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大剧《骊歌行》正在热播,其中檀健次扮演的周王帅气英武,博学多才,在年轻观众中有着很高的人气。

骊歌行中的皇帝历史原型是谁(他是骊歌行中周王的历史原型)(1)

周王虽然对女主傅柔情有独钟,却并非是那种只醉心于儿女情长的纯情暖男。他格局广大,心有城府,更加青睐无上的权力。

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周王曾经用尽一切手段与各派势力明争暗斗,颇怀不臣之心。这也让喜欢他的观众们,开始担心起周王在剧中的最终结局。

毕竟这条路成则位列九五之尊,万众景仰,败则破家亡身,死无葬身之地。其中诡谲的风险和暗藏的杀机也是常人难以预料的。

周王的历史原型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吴王李恪。他的母亲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要按亲缘关系来讲,还是李世民的表妹,身份相当高贵。

骊歌行中的皇帝历史原型是谁(他是骊歌行中周王的历史原型)(2)

但奇怪的是,李世民虽然奉隋朝为正朔,却并没有册立杨妃为皇后。大概此时的大唐,早已天下归心,再也不需要以隋朝的名义来收拢人心了。

李恪为人英勇果断,文武双全,但其并非李世民的嫡子,故而在皇位继承人的争夺中,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太子李承乾因谋反遭李世民废黜时,魏王李泰也因觊觎太子之位被一同治罪。到此时,李世民的嫡子就只剩下李治一个了。

但李治这个人性格柔仁懦弱,并非李世民心目中储君的最佳人选。犹疑之间,他将目光转向了吴王李恪。

骊歌行中的皇帝历史原型是谁(他是骊歌行中周王的历史原型)(3)

相比之下,李恪既擅长于骑射,又饱读诗书,他性格干练,英武果决,将来若能正位为君,必将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一边身为嫡子却柔仁懦弱,另一边虽为庶子却英武果决。李世民决断不下,就召来宰相长孙无忌商议。

长孙无忌是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哥哥,算起来李治应该是他的亲外娚。当舅舅的哪有不向着自己亲外娚的。

因此,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他向李世民“固争”道:“晋王(李治)仁厚,登基后必能保全自己的亲族不被杀戮。若吴王(李恪)上位,以其果决的性格,难保不会杀了自己的兄弟以巩固地位。”

骊歌行中的皇帝历史原型是谁(他是骊歌行中周王的历史原型)(4)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劝谏后,深以为然,便下定决心要册立李治为太子。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李世民以李恪曾与乳母的儿子赌博为由,对其大加申诉。削夺李恪三百户封邑,并免除了他的官爵。

李世民打压李恪,以巩固李治政治地位的意图,至此算是昭然若揭了。

不过,李世民欲立李恪为嗣的想法,招来了身为李治亲舅舅的长孙无忌的嫉恨,这也为李恪日后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骊歌行中的皇帝历史原型是谁(他是骊歌行中周王的历史原型)(5)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于长安,长孙无忌扶持李治继位。为了安抚李恪,长孙无忌授意李治提升了他的官职。将其拜为司空,并任命其为梁州都督。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又加封李恪为太子太师、安州都督。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房玄龄之子房遗爱谋反案发。为谋求活命,房遗爱在长孙无忌的诱导下,诬陷吴王李恪也参与了这次谋反。

长孙无忌趁机将李恪罗织入狱,想处死他。李治不忍心哥哥就这样丧命,有赦免他的想法。而长孙无忌却鼓动大臣们到朝堂上众口一词地力争,一心欲致李恪于死地。

李治为人懦弱,缺少果敢勇决之气,他无法违逆众位大臣的意见,只得违心下旨处死了李恪。

骊歌行中的皇帝历史原型是谁(他是骊歌行中周王的历史原型)(6)

李恪无辜就死,临死之前满怀怨毒。他愤怒的诅咒道:“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若祖宗在天有灵,应该让他身死族灭,方能抵偿他的罪过”。

话刚说完,李恪就被长孙无忌派来的行刑之人用白绫缢杀了。李恪之死轰动了长安城,百姓们无不对他的无罪受戮心生怜悯之情。

而李恪临死之前的诅咒,也在百姓中暗中流传,只是迫于长孙无忌的权势,无人敢于明说罢了。

六年后,李治在武则天的帮助慢慢剪除了长孙无忌在朝中的羽翼。长孙无忌本人,也被武后指使许敬宗以对付李恪同样的手段诬陷入狱。

在武后的授意下,长孙无忌被流放到黔州,没多久就在许敬宗的逼迫下自杀了。同年,李治下令追封李恪为郁林郡王,并立庙祭祀,算是间接地为李恪平了反。

骊歌行中的皇帝历史原型是谁(他是骊歌行中周王的历史原型)(7)

回到前面的话题,《骊歌行》剧中周王的历史原型,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吴王李恪。正如观众们所担心的那样,他的结局并不圆满。

在审理房遗爱谋反案时,长孙无忌诬陷李恪参与其中并处死了他。临死之前,李恪曾对长孙无忌发出过愤怒的诅咒。六年后,长孙无忌也被许敬宗以同样的方式和手段诬陷致死。

长孙无忌之死,曾被百姓们哄传是李恪临死之前发出的诅咒应验了。就连《旧唐书》也忍不住要发出“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这样富含奇幻色彩的评论。

无形中让1300多年前的那场血腥的宫廷争斗,披上了一层因果报应的神秘面纱。

但实际上,所有的宫廷争斗都是以阴谋和血腥开始,也必将以阴谋和血腥而结束。李恪与长孙无忌的遭遇,不过是适当其时罢了。

他们既不是宫廷阴谋的第一批,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批的牺牲品。

不知道您以为如何?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注:本文由闲人历史故事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请文抄公远离

骊歌行中的皇帝历史原型是谁(他是骊歌行中周王的历史原型)(8)

《长歌行》与《骊歌行》中太子的历史原型,因性取向错位而被废黜

《长歌行》:历史上李长歌和阿诗勒隼的结局,夫妻合葬于昭陵附近

《长歌行》:大可汗的结局如何?纵横草原不可一世,却被李靖生擒

《骊歌行》:李世民为何不愿让盛骁靖领兵出征?说他老了只是借口 《骊歌行》之盛楚令:娶公主,封县公,凭借颜值成就富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