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月见草,别名:待霄草、粉晚樱草、粉花月见草,是月见草的一种,柳叶菜科、月见草属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粗达1.5厘米);茎常丛生,因它在傍晚见月开花,且天亮即调谢,故名月见草,但美丽月见草白天也会开放,花朵如杯盏状,引来粉蝶翩翩飞舞,甚为美丽丛生状种植,营造出别样的自然园林风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月见草和美丽月见草区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月见草和美丽月见草区别(植物百科美丽月见草)

月见草和美丽月见草区别

美丽月见草,别名:待霄草、粉晚樱草、粉花月见草,是月见草的一种,柳叶菜科、月见草属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粗达1.5厘米);茎常丛生,因它在傍晚见月开花,且天亮即调谢,故名月见草,但美丽月见草白天也会开放,花朵如杯盏状,引来粉蝶翩翩飞舞,甚为美丽。丛生状种植,营造出别样的自然园林风情。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茎常丛生,上升,长30-55厘米,多分枝,被曲柔毛,上部幼时密生,有时混生长柔毛,下部常紫红色。基生叶紧贴地面,倒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钝圆,自中部渐狭或骤狭,并不规则羽状深裂下延至柄

生长环境

原产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至墨西哥,在美国西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暖温带中山地带也有发现。欧亚大陆(如亚洲喜马拉雅地区、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南非等有栽培,并逸为野生。我国浙江、江西(庐山)、云南(昆明)、贵州逸为野生。

适应性强,耐酸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中性,微碱或微酸性土,排水良好,疏松的土壤上均能生长,土壤太湿,根部易得病。北方为一年生植物,准河以南为二年生植物。生于海拔1000-2000米荒地草地、沟边半阴处。

主要价值

月见草原产于美洲一带,印地安人在数百年前就已发现月见草的医疗价值,将整颗的月见草浸泡在温水中,制成湖状的膏药治疗淤伤并且也将其敷于皮肤表面用来治疗皮肤的外伤与皮肤炎。到18世纪的时才被载运棉花的船只一并将种子夹带到英国,也是在此时欧洲才开始将月见草的功效发扬光大,许多科学家、医师纷纷投入月见草的研究,并用于多发性硬化症、异位性皮肤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栽培技术

播种秋季或春季育苗。种子播种后,土壤要保持湿润,播种后10-15天左右,种子即可萌发。适应性强,耐酸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中性、微碱或微酸性疏松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但土壤太湿,根易得病。地被花卉。柳叶菜科月见草属,二年生,花期6-9月。耐寒,耐贫瘠,喜光,忌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