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总结与体会(转炉不停智慧)(1)

工人们在操作台前工作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六,柳钢转炉厂冶炼一车间的转炉依旧转不停。

“嘀、嘀、嘀……”安全提示音响起,开行的行车精准地将装满铁水的铁水罐运送至3号转炉前。火红的铁水倾倒进转炉,钢花飞溅,宽敞的转炉平台瞬间被映红。

柳钢转炉厂冶炼一车间丙班大班长汤焜和工友坐在炉前控制室的屏幕前,将3号转炉生产画面和相关分析数据尽收眼底。

铁水加完,转炉进入自动冶炼模式。

“出钢水了!”约15分钟后,控制室的对讲机传来指令,坐在电脑前的炼钢工人轻点鼠标,将相应的硅锰合金等冲着钢流加入到钢包中。

“炼钢就像玩数字游戏,我们只要在控制室内,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调整过程控制参数,完成精准加料、控温等操作,实现‘智慧’炼钢,生产线旁只需要两三个人。”汤焜介绍。

汤焜回想起2008年初入厂时,作为炉前工的他,工作时站在火热的钢包旁取样、测温。

“钢包里1650摄氏度,那时我站在距离钢包五六米远的地方,滚滚热浪扑面而来。”汤焜说,他要用特制长柄勺、测温枪,才能完成取样、测温工作,夏天好像在蒸笼一般。

如今,炼钢工人只需要在电脑前,点击按钮,“指派”自动测温枪进行工作,相关数据即可实时传输到电脑上。

将汤焜和同事从高温难耐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的,是柳钢不断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智能化场景应用的推广。

钢包自动吹氩、板坯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自动加渣、机器人喷号……在通红的炉火映照下,柳钢转炉厂炼钢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不断提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2022年,柳钢转炉厂钢铁料耗排在国内钢厂前列。

汤焜说,从2022年12月30日以来,柳钢转炉厂冶炼一车间已生产约1900炉钢,目前正全力冲刺开门红。

全媒体记者 朱柳融 通讯员 黄晟 报道摄影

(来源:柳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