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原子时间》你曾经萌生这个想法吗:“在平日一到五的工作下班之后,明明还有晚上四小时,你的心里却只期待周末赶紧到来”如果你一心只期待周末要彻底放松和耍废,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恐怕不适合你如果你曾经想趁周末打造“斜杠副业”,却又迟迟没有时间动手,那么这今天这本书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时间黄金定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时间黄金定律(善用下班四小時)

时间黄金定律

好书推荐《原子时间》

你曾经萌生这个想法吗:“在平日一到五的工作下班之后,明明还有晚上四小时,你的心里却只期待周末赶紧到来。”如果你一心只期待周末要彻底放松和耍废,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恐怕不适合你。如果你曾经想趁周末打造“斜杠副业”,却又迟迟没有时间动手,那么这今天这本书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这本书在说什么?】

《原子时间》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时间管理达人柳韩彬,她从本业是兽医开始,利用平日晚上下班的时间,担任话剧与电影演员、成为 YouTuber、设计独家的笔记商品,她透过行动证明了“周一到周五就能达成目标,不必一定得等到周末才开始。”这个理念。

她自己身体力行做到了上班的时候全心全意,下班的时候专注投入自己的“第二人生”。她发现,当人们对平日的全职工作感到倦怠时,有另一个精神寄托可以让自己注入心力,反而能让日子更加饱满充实。这本书,就是她在正职时间之余,运用平日晚间四小时打造出自己斜杠事业的旅程,以及一路上走来的时间管理秘诀分享。

她认为,即使自己不一定能成为最菁英的上班族,也要成为下班后充满活力去做各种有趣事情的人。这本书就是她的人生实践。除了个人故事之外,她分享了制定目标的方法、晚间计划的安排、养成习惯的诀窍。从她平易近人的亲身经历当中,我们会找到感同身受,并且可以用来付诸行动的四种小技巧。

1、如何找出下班后能做的事?

作者透过自己的实际经验,展示了如果你把“每天下班后的四小时”善加利用,长期累积起来的效果是非常惊人的。她不希望“等到退休”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也不希望只能“等到周末”才能做自己有兴趣的副业。她把握了每天下班后的所有时间,全心投入自己充满热情的事情。她给出了三个下班后的建议:

#让你有一点忙但压力小的事

一开始,要充分利用晚上时间并不容易,毕竟下班后容易因为精疲力竭,缺少了行动的力量。选择在下班后从事的斜杠,一定不能让自己感觉跟上班的工作内容一样累,否则一定会提早耗尽自己的精力。必须选择是自己真的喜欢,感兴趣的事,例如看个电影但记录心得、享受音乐但记录感想。

#要计算时间和金钱成本

作者曾经在一开始太过冲动,太快就投入了大笔资金开发 App,后来发现经营的时间和成本不堪负荷,最后不得不中止了计划。这个教训告诉她不要选择自己负担不来的斜杠,尤其是投入金钱的选项,都必须精打细算后才做出决定。

#要有放弃的勇气

回顾过去,她遭遇失败和放弃的例子更多。例如她想拍美照当 IG 网红,放弃。想挑战音乐剧演员但歌唱不够好,放弃。想学绘画和影像软体但太粗线条,放弃。想经营流量型部落格但失去兴趣,放弃。前面提到开发 App 成本太高,放弃。这些快速的失败和放弃,让她更快速地找到了她真正热衷的斜杠副业:经营 YouTube 平台和开发纸本笔记本产品。

2、制定目标的方法

#设定目标四步骤

作者给自己设定目标的方法有这四个步骤,分别是“长期”的大目标和寻找意义,以及“短期”的厘清方向和行动方案。透过四个步骤的思考,就可以把目标逐渐拆解成计划,将计划拆解成行动。

1. 大目标:非常想要达到的长期目标。

2. 寻找意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3. 厘清方向:现在我在哪里?该完成的事情和任务?

