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关系?周瑜如何从气度恢廓的大丈夫被演变为气量狭小、嫉贤妒能的小人呢?我们来剖析一下周瑜的“真面目”。

诸葛亮与周瑜什么恩怨(周瑜和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关系)(1)

公元210年,三国名将周瑜去世,享年36岁。周瑜少年得志,东吴的联刘抗曹就是由他一手主导。

可以说,没有周瑜,就没有三分天下的东吴,三国也就不能成为三国。他的英年早逝,引发后世无数骚人墨客在诗词中感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苏轼那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不过,人们对于这位传唱千古的人物的印象,大多都是来自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周瑜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瑜和比他小六岁的诸葛亮并没有多少交集,在刘备劝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周瑜作为东吴的开国功臣已经名满天下,根本不会注意到诸葛亮这个刚刚出道的小人物。更不用说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而对于周瑜真正的死因,根据历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的记载,周瑜劝说孙权进军四川,在准备的途中,在巴丘病逝。具体为何病逝,也是众说纷纭。但是《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人们一想起周瑜,就会浮现出那个气量狭小、嫉贤妒能的小人形象。

诸葛亮与周瑜什么恩怨(周瑜和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关系)(2)

其实真实的周瑜,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否则也不会引发那么多诗人为之吟诗作赋了。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气度恢廓,大率得人,也就是气量大,品质好,深受众人爱戴。举个例子:周瑜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主掌东吴大权。难免会有人不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程普,在东吴早期的将领中,程普年纪最大,威望最高,人称“程公”,周瑜后来居上之后,程普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常常故意羞辱周瑜,但周瑜并不以为意,在程普面前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最终赢得了程普的敬佩,后来就连程普也不得不说,和周瑜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这段故事,后来演化成一个成语,就是咱们熟知的“饮醇自醉”。

诸葛亮与周瑜什么恩怨(周瑜和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关系)(3)

第二,根据正史记载,周瑜见识高,看人准,能择明主,会选能臣

当初袁术非常看重周瑜的才能,以册封将军来拉拢周瑜,但是周瑜不为所动,在十五岁时就选择一心一意跟着祖父与父亲是瓜农出身的孙策打天下。这就是周瑜能择明主。

在选能臣方面,周瑜非常注意储备人才,培养接班人,独具伯乐的特质,鲁肃就是他挑选的得力人选。在周瑜拒绝了袁术册封将军投奔东吴的过程,结识了临淮东城的豪族鲁肃,成功地说服鲁肃放弃当时的官职一起和他投奔东吴。在联刘抗曹的过程,正是鲁肃和周瑜一起力排众议,让孙权坚定决心不向曹操投降。在周瑜去世之前,又推荐鲁肃接替他的位置,结果深得孙权倚重。

未雨绸缪,保证自己状况出现问题的时候保证东吴正常稳健的运转,这是周瑜的能识人和能选能臣的表现。

诸葛亮与周瑜什么恩怨(周瑜和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关系)(4)

第三,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周瑜关键时刻善于决断,勇于任事。

这体现在孙权和曹操较量的时候,建安七年,曹操乘着大败袁绍的威势,要孙权送儿子去做人质。孙权非常犹豫,周瑜坚决反对。

另一件事,就是联刘抗曹。建安十三年,面对乘胜而来的曹操大军,东吴大多数谋士都主张降曹,周瑜却坚决主张抗曹。他分析了曹操的几大不利条件,并且主动请缨,“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决策当天晚上,周瑜又面见孙权,进一步分析了曹操的劣势。他的话大大增强了孙权取胜的信心。果然,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为三分鼎立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与周瑜什么恩怨(周瑜和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关系)(5)

然而为什么周瑜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形象呢?

转折点出现在东晋,当时东晋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把周瑜认定为 “小人”。

在帝制时代,谁是“正统”是天下头等大事。所以我们看,在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蜀汉政权逐渐在人们心目中成为正统的地位。先是在唐朝,杜甫在诗中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到了杜牧,已经在诗中开始对周瑜开始调侃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诸葛亮与周瑜什么恩怨(周瑜和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关系)(6)

到了宋朝,在外族入侵的压力之下,“正统说”显得更加重要,朱熹的理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帝蜀寇魏、尊刘贬曹抑孙渐成定局。之后经历元朝乱世,到了小说家罗贯中笔下,一代男神周瑜,终于成了一个气量狭小,嫉贤妒能的小人。


互动——

打开脑洞互动一下,如果当年周瑜跟了袁术会怎样?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