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五十六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习俗文化,能够融合在一起自称中华人,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说自己是“中华”人吗?这个词又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为何我们都称自己是)(1)

图片:炎黄子孙剧照

一、关于“中华”的传说

浩瀚五千年的时光长河孕育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这两个伟大的人类文明史中有许多传说是关于“中华”二字的,我们能够看到最早出现的记载,应该是在三皇五帝时期。

黄帝姬轩辕建立部落开始,就有了区分自己王族和其他部落人的叫法,但当时并不是将“中华”二字合在一起,而是将“中、华”单独分开,这里面还有几个传说。

(为何我们都称自己是)(2)

图片:黄帝姬轩辕剧照

1、华胥“人祖”

“中”比较好理解,在古代,人们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朝夕生活的土地辽阔万里,如同一卷长轴绵延无边,但不管疆域多辽阔总会有中心点,于是,人们就根据自己生活的区域、文明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将黄河和洛水地区称为中原,即“中”。

这是因为河洛地区在几千年前被人们认为,是我们脚下所踏土地最核心的部分,黄河是母亲之水,孕育了华夏人,所以将中心点设在这里无可厚非。

“华”则有传说的性质,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伏羲创世,可是这几人又是怎么来的呢?总不至于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吧?于是,聪明的古人,就给这几个创世神找到了出处——华胥。

《列子·黄帝》中叙述,伏羲和女娲是有母亲的,此人就是华胥。华胥一直都住在华山的西边,是一个女强人,统领着西安蓝田华胥镇。华胥孕育出了伏羲和女娲,也就成了炎帝和黄帝的祖奶奶,按照当时的母系氏族社会,所有炎黄子孙的名字前冠一个“华”字也不为过了。

(为何我们都称自己是)(3)

图片来源于网络:华胥人物简介

2、炎帝的传说

还有一种“中华”来源的传说是从炎帝那得来的,炎帝能够得到世人的拥戴和他的政治修为有直接联系,炎帝为人仁慈,不仅尽量避免战争,还想办法改善人们的生活。

在炎帝家乡有一个传说,炎帝为了让百姓生活得无病无灾,丰收连绵,用一个晚上诚心建造了三座天柱峰,就好像在上香,向天帝表达自己的诚心。

这三座天柱峰感动了天帝,从天降下一面谕旨,称炎帝为“赤帝”,天上有天帝,地上有赤帝。人们为了表示对炎帝的感谢,将这三座天柱峰的景色称为“三味生奇花”。

又因为古代花和华同音,慢慢的就变了意思,加上炎帝是最早在中原地区建立部落的,所以被称为“中华”。

(为何我们都称自己是)(4)

图片来源于网络:炎帝人物简介

3、大禹定都

大禹上任之后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定都,按照文献记载,大禹并不是将国都建在了阳城,而是在河阳。只是河阳二字也是拆开的,应该是“河”之“阳”,也就是在黄河的北面。

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当时住在国都的人就自称为国人,而在外围的人看来,他们是居住在版图最中央的人,又因为大禹是华夏人,所以就有了“中华人”的说法。

不管是哪一种传说,都只是单纯的设想了“中华”二字的由来,而且指的还只是汉族人,可是能够在历史上使用千年之久的字眼,必然还有极深远的意义。

并且,在大禹、炎帝时期,人们所说的“中华”还是被拆开的单独字眼,想要拥有更广大的特指意义,就需要有一个人将这二字融合起来,这个人就是秦始皇。

(为何我们都称自己是)(5)

图片:秦始皇人物漫画

二、中华合并

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有野心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正是有了他的野心,才会有了之后的大一统时代。六国统一,秦始皇的傲气更上了一层楼,面对五湖四海不断来称臣的小国,秦始皇开始骄傲自己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哪怕是三皇五帝也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样的豪情壮志下,这位“寡人”又给自己增加了个新称呼:皇帝。既然自己的称呼如此有气势,那么自己建立的国家也不能落后,有了大一统,华夏子孙就应该认识自己的国家,秦国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秦始皇要为它更名。

取“中”字就可以看出,秦始皇内心对于秦朝以前的地位有着极大的不满。虽然都是汉族人,但是在周朝,秦国就是一块小封地,偏远贫穷,是为了满足当时皇室子孙分家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穷乡僻壤,来到这里的王孙都是不受宠的,而且因为地理位置实在太偏了,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子民还一度被称为“蛮狄”人。

(为何我们都称自己是)(6)

图片来源于网络:秦国地处偏远

这些旧历史都让秦始皇感到不满,而且他认为,既然说秦国是小国,那么我从一个偏远地方走出来建立了这么一个大国,现在我的国家就应该是世界的中心,因此,“中”字是深得秦始皇之心。

而用“华”字则说明秦始皇想要为自己及后世子孙正名,按照古时人们对地域、血统极严格的要求,如果不是真正的炎帝黄帝一脉传下的子孙,是不能完全算得上华夏人的,这个介意的点肯定有文臣来提醒秦始皇,这无疑是触及到了秦始皇的逆鳞。

秦始皇就认为,现在是我统一了大华夏,所有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都应该是归属我的,又有什么华夏、蛮夷之分?就这样,“中华”二字经过几千年的分离被秦始皇融合在了一起。

(为何我们都称自己是)(7)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华”二字

三、“中华”二字的升华

很显然,中华的自称很合后来各个王朝君主的心,在之后的朝代中,不断有学说将“中华”二字渲染得更加神奇,其中还有西汉时期结合天象的说法,更是加固了“中华”之理论。

值得一提的是,取中华之名,秦始皇主要的用意是想要将华夏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别融合在一起,这才真的五湖四海是一家。

可是在之后的历史中,王朝更迭,政权分分合合,在各方势力分裂的时候,就有了区分,盘踞在边界的少数民族被政权中心踢出了“中华”这个大集体中,这和秦始皇的初心有了极大的分歧。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