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往事最新一期(梨园记事新艳秋)(1)

新艳秋,京剧旦角。生于1910年(一说1911年)。祖籍北京。她原名王玉华。

梨园往事最新一期(梨园记事新艳秋)(2)

受喜爱京剧的父亲王海山影响,9岁便开始以“月明珠”的艺名学习梆子,11岁拜师钱则诚改学皮黄,13岁时改学京剧,15岁登台以“玉兰芳”(有资料记载为“王兰芳”)的艺名借台演戏,同时拜荣蝶仙为师。1928年,她得一代宗师杨小楼提携合演《霸王别姬》,由此而被推为“坤伶主席”。之后,因酷爱程艳秋的艺术遂在1930年前后改艺名新艳秋而专攻程派戏。后再拜王瑶卿、梅兰芳为师。1949年后,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1956年调南京,先在南京少年京剧团任教,后在江苏省京剧团、江苏省戏曲学校从事演出和教学。

拜师程砚秋不成后,齐如山先生又把新艳秋引见给梅兰芳。当时梅兰芳的名声已经很响亮了,新艳秋三次登门,用真诚打动了梅兰芳,梅兰芳感动之余,热情地接待了这个年轻人,新艳秋终于成了梅大师第一位女弟子。梅兰芳非常欣赏这位有心胸和奋发有为的女青年,他手把手地教了她不少梅派戏,包括《霸王别姬》。

1928年,一个绝好的机会摆到了新艳秋眼前—一代宗师、武生泰斗杨小楼点名她合演《霸王别姬》。

梨园往事最新一期(梨园记事新艳秋)(3)

当时在中国的南方,男女同台演出已经蔚然成风,但处在北洋统治下的北京,男女同台仍旧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梨园界谨慎地遵守着这一旧例。谁来破这个先例?这一年,年过五十且德高望重的武生泰斗杨小楼呈文北京市政府,要求实现男女同台。大势所趋,当局顺水推舟批准了杨小楼的申请。

申请批准之后,杨小楼开始组建班子,他会选谁来出演坤角呢?出人意料的是,他将目光瞄准了新秀新艳秋。杨小楼派人找到新艳秋,邀请她与自己一起登台表演。这份突如其来的邀请,让十八岁的新艳秋惊喜又忐忑。在师傅梅兰芳的指导下,她苦练杨小楼的拿手戏《长坂坡》和《霸王别姬》,终于得到了杨小楼的充分认可,也得到了梨园内外的认可。

梨园往事最新一期(梨园记事新艳秋)(4)

新艳秋与程砚秋本是同时代人,几无年龄差异,因此也就看到了程派艺术从萌发到成熟的全过程,并尽毕生精力继承和钻研,因其受益于程砚秋的恩师王瑶卿和梅兰芳,故对程派艺术的精髓了解得深刻而透彻,在实践中的掌握和运用也严守规范。她的嗓音与程砚秋酷似,无坤伶学程之斧凿痕迹,不但立音松弛,脑后音壮实,胸腔共鸣也极好。她的天赋条件比之程砚秋本人并不逊色。听她的演唱,既能体悟到程腔的寓刚于柔、幽咽婉转,又别具清香雅丽、情意蕴蓄之风韵。

在程派传人中,新艳秋的擅演剧目和独创剧目之多也是少有的。她经常演出的传统戏有:《青霜剑》、《六月雪》、《鸳鸯冢》、《赚文娟》、《碧玉簪》、《红拂传》、《朱痕记》、《贺后骂殿》等。她所创编的新戏有:二本《红拂传》、《琵琶行》、《荆十三娘》、《娄妃》、《玉京道人》、《霸王遇虞姬》、《涪江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