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数较少的一员,全国不足两万人,鄂温克人解放前分为"通古斯"、"索伦"、"雅库特"三部分,解放后经过民族识别,统一称为"鄂温克族"。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

鄂温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数较少的一员,全国不足两万人,鄂温克人解放前分为"通古斯"、"索伦"、"雅库特"三部分,解放后经过民族识别,统一称为"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又是鄂温克族中最少的一部分,户数不住200户,人口不足1000人,常年生活在森山老林深处,以狩猎和驯鹿为主,2003年为了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根河市人民政府将他们搬迁到山下,从事驯鹿和旅游业。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居住的部落,位于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根河市西郊,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3)

这里奇怪的是,每人都有一个俄罗斯名字,遇到重名,就在后面加上特徽,比如乡上有三个玛利亚,后面加上大、中、小以区分,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姓。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4)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三大直系,雅库特系,其中的一个小部落,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5)

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由桦树张制成的尖顶型简易房屋),以驯养驯鹿为生。如今,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淳朴的民俗民风却使终保留着。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6)

鄂温克猎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据历史学家的考证,鄂温克民族有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其中,索伦族是农耕部落,通古斯是游牧部落,现在这两支鄂温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7)

而雅库特人就是生活在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成为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而离此并不遥远的鄂伦春人,1996年放下了手中的猎枪,全面禁猎。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8)

1965年,鄂温克猎民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奇乾乡搬迁到敖鲁古雅,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9)

这里是森林与草原的界线,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在这里交汇,一边是草原、河流,一边是森林、山岗,空气新鲜,野味十足,当地人半当真的说"这地方绝对没有污染,连苍蝇、蚊子都是绿色食品"。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0)

国家给敖鲁古雅乡人建立了定居地,但驯鹿只能生活在森林里,所以除了在定居点的部分村民,密林中还散布着五个驯鹿站,最远的在150公里。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1)

过去,敖鲁古雅人养驯鹿只是作为运输工具,一头驯鹿可以负重35公斤左右,每小时可以行走5公里,1964年,割鹿茸取得了成功。现在,驯鹿已经不大用来运输了,而成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国唯一的驯鹿大约只有这里的10000只左右。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2)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3)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4)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5)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6)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7)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8)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19)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0)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1)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2)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3)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4)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5)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6)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7)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8)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29)

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