应该是有一百二十回的,只是后八十回遗失。这一事件导致后来红学对高鹗后四十回的批评与猜想。现在我们的正在研究的主要也是怀疑高鹗版《红楼梦》后四十回,与《金陵十二钗》之间的矛盾之处。
1718年《风月宝鉴》,作者是石兄、情僧、孔尚任,决定性人物是孔尚任,他第一次将《红楼梦》情感化,成为一本通俗读物,就类似他的《桃花扇》。“梅溪”就是孔尚任一个号之一。
1715年《情僧录》就是石兄与情僧,决定作用是情僧,情僧起到补充与修订的作用,意义与脂批《石头记》差不多。
1710年《石头记》作者是石兄,这是《红楼梦》的实录,应当是《实录红楼梦》,但应该没有那么多诗词曲赋,也就艺术性差了一点。
那么石兄是谁?
我们看一看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为人风雅,喜交名士,通诗词,晓音律,主编《全唐诗》。
关键是他死的时间1712年,不正好是写完《石头记》交给情僧。
石兄会不会是曹寅?
可能性太大了。
情僧是谁?
本人还没有答案。
但是,能够猜测一个,就是柳湘莲。
为什么?
只有他才能够游走四方,一会儿找曹寅、一会儿找到孔尚任,他与曹寅是同龄人,最后,他又找到了曹雪芹。
这也是猜测。
好了。
最后的结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某一个人,曹雪芹让它艺术化升级,高鹗让它通行并给它正名。高鹗没有完全的著作权,但书名权《红楼梦》还是有的。
作者是谁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读通行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然后猜真实的后四十回,那才是读《红楼梦》有意思的地方之一。
关于为什么要读《红楼梦》和《红楼梦》的作者,就讨论到这里。
从下讲开始,进入正题。从讨论黛玉悲剧人生开篇,欢迎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