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2日,新赛季中国网球公开赛启幕发布会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召开,在发布会上公布了赛程、奖金、年度主题和20周年全新标识等内容。

在发布会召开一天前,王欣瑜和谢淑薇的「海峡组合」刚刚在法网女双中折桂。中国赛季即将在秋季全面回归,中国军团在赛场上也屡屡创造惊喜,2023年,对于中国网球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1)

文 / 李乐为

编 / 李禄源

北京时间6月11日晚,就在德约科维奇夺得自己的第23个大满贯冠军几小时前,21岁的王欣瑜和来自中国台北的37岁老将谢淑薇一起,逆转夺得了法网女双冠军。

这是「王右」第三次出战大满贯女双,她也成为了第五位夺得大满贯女双冠军的中国大陆选手。在不久前,王欣瑜刚刚创造了自己在大满贯女单赛场上的最好成绩,今年的法网,对于她来说,注定是难忘的。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2)

事实上,过去一年来,中国的年轻球员们不停地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以及中国网球的历史。本届法网中,张之臻打入了男单32强,创造了我国大陆男子运动员在法网的最好成绩。对于几乎空白的中国男网历史来说,这些年轻小将的每一步,都是历史。

疫情的三年,中国赛季全面停摆,给快速发展的中国网球按下了暂停键。但是三年的疫情也让很多中国运动员「被迫」出国,走出舒适圈,去和更高水平的运动员一起训练、比赛,从而去拿下自己曾经可以在国内赢得的积分。

所以我们「意外」地看到,在没有中国赛季的三年里,中国网球却不断取得突破。在李娜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网球人才的井喷。时隔三年,中国赛季将在今年回归,属于中国网球最好的时代似乎正在缓缓到来。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3)

中国赛季全面回归

2019年,当巴蒂在深圳的WTA年终总决赛上夺冠,拿到442.5万美元的时候,无论是对于WTA还是中国网球市场来说,都是一个「高光时刻」,因为这笔奖金比同年在伦敦ATP年终总决赛夺冠的西西帕斯高出了100多万美元。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4)

然而,那次年终总决赛却成了目前WTA在中国最后的记忆。三年的疫情,不仅仅是WTA,ATP和ITF赛事也已经有三年没有和中国观众见面了。

6月2日,WTA公布了美网之后的秋季赛历,包括广州250赛、郑州500赛以及中网1000赛等7站中国赛事赫然在列。这也正式宣告,经历了三年的空窗期之后,国际网球三大组织都将在2023年迎来中国赛季的回归。

没有中国的三年,外界几乎每一年都在想念着「中国赛季」。

中国赛季的缺失给WTA的收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WTA在2019年后秋季赛事的奖金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2019年秋季中国赛事的奖金总额已经接近3000万美元,而在2021和2022年美网之后的赛程中,WTA所有巡回赛的奖金仅仅只有1710万美元和1156万美元,他们甚至自掏腰包来为2021年和2022年的年终总决赛提供资金支持。

作为亚洲唯一一站ATP1000的赛事,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连续停办对于ATP在亚洲的布局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也让很多球星对中国赛季非常思念。2020年,当ATP官方宣布中国赛季取消时,英国球星安迪-穆雷就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无法参加中国赛季的遗憾和对中国观众的关心,德约科维奇在2021年接受央视专访时也表达了对于中国球迷的想念。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5)

德约接受采访表达了对中国的想念 图片来源:@央视体育

由于ITF在国内的比赛取消,很多中国的青少年运动员在国内无比赛可打,受疫情影响又无法出国,得不到足够的积分,在青少年转成人的关键阶段与国际脱轨,给这些准成人运动员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挑战。2022年,在与国际网联协商后,ITF做出了尝试,分别于北京和深圳举办了两站仅面向中国球员开放的ITF国际网球大师赛国家封闭型赛事,来保持和中国市场的联系。

