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都学过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其中两个小孩因为太阳大小的问题展开了辩论,而路过的孔子觉得两个小孩说的都有道理,最终也无法判定到底是谁对谁错。其实这是一个辩证看待的问题,当参考系数不同的前提下,得出的结果可能截然相反,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常常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散性思维,来拓宽自己的思维广度,提高平时学习的效率。

上课老师说错题(课堂上因一个问题)(1)

陈品是一名英语老师,作为教学风格相对比较活泼的他来说,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从一个小知识点,引出一个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起分析问题,然后互相交流各自的答案以及想法。最近在课堂上因为一个问题,两个学生争论不休,在讨论了10分钟之后,陈品最终一锤定音,表示两个学生回答的都没问题,但是各有疏漏。

陈品提出的问题是:英语单词“record”的正确读音是什么?在陈品提出问题后,下面的学生就开始积极地讨论,一个认为是读['rekɔ:d],而另一个则认为正确读音是[riˈkɔ:d]。有的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学过的读音,有一大半支持前者,而有小部分支持后者。结果两派争论不休,在互相无法说明的时候,陈品提出,这个时候需要转换一下思维,是不是两个思维都是正确的?

上课老师说错题(课堂上因一个问题)(2)

陈品做了总结,这个单词当名词用的时候,读音按照前者来读;而当动词用法的时候,那么读音就是后者。英语单词同汉字中的多音字一样,当意思不同的时候,不仅能用法改变,而且连用法有也会改变。这样的争论在陈品看来都是有意义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只知道这一个单词有两个用法,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读音也会改变。

在学习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快”,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时候,把知识学得更加扎实、更加全面,在后续全面复习或者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减少犯错的几率,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快速的推进学习进度。

上课老师说错题(课堂上因一个问题)(3)

学习是有方法的,但是更多的也需要学生自己本身注意细节,不妨可以从各个方面出发,来巩固、加深对一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并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去梳理逻辑、做好积累,才能更好的打好基础。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白努力”的学生,大多踩过2个坑,想提高成绩,平时多做1件事

熬夜、刷题真的有用吗?老教师直言:这3类学生,不适合熬夜刷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