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有很多皇帝安于享乐、怠慢朝政,甚至有些皇帝几十年都不上一次朝。对此,有人说武宗朱厚照贪玩,有人说明世宗朱厚熜迷信。

可是,换一个勤于朝政的人就好了吗?答案显然并不是如此。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他一向,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工作到大半夜。

奈何,在其登基十七年后,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还是毁在了他的手里。临死之前,崇祯皇帝看着烽烟四起的北京城,悔恨、痛苦、感慨交加,并说了一句话:

“诸臣误朕也......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回首崇祯执政的那些年,大明朝最后的灭亡,真的是诸臣“误”了他吗?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1)

明朝灭亡的原因

一个王朝的灭亡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产生了“恶性”的循环,从而导致了王朝的覆灭。

公元1627年崇祯皇帝登基,执政17年后,于公元1644年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从其执政期间的情况,大明王朝的灭亡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便是天灾,二就是人祸。

1.明朝灭亡的客观原因——天灾

后世有些学者对明朝进行过相应的分析,“小冰河期”便是他们对明朝气候的一个总结,古代农民都是靠天吃饭,气候的恶劣造成了大明百姓苦不堪言。

以陕西省为例:自从崇祯皇帝登基之后,陕西省就开始连年大旱、蝗灾、饥饿,连续14年不曾中断。关中百姓苦不堪言,纷纷以树皮、观音土为生,最后因为腹胀而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千万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当李自成登高一呼之时,老百姓们纷纷响应,加入了反明的起义大军之中。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2)

自此开始,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大军不断发展,而崇祯皇帝不断失去民心,最终死于煤山之上。

2.明朝灭亡的主观原因——人祸

其实,崇祯皇帝在位17年,这么长的时间完全有时间、有机会处理好“天灾”之事。可惜的是,崇祯皇帝自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对天下之事根本就不了解多少,只会纸上谈兵。

与此同时,中原地带的天灾发生之后,崇祯皇帝不仅没有赈灾,而且还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赋税,美其名曰:“苦我民一年”。

结果,从“一年”到了“十几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都要活不下去的时候,“造反”自然成了唯一的选择。

既然如此,明朝灭亡的时候,崇祯皇帝又为何要说出“诸臣误我”这四个字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他与东林党的故事了。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3)

谁负了崇祯,而崇祯又负了谁!正如上文所言,崇祯皇帝完全有机会东山再起,只是他信错了,还辜负了一批人,最后大明王朝被搞得“稀巴烂”,罪魁祸首直至“东林党”。

东林党人误了崇祯1.明朝财政破败不堪

古语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东林党一脉在这一方面做得更甚,无时无刻不再想着如何贪腐。

崇祯时期有一个现象,江南一代工商业经济非常发达,然而只要有人提出“增加商业税”,都必然会遭到一群人的弹劾。

东林党与江南一代的大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从中可以获得巨额的利润,崇祯皇帝追加商业税,无疑触动了江南集团与东林党集团的利益。

弹劾商业税之时,东林党人还美其名曰:“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另外,明朝是“农本商末”,所以皇帝要想增加税收,应该从农业税下手,商业税“休想”。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4)

这种政策实施17年之后,国家越来越穷,而大臣们越来越富有,但他们却不出资保家卫国。意思很简单,国家是皇帝的,而钱是自己的。

除了在商业税方面,东林党人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还将“贪污”的手伸进了军队,这也是明末军队战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2.军队战力不断下降

崇祯皇帝执政的第二年,东林党做了一个很错误的决定,裁撤了陕北区域大量的驿站,导致了大规模的士兵下岗。

当时,陕西正在遭受旱灾,而崇祯皇帝又没有钱安置这些士兵。以至于士兵下岗后无事可做,加重了社会的矛盾,李自成便是被裁撤的驿卒之一。

另外,天启皇帝(崇祯哥哥)执政期间,国家曾花巨资打造了山海关一带的军队,其战斗力让努尔哈赤多次吃亏。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5)

可是,自从东林党上台之后,因为有关人员的贪腐,导致了山海关士兵的军饷不足,战斗力也急剧下降,后金的威胁成了大患。

一旦山海关战事吃紧,国库又无钱可用怎么办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向百姓增加赋税,苦了天下的老百姓。

3.苦了天下百姓

大明王朝虽然是“重农抑商”,但农民的财富是有限的,尤其是天下不断地明朝末年,老百姓手中更是没有余粮。

奈何,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依然听信谗言,向百姓增加赋税。君视我如草芥,我视君如仇敌,老百姓怎么可能不反他呢?