随着疫情的散去,中国赛季终于在期盼中回来了。阔别近四年的时间,今年中国赛季的回归可谓是「众望所归」。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已于今日开票,将于十月升级回归,赛程为期两周,覆盖「十一黄金周」,单打签表也将扩充至96人,对于赞助商们来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今年年初,赛事方宣布与冠名赞助商劳力士再续十年长约,此外还有钻石赞助商J.P.Morgan,尊耀赞助商隆基绿能、光明乳业,以及一众荣誉赞助商、指定赞助商等新老朋友都将在金秋十月亮相上海。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6)

图片来源:@上海劳力士大师赛

6月12日,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也在万众瞩目下启幕。新赛季的中网以「见证京彩」为主题,赛程由11天拓展到13天,并在10月4日和10月8日首次设置了「双决赛日」,令人充满期待。

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IFT青少年赛事升级为国内唯一最高的J300级别,将在10月1日至10月8日进行。

此外,2023年中网的总奖金将超过1162万美元,其中WTA赛事的总奖金接近800万美元,ATP赛事的总奖金超过370万美元,均为国际同级别赛事的最高。女子单打冠军奖金将超过150万美元,男子单打冠军奖金超过65万美元。

在参赛阵容方面,ATP史上最年轻的世界第一阿尔卡拉斯确定来京参赛,他将首次在中国与球迷们见面。前不久在全美大学生比赛中勇夺冠军的田方然获得了2023年中网的首张外卡,她将和过去一年不断取得突破的中国军团在本土迎接新的挑战,这也让今年的中网令人格外期待。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7)

中国军团异军突起

疫情之前,尽管中国网球市场欣欣向荣,上海大师赛、中网等国际赛事风生水起,但是在李娜之后,中国网球似乎一直缺少一个大满贯级别的「全民偶像」。疫情三年,尽管国内没有国际赛事举办,但是吴易昺、张之臻、商竣程、郑钦文们的名字,却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

「创造历史」,或许是过去一年,观众们在关于中国网球的新闻中看到最多的词语。除了刚刚夺得法网女双冠军的「海峡组合」,郑钦文、吴易昺和张之臻们在过去一年的出色表现不仅让中国观众看到了希望,也让很多的外国观众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去年刚刚获得「WTA年度最佳新人」的郑钦文在今年WTA500多哈站的比赛中,就凭借一记精彩的「胯下击球」赢得满堂喝彩,WTA官方推特账号晒出了这记「神仙球」,并将胯下击球的网球术语「Tweener」改为了郑钦文专属的「QWEENER」,不少国外球迷在推特提前将这一球「授予」了「WTA年度最佳」的称号。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8)

WTA官方推特称赞郑钦文的「神仙球」

吴易昺在今年年初的ATP250巡回赛美国达拉斯站中连斩强敌一举夺冠,成为了首个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大陆运动员,在现场用英文接受采访之后,用中文感谢了所有的中国球迷,赢得满堂喝彩;张之臻在前不久进行的ATP1000马德里大师赛中连斩Top30、Top20、Top10球员,成为了第一个杀入大师赛八强的中国球员,也被很多外国观众称为「抢七之王」。

赛场上不断突破,在赛场外这些中国球员的商业价值也迅速提升。今年年初,中国球员连签代言,郑钦文成为世界知名运动饮料佳得乐的代言人,而在此之前「中国一姐」已手握Nike、伊利、蚂蚁集团等多个大牌代言。此外,张之臻成为K·SWISS盖世威品牌代言人,张帅出任lifespace益生菌品牌大使。今年三月,吴易昺成为了金典的代言人,并出现在了微博的开屏广告中。

对于中国网球迷来说,李娜之后,好像很久未出现一个让我们为之疯狂的中国运动员了。网球场上遍地是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们的球迷。随着费德勒、小威等一众明星的退役,纳达尔与德约步入生涯暮年,中国观众需要新的偶像来承载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球文化,而异军突起的中国军团便是最好的载体。

如今的男子网坛正在逐渐和「三巨头」时代告别,阿尔卡拉斯等一众新人的崛起成就了一个「网坛乱世」,中国球迷幸运地在这个时代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三巨头」。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9)

诚然,吴易昺、张之臻和商竣程的实力还远未到可以赢得大满贯的程度,但至少在未来大满贯的男单签表中,我们除了关注顶尖巨星,还可以关注中国选手的签运如何。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10)

中国网球再迎黄金时代?

