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走榆树——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李丽丽

  榆树是农业立市,天下第一粮仓,全国人民的粮袋子。6月29、30两日,穿行在榆树乡村大地,脑海总情不自禁地播放几句歌词——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榆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八号北沟村——棚膜生产的希望田野

  长春地区棚膜生产二分之一在榆树,榆树的棚膜生产,三分之二在八号镇北沟村。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北沟村位于102国道旁,依托棚膜蔬菜产业优势,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今年九月份全省棚膜现场会将在这里召开。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

  北沟村书记王春庄介绍以前北沟村是贫困村,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引进棚膜生产技术,率先出圈,成为榆树首个亿元村。现在全村有1061栋大棚,达到家家有蔬菜大棚,不仅带动村里劳动力就业,还为方圆10公里内的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2)

  为推动三产融合,今年北沟村将全力推进总投资2.1亿元、占地50000余平方米的蔬菜交易中心建设,结合吉鲜冷链项目,完善蔬菜深加工和存储体系,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北沟村属于“藏富”的村子,走在北沟村路上,蔬菜大棚普通,村容村貌也普通,完全看不出“亿元”的样子,但一栋挨一栋的大棚就是财富密码。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3)

  增益合作社——榆树模式的希望田野

  增益合作社全称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环城乡桂家村,主打亮点是条带耕种、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株葱大豆间作。条带耕种俗称大垄双行,采用的技术模式是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归行免耕播种。双行大垄,前一年在其中一垄播种,后一年轮换,精准条播,土地得到及时休整。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4)

  水肥一体化,是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技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肥液,和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部,避免水肥挥发,既节约肥料,还保护环境,提升地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地下都铺设滴灌管,全部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

  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介绍,应用这两项技术,土质得到极大改善,晴天用脚一踢就能看见蚯蚓。蚯蚓是农田的自然疏松工,有了蚯蚓的“帮助”,土质变得松软,有利于庄稼生长。增益合作社采用这种生产技术已经是第五年。

  这两种耕种技术,其他地区也有推广,但增益合作社又采用了精准调播技术,地力和肥料利用率都得到了双效提升,属自创的榆树模式。

  增益合作社除了种植玉米外,还栽种了20公顷株葱。株葱植株矮小,不影响其他作物生长,马占有在株葱垄沟里套种了大豆,株葱的肥可以供大豆使用,相当于株葱“养着”大豆,马占有笑着介绍:“这黄豆相当于白得。”

  “白得”的大豆口碑却不错,已经和上海一家豆制品加工企业签订了订单。而且他们的合作也达4年之久。

  马占有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没实施水肥一体高标准农田和大豆间种之前,一公顷株葱产量在4万斤左右,还大小不均,水肥一体之后,一公顷能产六万斤左右,且个头匀称,按市场价1.5元一斤计算,净增产一万多元,加上黄豆的收益,株葱大豆间种这块,一公顷土地收益就达近十万元。

  去年,增益合作社承包了360公顷土地,今年承包了302公顷,承包数量少的原因是,农民看到了合作社的效益,把土地收回来,委托合作社经营管理。今年合作社托管代种土地808公顷。

  增益合作社,让老百姓看到了种田的希望。

  坤泰现代农业产业园——文化传承的希望田野

  坤泰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电子商务运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性企业。主要经营“乾蕴”牌榆树大米、原生态榆树杂粮、榆树特色干鲜蔬菜制品、速冻黏玉米及榆树农产品。2017年被长春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长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长春市绿色有机示范区”。有5个垂直电子商务社交、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坤泰是企业,董事长孙立家却有着浓浓的文化情结和家国情怀,他说,没有文化的加持,再高效益的企业都是空中楼阁,民族需要传承的是文化,让企业走得更远的也是厚重的文化底蕴。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5)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6)

  他没把这些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实际中——他把榆树每个重要历史时期做成图片展示在大厅墙上;在大厅中央设屏风,张贴关东风情剪纸;大米包装盒做成字典样式;一款4公斤礼品盒,中间放一双筷子,取四平八稳和十全十美寓意;他计划在农田中划出一块做高粱迷宫,让孩子们从小亲近自然,爱上土地,认识庄稼……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7)

