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况下的输血流程(特殊情况下的输血)(1)

静脉输血是临床24项操作考核项目之一,也是每个护士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有时由于疾病原因,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要输血,那我们该怎么安全静脉输血呢?

案例一

患者,男,26岁,下消化道出血,一直在解暗红色血便,最新血红蛋白40g/l,血压72/48mmhg,心率120次/分,体温波动在在39到40度之间。医生向输血科申请来2u红悬(本院规定在血出了输血科6h必须输完),可是体温一直持续高热状态,没有办法执行医嘱,血该不该输,怎么样才能安全输血?

高热状态下,患者为什么没有办法输血?输血并发症中就有发热,如果在发热时输血就无法判断输血并发症是否存在。但是患者一直在出血,扩充血容量就必须要输血。

(1)在输血尽可能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将体温降至38度左右;

(2)输血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如果体温升高,可以遵医嘱用冰袋等物理降温;

(3)输血过程中发生寒战,适当减慢输血速度。不能因为病人发热就不给予输血或者延迟输血时间,该输的血要输,该降温的要降温,但在输血过程中照旧要亲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若在输血过程中病人突发高热应配合医生结合临床表示查明高热原因,采纳必要的降温措施。

案例二

患者,女,18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直解脓血便,每日20次左右,血红蛋白58g/l,白蛋白20g/l,遵医嘱给予红悬2u,血浆200ml静脉滴入,按输血顺序,先给予血浆滴入,在血浆快要静脉滴入结束时,患者主诉全身瘙痒,颜面部及颈胸部有大量皮疹,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异丙嗪注射剂肌注,继续给予红悬静脉滴入,患者在输入红悬过程中,瘙痒,皮疹全部消失。第二天,再给予患者输血过程中,医生要求我们先给予红悬输入,在给予血浆,还是在血浆快输完时,患者再次主诉全身瘙痒,颜面部及颈胸部有大量皮疹,轻微过敏反应。

患者为什么在输入血浆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抗原,多次输血后患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的过敏反应。患者本人也是过敏体质,所以发生过敏反应。在患者单纯对血浆过敏时:

(1)可以将血浆放在最后输入,适当用异丙嗪抗过敏;

(2)在输入过程中,如有轻微过敏反应可以减慢输血速度;

(3)严重过敏反应,暂停输血,遵医嘱对症处理。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流程(特殊情况下的输血)(2)

案例三

张某,男,63岁,呕血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60g/l,怀疑消化性溃疡出血,既往有糖尿病史。入科后遵医嘱给予输血,补充血容量,当时有两条医嘱(1)0.9%氯化钠注射剂250ml静脉滴入,标注冲管用;(2)红细胞悬液2单位静脉滴入;小编当时认为医生开医嘱时粗心开漏,于是打电话过去提醒医生,没想到医生很确定说没有开错,就是不需要用地米等药物来预防过敏反应。当时我还是不敢输血,于是请示上级组长后,组长表示自己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医嘱,但是在跟医生的再三确认下,我们还是将血输上了,密切观察,直到输血结束后两个小时患者都没有出现过敏反应。

查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相关文献,上面并没有明文规定输血前需要使用抗过敏药,而临床上输血前常用的三种药物对于很多疾病都有副作用:

(1)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注射液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糖尿病、高血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电解质代谢异常需要慎用。

(2)异丙嗪:抗组胺药,适应症皮肤黏膜的过敏:对血液或血浆制品的过敏反应,于麻醉和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包括镇静、催眠、镇痛、止吐等作用。高血压,胃溃疡,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患者慎用。应用异丙嗪时,应特别注意有无肠梗阻,或药物的逾量、中毒等问题,因其症状体征可被异丙嗪的镇吐作用所掩盖。

(3)苯拉海明:抗组胺药,适用于急性过敏反应,可减轻输血或血浆所致的过敏反应等作用,肠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患者禁用。

在没有输血前没有使用抗过敏药物时,是可以输血的,需要我们护士多次巡视,认真询问患者的主诉。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流程(特殊情况下的输血)(3)

参考文献:

2000年,2019年《临床输血指南》

沈小雷,输血前用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中华医学创新2012年2月第9卷第五期

徐慧英,朱蕾等,输血不良反应98例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8年1月第25卷第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