4. 行动方案:为了持续朝方向前进而采取的小行动。

#曼陀罗思考法

日本棒球巨星大谷翔平从高中的时候就用“曼陀罗思考法”来确立自己的长期目标。这是一个总共有81个格子的计划表。正中央的九宫格里面,正中心的那一个空格是“核心目标”,围绕在旁边的八个就是“次要目标”。在这个九宫格四周,又有八个九宫格,分别是依据八个次要目标所衍伸出来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尽量是可以量化、可以达成、有期限的。

3、晚间计划的安排

#每日记录和回馈

作者很擅长使用“功能性笔记”这种手写笔记的方式,记录每一天生活做过的事情。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时间溜走的空隙”。只有当我们把事情记录下来,才有足够的线索让自己回顾,去找出到底在哪先事情上面浪费时间、在哪些事情上面做得很好该持续下去。脑袋很不靠谱,无论手写或数位方式至少挑一种开始记录。

#时间轴计划表

作者会把每天晚上想要做的事情,都透过手写计划表的方式写下来,等于是用一种“有意识”的方法在运用每天下班的时间。不过她也提醒了:“计划是为了帮助我们而存在,并不是为了监视和囚禁自己而制定的。”如果当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真的太过疲累,也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完全照计划走,偶尔知道该如何变通才是长久之策(同样的观念在《弹性习惯》这本书有更多着墨)。

#如何避免浪费时间

明明规划好时间,却不知不觉就在荒废中度过,恐怕是许多人遇过的问题。作者认为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但是问题不在追剧,而在于你有没有真的充电。只要有充电的感觉,就是好的休息;如果休息过后觉得心情很差,就是在浪费时间。她认为,时间管理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休息,而是既无法好好休息,也无法好好工作。所以,在规划晚间计划的时候,记得把休息充电的时间放进去,让自己“有计划性的充电”。

4、养成规律习惯

#思考像大人行动像小孩

如果你想建立的习惯,太过于僵化和沦为常规,反而会让自己有在“吃苦”跟“受鞭策”的感觉,这往往不利于采取行动。作者认为重点是“无论如何都要有趣”,例如她的朋友想建立居家健身的习惯,就买了颗亮晶晶的镜球放在房里,打开五光十射的灯光,营造一种嗨翻天的感觉。让习惯本身充满乐趣,才会乐此不疲。

#社群的力量

书中有一段让我获得启发的部分,是作者她创立了一个“社群”。这让她的观众可以加入社群,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增加动力,也能让人更有续航力。她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在社群内看到其他人长期写纪录之后所产生的变化,或多或少都能获得信心。同侪的力量是我之前一直忽略的元素,透过这本书的实际案例也让我产生了其他灵感。

#不求做得好但求做得久

作者引用了一些培养习惯的经典《原子习惯》书中精华,,她认为:“长期的可持续性,会比当下完成的品质还重要。”即使是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持续去做,最终会累积出人人称羡的成就;至少,也能成为令自己生命更满足的能量。不一定要事事求完美,而是要让采取的行动可以持续下去。

最后总结:我很喜欢作者在《原子时间》结尾说的一句话:“喜欢的事认真去做,讨厌的事情让它变得简单。”的确,有趣的事情再怎么做也不容易厌倦;而把讨厌的事情简化跟效率化之后,有时候会获得一种另类的成就感。这本书强调的是下班后“傍晚时间”的应用,我认为同样值得培养的是每天的“晨间习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小时的力量》和《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这两本书。

另外,作者追求乐趣的同时,还能帮助其他曾深陷同样问题的人,正是因为她懂得善用如“原子”一般细微的所有微小时间,该投入就投入,该休息就休息,最后终于从原本“随波逐流”的社畜摇身一变成为拥有“自我主导权”的老虎。乐趣和成就,其实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最近我听到一句很棒的话跟你分享,矽谷知名的天使投资人纳瓦尔.拉维坎特(Naval Ravikant)曾经说过:“对行动要感到迫切,对结果要充满耐心。”对于下班后的时间该怎么应用?要有迫切的感觉,先开始尝试看看再说。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吗?要保持耐心,事情不会一夕之间改变,长期、持续、习惯和时间是你最好的朋友。

你想要花很多力气开始新生活却轻易放弃?还是轻松地从小事做起然后能持续下去?端看你怎么应用每天下班之后,每一段像原子一般微小的零碎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