  他的目标不仅要把企业做大,还要把传统文化植在农业之中,做乡村农业旅游,凸显榆树农业传承。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8)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9)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0)

  在公司的官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以关东黑土地文化形成年货大集形式的商业群体,以榆树市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其他的产业群,将天下第一粮仓的黑土文化为传播纽带,更大范围的融入其他经济合作。

  文化是坤泰的主打。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1)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2)

  保寿民悦农业合作社——勤奋农人的希望田野

  农民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勤劳肯干,这一点在民悦合作社理事长徐禹庆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民悦合作社位于榆树市保寿镇红旗村。榆树市保寿镇位于榆树市南25公里,卡岔河蜿蜒流过,是榆树市的鱼米之乡。民悦合作社位于的红旗村,是全乡几个水田主要种植区之一。水田种植从种到收都离不开人,把人死死地拴在田里。作为农民的徐禹庆也一样被“禁锢”在田里。但他是一个思想开放,敢想敢做的人,看见人们每天忙活在田间,换来的收入却很微薄,开始尝试购置农业机械。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3)

  他勤劳,还有着一股闯劲儿和拼劲儿,购买了农机之后,又开始发展大棚,最后发展成如今的专业农业机械种植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办公面积736平方米,库房面积1500平方米,还拥有冷库车间360平方米,50吨的智能催芽车间一栋。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4)

  徐禹庆在家乡的土地上耕耘,不被传统的生产模式束缚,利用暖棚养殖黄牛,种植瓜菜,还引进鸭田稻项目——在种植的稻田里投放鸭苗。田里的虫子为鸭子提供食物,鸭子的粪便为水稻提供养分,不仅改善田质,一举双得。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5)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6)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7)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8)

  田地里投放了鸭子,就不能使用农药,生产的稻米是纯绿色有机米,米质上乘。如今徐禹庆经营鸭田稻已经七年。他自豪地说自己是榆树鸭田稻第一人。

  没背景没资源怎么办?撸起袖子加油干,只要你发光,总有一天被看见。

  2010年徐禹庆被评为长春十佳农民。

  天雨农业机械合作社——机械化的希望田野

  天雨农业机械合作社位于五棵树镇广隆村,是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丛百元(丛建)是一个神奇的人物,人生的前三十几年,在商海里沉浮,后来回乡创业做农业。他做农业,就想着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回来之后,通过流转土地在村里成立了农业机械合作社,又引进滴灌技术,用黑色滴管给土地植入毛细血管,让水肥得到最大程度应用应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19)

  有事情做身上有一股劲,东北农闲老婆孩子热炕头,天雨农业机械合作社成员却不闲,他们忙着农机设备维护、粮食加工厂生产和销售,为未来打拼。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20)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21)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22)

  丛百元(丛建)不仅是合作社的理事长,还是广隆村的村书记,他不与民争利,以和为贵,与各合作社理事长联手,带动村百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23)

  时间仓促,只走了几个地方,几个合作社,但管中窥豹,透过“亿元村”八号镇北沟村、增益合作社、民悦合作社、坤泰农业产业园、天雨农机合作社等,让人看到一股干劲、一股魄力,看到榆树农业的骄傲和未来。

  榆树,是一片金色的田野,孕育着希望。

  (摄影:殷丽群)


【作者简介】

  李丽丽,笔名慕如雪,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编剧。2012年从事写作,喜欢用文字书写生活之美。出版书籍《三毛传》《别让双休日的放任毁了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效率模式:如何高效地过好每一天》,与电视台合作《爸爸去哪儿》《婆婆来了》《二胎时代》《收藏品之迷》等多部系列剧。

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文学李丽丽夏季走榆树)(24)


  本平台是“榆树文联”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诚征各类稿件。投递稿件先在平台发布,择优在纸版《榆树人》发表。作者文责自负。咨询投稿事宜,敬请关注本号并留言或私信,也可搜索微信公众号“榆树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