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时代,不加分析考证就人云亦云,是傻瓜才做的事情。因为网上的信息太乱了,实在是太乱了。阅读一部小说,如果带着先入为主的挑毛病的心态也是不对的。

童年曹文轩经典片段(青铜与葵花两小无猜)(1)

看到曹文轩被批评夹带私货,我就认真阅读了他的小说《青铜葵花》。阅读前提醒自己,忘记作者是谁,只读故事。手不释卷地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有几处感动到落泪,好久没读过这么优秀的作品了。感谢那些莫名其妙的批评,引起我阅读的兴致。

印象最深刻的是全书没有一个坏人。

葵花的父亲:是著名的艺术家,他用青铜制作的葵花艺术品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建筑。他随五七干校到了农村,仍然坚持艺术理想。面对葵花的海洋,他画了许多画作,坐到船上的时候,遇到龙卷风,为了捞取被风刮到水里的画,不慎落水。他在作品中没有表现出任何对时代的不满和抱怨,对女儿葵花悉心照顾。至于他给年幼的葵花洗澡时的描写,应该是父女之间的天伦之乐,和什么恋童癖八杆子打不着。

青铜:在一次火灾中变成了哑巴,但是他聪明善良、诚恳、乐于助人。看到顺流而漂的小船上的葵花处于困境,他骑着水牛把葵花救上了岸。为了让葵花高兴,他让葵花坐在他的肩膀上看马戏,累得眼前发黑。为了让葵花有钱拍照片,他做芦花鞋到集上卖。看到城里人喜欢芦花鞋,也不会乱要价,按照正常价格出售。在饥饿中,他套来了野鸭子却被嘎鱼说成是偷家鸭子。青铜找到了那只走失的鸭子,洗清了自己的冤屈。他做用冰块做成了项链,让葵花在表演节目时光彩照人。

青铜的父母及奶奶:领养了孤身一人的小葵花,担心自己家里穷,让葵花受苦。全家人都把最好的东西让给葵花。把上学的机会给了葵花,把好看的衣服让给葵花。奶奶给葵花扇扇子,直到葵花睡着。

大麦村的乡亲和采杏船上的人们:他们都喜欢葵花,善待她,帮助她,爱护她。最初没有人领养葵花,是因为怕葵花跟着自己受苦。他们太喜欢葵花了,希望富有的人家领养她。采杏船上的大婶们都疼爱葵花,处处关照,直到葵花回到大麦村与家人团聚。

童年曹文轩经典片段(青铜与葵花两小无猜)(2)

村长、干校的人、市长:他们对葵花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了葵花的健康成长。虽然中间有误解,但都表现出了耐心,通过平等的交流,尊重葵花的选择。

嘎鱼:嘎鱼最初表现出了调皮捣蛋,把葵花的小船解开缆绳,让船顺流而漂。后来放任鸭子吃了葵花家的水田里的茨菰。嘎鱼不爱学习,挨了父母不少训斥。但是,经历过冤枉青铜偷鸭子这件事,嘎鱼有了转变。他给病中的青铜奶奶送来一对鸭子,说是可用来滋补身体,应该是得到嘎鱼爸的授意和教导。得知城里人要把葵花接走,嘎鱼给葵花和青铜提供藏身的地方,给他们通风报信。可见,作者曹文轩没有把嘎鱼写成不可药救的坏孩子。

看马戏时与青铜争夺石滚子的一群大孩子:他们表现出了霸道,把石滚子夺了回去。但是,他们与青铜打架时,面对葵花的攻击没有还手,让着小女生。他们只是把石滚子夺回去就没有继续霸凌,站到石滚子上看戏了。而且,他们也有一定的理由,那个石滚子是他们家的,算是“出师有名”。

通篇作品,提到的人物,有名无名的人加起来,大约数十个。没有一个人是彻头彻尾的坏人。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人们互相关心,舍己为人,与残酷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人物有情有义,心思细腻,读起来感人至深。

童年曹文轩经典片段(青铜与葵花两小无猜)(3)

对于生活艰苦的政治原因和背景,书中并没有提及。作为儿童文学,也没有必要去描述这些。

至于青铜和葵花,都是小孩子,书中只写到两个人互相关心,丝毫没有提及早恋之类的事情。况且两个孩子年龄那么小,连第二性征都没有出现,如何就扯上了早恋呢?通篇作品,如果把葵花的性别换成小男孩儿,也同样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本小说写出了人间的纯粹而纯洁的温情,丝毫没有不洁不雅的杂质。书中的人们都积极乐观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没有消极和抱怨。

显然,从现实主义创作的要求来看,作者曹文轩搞错了,他不应该把每个人都写得那么美好。现实中有恶人,曹文轩的笔法太过宽容与仁慈了。但是,童话不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给儿童阅读,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认识与感悟,这应该是正确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童年曹文轩经典片段(青铜与葵花两小无猜)(4)

至于这本书够不够评上“安徒生文学奖”,该不该列入课外读物,我没有资格发言,我只能说,这本书对少年儿童没有害处。书中没写到一个恶人的作家,没有批判任何人的作家,反而被批判,这似乎是不公平的。我只读了曹文轩的一本小说,其他的马上阅读。

我们不能听风就是雨,不加考察分析就站立场,发言表态。似乎晚些表态就是傻子,就会落后。网络与自媒体越混乱的时候,就越需要冷静和耐心。谣言会止于智者和知者。如果谣言占了上风,只能说明智者和知者的数量比例还不够大。

童年曹文轩经典片段(青铜与葵花两小无猜)(5)

我倒是希望有更多的争议指向曹文轩,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去阅读他的作品。读了他的作品,自然会真相大白!

没有绯闻的名人就不是名人,让曹文轩的“绯闻”再多些吧!反正事实胜于雄辩,更胜于栽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