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语表达:如何让你的话更吸引人?

专业的人、会组织工作的人、能表达清楚的人,谁的发展机会最好呢?专业的人喜欢讲细节,无趣,难以被上级认可,也难以争取到资源;会组织工作的人细节讲不清楚,只会指手划脚;而能表达的人,工作最有可能被认可,还能争取资源,对大家有好处,接下来大家还会让他代表大家去汇报,久而久之,在外人的印象里,他的功劳第一。

通常由表达能力好的人去汇报工作和作报告,这样的人也因此更容易被看见,被提拔。在美国,教授讲课一般都讲得特别好,美国的研究生也要接受表达能力的培训,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言语表达有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什么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1)

话人人会说,但让自己的话吸引人,真正达到表达自我的目的,这个要求可不低。平静而有节制的讲话方式很重要,像克林顿,在和戈尔竞选总统时,他很懂得怎样来低调夸自己的成绩,并善于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巧妙地把矛头对准对方,在批评和挖苦对方时,用的是风趣而不庸俗的语言,不会直接攻击对方,这样讲话就非常有利有理有节、让人信服和尊重。

言语表达有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什么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2)

1.1、好的口头表达,要有侧重点

我们平常口头聊天,也最好有点目的,在大众面前,讲什么不讲什么就更重要了。这里说说四讲四不讲原则。

1、最重要的主题讲,其余都不讲;

一次只讲一个主题,不要讲很多内容,讲之前,把次要的内容全部删除掉,如果舍不得删,就选一个最重要的,或者掷骰子来选一个。最后,讲完一个主题还有时间也不要讲其它的内容,要讲就下次讲。

2、能讲清楚的讲,讲不清楚或者太花时间的不讲;

不要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那些需要花很长时间解释,而且容易引起大家疑问的结果,即使那个结果在你看来好得不得了。你牛不是因为你做了一件很牛的事,而是大家听明白了你的贡献,并且对此毫无异议,才觉得你牛。

3、讲自己的独到之处,别人都有的东西不讲;

能做有独到之处,说明你思考了、用功了,甚至是超越了,是非常有价值的。在申请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别人没有的理由,而不是最重要的理由,这样的效果会非常好。

4、对自己和朋友有利的话讲,对自己和对方没有好处的话不讲;

平常用微信时,用打字而不是用语音的方式,可以增加思考时间,注意用词是否合情合理,从而避免盲目冲动,讲一些没必要的话。话讲得不对,即使是好心,对方也未必感激。

言语表达有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什么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3)

1.2、好的口头表达,要有对象感

口头表达是对特定对象说话的,以一个对方愿意接受的方式传递信息,比用自己觉得最精彩的方式去讲,效果要好得多。因此,讲话一定要看对象,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话粗理不粗,是很有道理的。

永远用对方懂得的事情和概念,去解释和形容新事情。很多专家讲话,大家听不懂,就是用很多别人不懂的概念。

此外,要适当讲一点废话以增强趣味性,并降低听众接受信息的速率,但不能全是废话。

1.3、口头表达,最好还要有吸引力

怎么才能有吸引力呢?要善用对比和类比,有对比才有高下之分,但注意,不要把问题说成是成绩,反而要把小问题说成是大问题,甚至把大成就说成小成就,说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很多时候,不需要把话一次讲完,而是等对方好奇并提问后,以解答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思继续表达下去。这就需要在讲述时,刻意引导他们提问。这样对方会感觉到,你传递的信息,不是强加给他的,而是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口头表达,还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反复重复观点,以加深听众的印象。否则听众可能听过就忘记了。

二、书面表达:写跟说有什么不同?

书面表达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优化,好象是更容易让人信服,但因为没有互动,如果对方不喜欢,会被扔一边,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书面表达想要赢利精彩,必须写得漂亮。

言语表达有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什么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4)

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我们看看书面表达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是相对于口头表达而言的。

1、用词用语的区别;

口头表达是口语化的,是随意的语言,而书面语则是正规的语言,研究报告用口语化的方式写,会没有权威性,书面表达需要对同一个概念,特别是动词,要经常去换不同的词语表达,因此词汇量很重要。

2、表达结构的区别;

口头表达常常是在时间上从前往后,先因后果地表达。但书面表达,方式就很多,可以先讲原因,也可以先讲结果,还可以先讲道理。

针对不同的读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写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口语表达的结构相对单一。

3、信息方向不同;

人作为听众在接受信息时,完全是单方向线性的,是被动的。所以口头表达一般只用一个线索,一次只讲一个问题,或者按顺序来谈问题,否则听众容易跟不上思路。

但书和文章,读者可以前后来回看,可以自己控制节奏。所以,为了让文章出彩,表达时可以多个线索同时展开,行文可以在几个线索中来回切换。相反,线索单一了,读者会觉得枯燥乏味。

一本好书,通常要有两个以上的线索,而且是互相切换的。

4、逻辑复杂度不同;

口头表达的逻辑比较简单,常用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搞复杂了听众会跟不上。如果事情复杂,需要把重要的放在前面,讲话5分钟后人容易走神。

而书面表达,只要能吸引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行文逻辑可以搞得很复杂,重要的内容也未必放前面,常常用“层层递进”和“剧情大反转”的方法。

层层递进的好处是让人觉得作者思维缜密,思想深刻。

剧情反转,可以先树立对立面,即常人的认知,然后,推翻这个设定,让人感到作者见解独到。让读者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