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做人要学会知恩图报,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所谓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不仅我们,放眼整个人类社会,从诞生之初,就有这个准则在里面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著名考古学家查德·李基(Richard Leakey)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我深感赞同,他所说的“互惠体系”便就是知恩图报了,意思是别人给了你恩惠,你总要想办法尽可能地还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知恩图报的最好方法 知恩图报竟然会被利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知恩图报的最好方法 知恩图报竟然会被利用

知恩图报的最好方法 知恩图报竟然会被利用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做人要学会知恩图报,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所谓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不仅我们,放眼整个人类社会,从诞生之初,就有这个准则在里面。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著名考古学家查德·李基(Richard Leakey)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我深感赞同,他所说的“互惠体系”便就是知恩图报了,意思是别人给了你恩惠,你总要想办法尽可能地还他。

正是因为互惠原则,一个人才能毫无顾忌地给一个人某种东西(如食物、精力、照顾、金钱等。。)却不担心它会变成损失。把东西送出去,却又不是真的送出去,你品你细品。如此就解决了一对一资源交换的门槛问题。如果一对一交换物品没有了门槛,救助、送礼、防卫、贸易等复杂的体系就有了实现的基础。我觉得这是天生的,如三字经所说: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天生善意产生了有债必还的互惠原则。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互惠原则深入人心。你很难摆脱他。除非你能接受被社会唾骂,被万人嫌弃,不在乎自己内心的亏欠感。如果有人不怀好意的利用你的这种知恩图报心理,你将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着了道。

互惠原则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下面我将描述一些你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例子,来看看我们是如何被互惠原则套路的。

早些年间的汽车站或者火车站,在你下车的那一刻。便有人来抢着提你的行李。如果你是以第一次出行,那么你肯定会意外,像我这样的农村淳朴少年,甚至觉得他是好心。而下一刻,当他要求我坐他的车或者住他推荐的宾馆时,我竟然无法拒绝。事后我发觉我被坑了,车费贵得离谱。事后我回想当时为什么我不拒绝他,分析下来竟然是因为他帮我提了行李,我受了他的恩惠,尽管我并不想要,但是他接下来在让我照顾他生意的时候,我便很难拒绝了。

后来我去买水果,老板看我左挑右挑,没有找到合适的。便告诉我可以试吃。当我吃了些许后,便又忍不住买了。其实我并不想买,这水果巨难吃。但是我心想,既然吃了人家的,好歹买点。

一次我在机场,一个女孩过来送我一个小玩意儿,看包装,有点像小礼品。我没要,然后他用圆珠笔写下:“请收下,这是我送你的礼物“,然后用手不停地比划,我才知道她原来是个聋哑人,然后我就收下了。下一秒她便亮出了脖子上挂的微信和支付宝通用的二维码牌子,上面写着捐款的某种信息。我又不忍拒绝的捐了100,后来朋友告诉我,这些是装的,是骗钱的。其实当初我就有怀疑,但是我收了人家礼物,知道被骗反而释怀了。

农村的孩子应该都知道,家里总有还不完的人情钱。比如亲戚酒席,婚礼,葬礼等。甚至考上大学酒席,小孩满月酒等。这些人情来往,又何尝不是互惠原则?别人送了你,你难道不偿还?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上面的例子还有非常多。互惠原则一旦被人利用,便会使人冷不丁地上当,而人情互相送礼甚至无处躲避。

古往今来的贪污受贿,便是互惠原则的最好的例子了。收了你的银子,便会帮你办事。从古至今,贪官就没绝过。正常的贪污受贿,你情我愿,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而其中的一种贪污引出一句话来,即: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有人要问了,假如我穿的是防水的鞋,又怎么会打湿鞋?如果你这么理解,便是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更无奈的意思,假如有人给了你恩惠(不管是金钱也好,美色也罢,也可能是其他的恩惠。),恰好你刚好微微动一下手里面的公权力,便能还上这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你坚持不帮,那么你便会有一种亏欠感,这种感觉是非常不好受的。没有人在有能力并且轻而易举就能还人情的情况下,去忍受不还带来的亏欠感。况且从小受的便是知恩图报的教育。

另一个更无奈的是,这个恩惠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而是别人通过其他方式强加给你的。不管你需不需要,想要贿赂你的人总能找到你没设防的时候,强加一个恩惠给你。这是不是让你强制性的打湿了鞋?既然打湿了鞋子,不妨洗个澡。这玩意儿久了你便会顺理成章地接受它,慢慢地觉得这是天经地义,就是欠债还钱一样。

在1985年的非洲东北,有一个国家叫埃塞罗比亚,此时正是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成千上万的国民因疾病、饥荒而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为地震中的墨西哥捐赠出了5000美元的灾款。我就在想这个事为什么不反过来,自己国家的情况明显比地震中的墨西哥好些。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1935意大利入侵埃塞罗比亚的时候,墨西哥向埃塞罗比亚提供了帮助。

巨大的文化差异,自己国家如此的穷困,却还不忘向墨西哥报答当年的恩情。可见互惠原则是跨越国际的,不分文化的,是全人类的共性。

互惠原理试用与强加的恩惠

我们不难看出,互惠原理的威力大到了这样的地步:别人不管有多奇怪,讨厌,不受欢迎,只要先给我们一点小恩小惠,就能提高我们照着其要求做的概率。

然而,除了威力大,还有另一个方面,一个人硬塞给我们一点好处,就能激发我们的亏欠感。四舍五入就等于,我可以花极少的代价让你对我产生亏欠感。

这是这个原则还有比较恐怖的一点,我强加给你的恩惠,最后却是你忍不住报答我,是不是很奇妙。就像车站强制性的给我提行李一样,我不得不乖乖坐他的高价黑车!

互惠原则可以触发不对等交换。

互惠原理还有一个特点,特别容易让人利用。则是别人极小的恩惠,却换得极大的回报。就如我在机场被人套路一样,她一个小小的礼物,却换得我的100块钱。简直是暴利。为什么小小的恩惠却能换得极大的恩惠呢?原因有二:一是亏欠感让人巨不舒服,二是违背了互惠原则,恩将仇报,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是遭人唾弃的。

结语:如何避免陷入不坏好意的恩惠陷阱?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我们接受别人的恩惠时,需要发现别人的动机。如果对方因为什么坏心思而给你恩惠。便是大胆拒绝。甚至接受而不再报恩。孔老夫子都教育我们。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如果对方用“怨”来对待我们,我们千万不能用“德”还他。不然咱们还用什么去报答别人真心给我们的恩惠呢?这对真正与我们恩惠的人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