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二战在职大龄女青年的华南师范大学学科英语考研手记

两年的时间有多长?

三分之一个小学,三分之一个中学,二分之一个大学?这是学生的角度。

两年的时间有多长?

相遇恋爱,结婚生子,教研论文,驾考旅游,升职加薪——这是在职人员的角度,也是我的角度。是的,我就是在这两年的时间,几乎屏蔽了以上所有的可能,做了一件在大多数人看来“不可理解”也“没有必要”事情——考研。

有人说,于考研的人,备考的这段时光是燃烧了一截生命,于世界不过是雪落黄河。但我庆幸,我虽燃烧了一截生命,可最终,还是换来了想要的光明。现在,我想把备考的这两年的所感所悟写下来,包括考研原因,院校选择,复习经验,还有穿插其中的心路历程。一来是为了给这段时光一个正式的告别,二来在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的同时也希望对有缘人有所帮助。

一、考研动机

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理由,很难支撑到最后。

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生支点”的问题,也就是你要知道你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来自于什么。它的答案因人而异,有的人是娱乐,有的人是陪伴,有的人是金钱,有的人是。。。。。。于我而言,我的人生支点是自己的进步;我不能忍受自己在教学上止步不前,我害怕,有一天自己胸无点墨就只能在讲台上胡言乱语;我不能忍受自己的思维变得固化,格局变得狭小,我害怕,我会枯萎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环境和相对稳定的人际;我不能忍受自己在十八线小城变成一个见识上止步不前的油腻的中年妇女,我害怕,因为自己的粗鄙被人嘲笑而不自知;我不能忍受一直看不到突破的生活,我害怕,我习惯了舒适,当现实迫使我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我却无力改变;

所以,我想考研。

我想了解最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看看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究竟会长成何种模样;我想去到一所211的大学读书,去看看那里有着怎样卓越的硬件设施和人文情怀;我想要去到一线城市感受那里的生活,去感受那里的人才济济和与世界接轨的节奏。

正是这种害怕“退化”的恐慌和由这种恐慌带来的渴望一直支撑了我两年。假设二战仍然败北,我想它们定会支撑着我继续走下去,直至成功。因为我自己知道这种恐慌和渴望有多么强烈。

二、关于学习

规划和坚持就已足够

(一)有关规划

1. 院校规划。

方向有时候真的比努力重要。

作为这几年大伙特火的学科英语,几乎没有调剂的可能。当然,对于在职人员而言,可能大多数人会放下“名校情节”去“花钱买个证书”。可偏偏,我很执拗,一定选择一条“不太好走”的路。我不否认也一定程度上看重那一纸文凭给我带来的“好处”(如评职称加分等等),但是,这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理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我更看重这一纸文凭所链接的是哪个地方,哪些人,哪种氛围和哪种视野。当然,也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正确的判断。一战华东师范大学,招40名在职考生,其中30个针对上海市在职教师,又加上第一年复习规划做的不好所以毫无悬念地败北了。二战的时候调整目标为华南师范大学,努力可上又有地理位置的优越(本人工作在海南)。其实,我心里是有底线的,我告诉自己,不出意外,这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个有大突破的机会了,所以,目标院校至少是211的大学。这里很想对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说一句:如果不是有什么“逼不得已”,一定要选择一所让自己想起它的名字都会为之一动的学校。

2. 复习建议

一战败北很大程度上跟复习凌乱有关,所以强烈建议报班学习

政治和公共英语推荐新东方的课程。个人尤其喜欢新东方的桑宏斌老师和唐迟老师。桑宏斌老师不仅可以把知识点进行准确地定位(考何种题型,是单选,多选还是分析)还可以把题目的命制规律和解题规律以一种超幽默的方式讲明白;唐迟老师则自有一套阅读理解的体系,以“阅读的本质是逻辑”为中心,他讲的所有技巧无比实用,我在考场上做阅读的时候不自己地联想每一道题可以使用他讲过的那种方法,最后,英语二取得了88分的好成绩。同为师者,在这两位即能深入研究规律又能浅出给学生讲解,帮助他们运用的老师面前我自愧不如。

教育综合的话,凯程绝对是不二选择。每讲一个知识点,老师都会给你一个清晰的框架。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有不同的班型。最让我激动的是有针对院校和专业的复试班,已经上岸的学长或学姐亲自传授经验和模拟面试真的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还有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要有季度规划,月规划,周规划和日规划。能长线思考又能灵活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二)关于坚持