总而言之,崇祯时期的东林党人,他们不是一群“为民请命”的官员,而更像是一群激进的知识分子,只会夸夸其谈、不做实事,严重脱离社会实际。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6)

与此同时,他们还不断批评为朝廷做事的人,真的轮到自己做事的时候却空无一策。由此,崇祯皇帝说“诸臣误我”也没有错。

只是,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在他大喊这句话之前,他也辜负了不少忠臣良将,多少人被他逼死、杀害。

崇祯皇帝负了谁1.误了诸多的武将

在崇祯皇帝杀的诸多武将中,袁崇焕算是少数能与清军抗衡的大将之一了。回想当年,他守卫山海关的手,所打造的“关宁铁骑”让清军望而生畏。

守卫边疆多年,曾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等辉煌战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袁崇焕凭借一己之力让清军晚入关十年有余。

然而,在东林党人的蛊惑下,再加上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受了清军的离间计,一代名将袁崇焕被崇祯“活刮了”。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7)

袁崇焕的去世,可以说是一个导火索,自此之后明朝山海关一代的祸患日益严峻,而他的滥杀也日益严重。

根据相关史书的记载,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一共杀了7个总督,还有11个巡抚,只要崇祯皇帝不满,屠刀便会落下。

以至于,明朝的武将都成了惊弓之鸟。比如,明朝大将洪承畴、祖大寿等,因为在松锦之战遭遇了失败,两人害怕被崇祯问罪,种种原因之下投靠了清军。

如果说东林党人只会耍嘴皮子,那么,崇祯皇帝则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不懂得权衡时局的利弊,辜负了多少明末的大将,可悲可叹!

除了以上这些武将之外,还有一个“办实事”的人被崇祯皇帝辜负了,而且还被史书写成了“大奸臣”,这个人就是魏忠贤,为何会这么说呢?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8)

2.或许魏忠贤也算一个吧

从某个角度来说,魏忠贤以“宦官”的身份,插足朝廷的事务,这算是一种“不忠”的行为。可是,从现实角度来说,他的确做了很多的实事。

魏忠贤在世的时候,大明朝的赋税还是相当充足的,因为他主张向江南一带的大商人(东林党人)收税,而且成效还非常显著。

关宁铁骑为何那么强大,甚至让努尔哈赤魂断锦州城,主要就是当时的军饷充足,明朝有钱打造最强大的冷兵器装备,这些都离不开魏忠贤在背后的努力。

魏忠贤去世后,崇祯皇帝逼死了魏忠贤,还立刻站到了东林党人的一边。结果,魏忠贤被杀,东林党人再无后顾之忧,“抱团”与崇祯玩弄权术。

至于辽东的军费,自然是怎么花钱少怎么来,以至于辽东缺饷愈演愈烈。再加上层层军官的盘剥,士兵拿到的钱微乎其微,战力自然会下降。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9)

战事爆发的时候,辽东要军饷,崇祯皇帝一筹莫展,东林党人则一面指责崇祯不贤明,一面以各种理由贪污军费。

崇祯被这些人“忽悠”了17年,临死之时才明白“诸臣误我”,而他身边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却说:“忠贤在,何至于此”。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魏忠贤也算是被崇祯皇帝辜负的那个人吧!值得一提的是,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厚葬了他,也算是尽了一点心意。

总结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曾写过一首诗,名字叫做《登极诏》:“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从这首诗来看,就连李自成也很同情崇祯皇帝,并非他不够贤明、努力,只是被一群无能的臣子给耽误了,算是道出了根本原因。

为什么说崇祯杀魏忠贤是自掘坟墓(崇祯用17年才明白)(10)

时人短视,东林党人以各种各样的手段,疯狂逃税数十年,本以为占了朝廷的大便宜,岂不知却是亡国灭己之举。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后,将这些贪官污吏杀之而后快,抄家所得的财产几百万之巨。国破家亡,人财皆失,东林党的结局可悲可叹却不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