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和秋天,很多食物是偏寒凉的,饮食禁忌里会写到“脾胃虚寒者慎食”。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基本不吃寒凉食物,因为我天生体弱,典型的脾胃虚寒者,听我妈说起我小时候,比现在很多小朋友难带多了,爱哭爱闹爱生病,稍微吃一点凉的,肚子稍微一着凉,就拉肚子,导致整个童年都是面黄肌瘦,全班最瘦。
不过万幸,我还是平安长大了,体质越来越好,在30岁之前,感觉自己挺健康的,30岁后,逐渐发现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随后因为各种机缘,开始学习中医。
刚开始学习中医的人,很容易陷入某个知识点里,不容易拔出来,甚至有点偏执,我也不例外,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也或许从小身体不好,所以对于健康的需求会比一般人更强烈些,于是遇到性味寒凉的,一点油腻难消化的食物,都不吃,基本按照书上的标准来。
后来,我渐渐发现不对劲,因为我感觉到自己身体是有一股燥热的,特别是在工作忙碌的时候,特别容易感觉到那股热,甚至偶尔还大便干燥,但是你看舌苔,依旧是淡舌质,铺满了白舌苔,水滑,典型的虚寒体质的舌苔。
后来,我才渐渐发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忙碌、久坐、情绪容易波动、晚睡、多说话,都在大量消化我们的阳气和阴气,其实,我们的身体已经不是单纯的某种体质了,基本是寒、热、淤夹杂,阳不足,阴也不足,要温阳又要清热生津、疏通气机。
即便是我这样典型的脾胃虚寒者,同样身体面临着这样复杂的状态,所以当我感觉到自己体内有热时,就开始吃一点偏凉的食物,发现全身心都非常舒畅,好像干燥的土地被雨水滋润。
有一段很长时间,例假期间,我都感觉到口干舌燥,后来我仔细想想经期自己应该是处于短暂的阴虚状态,于是在生姜红枣红糖水里,加入一点滋阴的麦冬,发现口干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到了秋天,大量的工作压过来时,特别明显的燥热,我就给自己煮一点银耳莲子羹、梨子生姜红枣水等偏润燥养阴的食材,身体就感觉很舒服。
我后来总结银耳、梨子等食物虽然偏凉,但是食物的偏性不像药物那么大,只要不大量吃,在身体需要时食用,就能够起到清热生津滋阴的作用,调整身体的小偏差。
虽然是虚寒体质,到了夏天,我感觉到自己身体也受到大气候的暑热影响,以前我都是温养,发现效果不是很大,当我开始正常吃夏季当季的清热解暑的食材,比如丝瓜、冬瓜、空心菜时,吃当地的一些偏凉性的贝类海鲜,反而身体处于比较舒适的状态,解了当地暑热对身体的影响,这或许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
经过这几年的折磨,我渐渐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不骗我们呀!看中医书之后,执念不要太重,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某个标签,要在生活去感知自己的身体,才能把中医活学活用。
现在我的体质大方向依旧是脾胃虚寒,一吃冷饮就肚子难受那种,所以对于大寒的食物,除了烹饪上要加入生姜、大蒜一类来调整外,一般吃的量也比较小。对于微寒微凉的食物,在身体有需要的时候,会适量多吃一点,来调整身体的偏差,健康状态时,适量吃。
作为资深虚寒者,我的整体饮食结构,还是以平性、温性、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油腻的食物,只是不再那么执着,拒绝偏寒凉的食物,在身体需要的时候,欢迎这些食物来解决问题,也让我享受美食的快乐。
文源:中医育儿
@头条小助手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有问题可留言,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