心里有光,无惧哀伤。

往大里说,备考这两年有两个暑假和一个寒假没有回家,留在学校备考。其实我反倒享受那种整个校园很不得只有自己,一天24个小时可以完全由自己安排的感觉。我只记得我不用因为疲累或赶时间去吃食堂的饭,我可以自己煮饭。我记得每天傍晚我会去操场跑步,手机里循环播放着我最喜欢的几首歌:王晓天的“单枪匹马与世界对饮,历经磨难亦不忘初心”;许巍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听着这些旋律和歌词,就会莫名地觉得有力量。偶尔有附近的村民带着孩子来戏耍,时而有飞机飞过上空,我时常仰望并畅想,不久将来,是不是也会有那一架飞机带我去到向往的地方。。。。。。

往小里说,备考期间的每一天都像打仗。暑假还好,上课的日子里,下了课就要立马看书。洗澡的时间,洗衣服的时间,护肤的时间,做饭的时间哪怕走在路上的时间都被用来记忆或回顾知识点,就连睡前读物都换成了333的知识点。这期间还会有学生的问题,年级的活动,学校的活动,作为一名班主任更是要面临自己的复习规划时常被打断的可能。那就只能从睡觉和吃饭的时间里挤时间。所以一直以来,尤其的二战这年,中午基本没好好休息过,每晚睡前都感觉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身上:祈求明天的复习不被打乱,祈求二战成功。

我记得初试成绩出来之后我欣慰地把这消息告诉最亲近的亲友;也记得初到广州复试的晚上,在机场到酒店的大巴车上,我跟复试指导老师微信聊天,跟她说压力有点大,说着说着竟一个人哭成狗:我害怕第二年又白白浪费,害怕自己想要的东西拼尽全力也不能拥有。

但好在,都挺过来了~~

(三)关于复试

只说一点,如果初试成绩好(即不考虑调剂),那么多早准备都不嫌早,多深入的复习都不嫌深。而且,专业课笔试绝对不只是会背书,你要能够用你学过的语言学知识解释你遇到的语言现象,解决你遇到的语言问题。精深了专业课,对面试也大有帮助!!

三、致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不止适用于爱情。

首先,感谢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他们虽希望我能有人照顾,结婚成家,安定下来。可当我告诉他们决定考研的时候却也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他们说备考期间很想给我打电话,可是又怕打扰我学习;他们总是宽慰我不要压力太大,却又不敢多说,因为他们知道我从小执拗,想做的事情必定想方设法做成。他们明知我工作四年半,没有意识理财不说还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可还是一遍遍地告诉我只要考上,不必担心钱的问题。我们总说原生家庭会给你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可却忽略了,它在给你局限的同时也可能给你今生都取之不竭的力量,让你虽一个人在外面对风雨可却底气十足。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你们的父母吧,我把今世欠你们的情都还清。

然后,感谢朋友。感谢老田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每天开导我,对我的那时脆弱的情绪无条件地接纳和疏导;感谢大琦备考这两年让我蹭了无数次的饭,给我买了好多实用的东西,还有无数次的启发;感谢燕子,从大学到现在一直给我开窗子,一直追问我成绩出来没有;感谢倩倩和帆哥一直对我的关注;感谢大鹏哥专门来八所给我讲考研的事情;感谢蔡老师和亚姐,想方设帮我找到了本科的成绩;感谢同事在工作上的体谅;感谢每一个遇见,感谢每一段青春都有陪伴。

最后,我想感谢自己。感谢那个身在沼泽却从未停止仰望星空的自己;感谢那个安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的自己;感谢那个虽有伤口却从为放弃前行的自己;感谢那个哪怕只看到一束光,都要拼命寻找光源的自己。

四、最后的话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人生最好的样子不过是把向往的地方变成走过的路。

两年的时间有多长?长到你可以毕业、恋爱、结婚、生子、升职、加薪,但别忘了,也要用它来换取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心之所向,时间,年龄,辛苦,压力,迷茫,非议又有何妨?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力争不被世界改变太多。

离家八载,此心未老;板凳十年,热血犹存。

梦圆华南师大,七月广州,不见不散。

五.附录

两次初试成绩及二战拟录取情况。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则此生不悔矣(心之所向素履以往)(1)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则此生不悔矣(心之所向素履以往)(2)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则此生不悔矣(心之所向素履以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