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相信大家从小都曾读过这首诗,时至今日,各大餐厅,厨房仍是随处可见这首诗,大家读完这首诗是不是感觉作者李绅一定是高风亮节、忧国忧民的大清官,恰恰相反,李绅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贪官酷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

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本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可惜李绅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在看重劳动力的古代社会,李绅孤儿寡母,受尽了欺辱。好在李绅的母亲一直亲自教李绅读书,李绅念着母亲的良苦用心,读书也是异常努力。史书曾记载:少年李绅经常在苍松翠竹间刻苦读书。可惜好景不长,李绅16岁左右的时候,母亲也离他而去。至此,李绅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游历天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2)

在26岁的时候,李绅准备进京参加进士考试。路上遇到好友李逢吉,两人一起携手郊游,漫步于田野之间。登高望远的李绅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于是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言:

《悯农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从这两首诗,不难看出,此时的李绅可以说对底层大众充满了同情,甚至可以预见一个踌躇满志的有志青年即将成为一个为民请命的父母官!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3)

从这之后,李绅在文学界慢慢地也有了些名气,甚至韩愈都准备引荐李绅入朝为官。可惜李绅当年考试未获任何名次,不过李绅此次进京,收获仍然是巨大的,因此他在这里认识了同年考试的白居易和元稹。三人也是在这里结下深厚的友情,之后李绅更是常住于元稹家中,并为元稹的《莺莺传》写下了《莺莺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4)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李绅高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之后不久李绅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这20首诗歌既是新乐府运动的成果也可以说还是李绅前半生的缩影,李绅从富贵人家到四处漂泊,可以说是切身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痛苦和心酸,诗中也充分体体现出了对劳苦大众的深深同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5)

从这些诗集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李绅仍是那个满腔热血,忧国忧民的大好青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6)

可惜,好景不长,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李绅投入了李德裕门下,并成为了“牛李党争”中李党的得力干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7)

从此,好友三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白居易、元稹两人在文学成就上更上一步,直至成为文坛大家,而李绅却在成为贪官酷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8)

也许对于李绅来说选择是对的,此后的李绅虽因李德裕等人失势经历过一些波折,但宦海沉浮本就自然,反而不久之后的李绅一路高升,短短10年间从江州刺史一路做到了当朝宰相,最后被封为赵国公。至少在从政这方面,李绅的选择是对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9)

本来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剧本啊,主角出身官宦之家,但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后来因为自己的苦学不辍,终于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一生为民做主,最终官拜宰相。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0)

可惜事与愿违,无人知道李绅是何时转变的心性,也无人知道李绅是何时放弃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只知道自从卷入“牛李党争”后,李绅就变得贪图享受、滥施淫威,最终成为遗臭万年的贪官酷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1)

此后的史书再也未记载任何李绅为民请命的事情,有的只是一件件贪官酷吏的故事:

1、随着官职的升高,李绅“渐次豪奢”,为了自己的奢侈淫靡生活鱼肉百姓。据传,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

传说李绅爱吃鸡舌,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所以后院堆满了鸡的尸体。当然这种说法在唐朝那个年代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如此流言恰恰反映了李绅在人们心中的穷奢极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2)

2、当时的唐代高官都有豢养私妓的风俗,此等享受之事,李绅自然更为突出。“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就跟李绅的这件事有关。

相传刘禹锡当年出任苏州刺史,曾应邀参加时任扬州节度使李绅安排的宴会,他看到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艺双绝,感慨颇多,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词的意思很简单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

这首诗也证明了当时的李绅真的是极尽奢靡、花天酒地,连刘禹锡见到都咋舌诧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3)

3、李绅发迹后不仅生活奢侈,而且无情无义,品质很差。

《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另外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

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要反过来做他的孙子,李绅的朋友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4)

4、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谋求生计。

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失放在任何朝代、任何地方官员遇到肯定都会心急如焚。但是当下属向李绅报告说:“本地百姓走了不少。”李绅却说道:君不见掬麦乎?秀者在下,粃粏随流者不必报来!简单点说就是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太差的才会随风而去,以后这种事不必报给我听。与李绅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知晓这些事后无不对其嗤之以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5)

5、还有就是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他晚年经手的“吴湘案”。

在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时,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很少,强娶民女之事则为子虚乌有,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6)

《北梦琐言》说李绅欲纳美女阿颜为妾,没想到却被吴湘捷足先登了,李绅勃然大怒,欲置吴湘于死地。

《册府元龟》说李绅之所以一定要吴湘死,是因为吴湘的叔父吴武陵曾经得罪过李吉甫。李吉甫乃李绅大哥、李党魁首李德裕的父亲。

不管具体是何种原因,明明以前查清案情,但是李绅仍然一意孤行,强行杀掉了吴湘,这就是公报私仇、草菅人命,可见此时的李绅已经嚣张至极。

也许是天道循环,唐宣宗即位后“吴湘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此时李绅早已死去,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仍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动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7)

当年那个写下悯农的热血诗人终究还是成为了视百姓如糟糠的贪官酷吏。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