本土球员实力的提升也让中国市场开始复苏,明星选手对于市场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004年雅典奥运会,来自中国的李婷/孙甜甜组合爆冷夺得金牌,这大概是大部分中国观众对于网球的第一印象。紧接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娜在女单比赛中夺得第四名,2011年「娜姐」在法网拿下了中国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一时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那场李娜对阵斯齐亚沃尼的法网女单决赛,在全国有1.16亿人观看了直播,是当年CCTV5收视率最高的比赛。

「李娜效应」让国内的网球市场开始快速发展。2015年中网奖金提升至846万美元,并首次实现了「1 3 8」的顶级赞助配比。在参赛阵容上同样星光熠熠,共有10位曾经斩获大满贯单打冠军的顶尖巨星,以及9位现任或曾经的世界第一。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11)

此外,李娜夺冠激励越来越多的小孩拿起网球拍,走向网球场。球场上青少年的激增推动了网球培训的发展,进而也帮助网球体育用品业取得了突破,2014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网羽展区自2011年后,首次实现面积和参展商数量的双重突破。其中,参展面积达到5800平米,展商达140家。

与此同时,国内的办赛热情高涨,办赛规模发展迅猛。2011年以前,国内只有北上广三个城市举办WTA、ATP赛事,在李娜法网夺冠后的几年,武汉、珠海、深圳、成都等城市都相继加入了办赛阵营,如今,中国每年的赛事数量紧追美国。

2018年,深圳获得了WTA年终总决赛十年的举办权,再次将中国网球市场推向高潮。然而,疫情的突然到来,给欣欣向荣的中国网球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给快速发展的中国网球按下了暂停键。

疫情阻碍了国际网球赛事落地中国,但是中国网球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黑暗中摸索。「中国赛季」的缺席,让国内很多积分不够的选手受到了没有高水平比赛可打的困扰。

于是,中国网球巡回赛诞生了,这项由中国网球协会主办的比赛,是独立于国际网球三大组织的存在,采用自主产权的竞赛积分和排名系统,分为四个级别,面向全民开放,成为了连接中国大众网球和职业网球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中国网球巡回赛职业级总决赛中,男单决赛的对阵双方,正是如今在国际赛场上风生水起的吴易昺和张之臻。

随着「中国赛季」的全面回归以及这两年中国军团在外征战的强势表现,中国网球市场开始逐渐复苏。除了赛事回归,大众对于网球的热情也随着中国军团的出色表现逐渐回暖。

在网球发展相对较快的上海和北京,周末大部分相对平价的网球场(50元-200元/小时不等)早已在周三前就已订满,网球在逐渐摘掉「贵族运动」的标签,慢慢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运动。一位长期租用场地的网球教练告诉氪体:「现在周末的场地非常难定,室内场地基本都是爆满,室外场地除了最早和最晚的两个时段,也基本都会在周中就全部订满。」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12)

刚到周二,某场地预订小程序中周末的网球场就很难定到了

根据ITF发布的《2021世界网球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网球人口达到了1992万,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这份报告还有一些数据值得关注。中国的网球俱乐部数量是800个,排在第十八位,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53882。此外,中国拥有49767片网球场,而美国则拥有214112片网球场。

这证明尽管中国拥有了世界第二多的网球人口,但这是基于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就人均来看,我国的网球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落后明显。

网球赛事最新消息(赛事回归人才井喷)(13)

当然,我们也不用悲观,因为中国网球的发展走在正确的路上。2023年澳网,中国大陆一共有10名球员入围正赛,创造了中国网球的「空前盛世」。相信在未来,这个数字还会突破,而我们的关注点也将从「入围正赛」变为「十六强、八强、四强」......不久的将来,中国球员一定会再次回到大满贯决赛的舞台。

属于中国网球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正在慢慢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