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她的胸怀与格局,一直以来,都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贡献。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支援福建小三线建设,一大批上海轻工企业,采用工厂整体搬迁、人员随厂迁移的方式来到三明。

据了解,为支援福建小三线建设,1966年至1970年间,上海向福建搬迁了11个厂(车间),其中5个工厂(车间)迁入三明,迁建规模最大的企业国棉26厂落户三明列东。

三明市电工仪器厂

前身为上海新兴电机厂,1959年5月从上海迁入三明,当年并入福建省三明机器厂,1960年3月更名为三明化工机械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

三明化工机械厂职工在革新刀具

建厂初期主要为三明钢铁厂、三明化工厂生产一些零配件,1964年首次生产石油设备1200毫米圆箱式压滤器。

由此三明化工机械厂进入了全国炼油化工机械行业。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3)

三明化工机械厂产品

1985年6月第一批实行厂长负责制,1989年评为福建省先进企业,1996年改制为三明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三明市食品厂

前身为上海三星糖果厂。上海三星糖果厂创办于1932年,是一家专业生产咖啡茶和各种糖果的老牌食品厂,其中,拳头产品鹅牌咖啡茶闻名全国。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4)

食品厂建设工地

1960年3月,上海三星糖果厂整体搬迁到三明,更名为三明食品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5)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6)

食品厂工人饮用自己生产的汽水

1960年8月初,三明食品厂全面开工投产,陆续生产出100多个品种产品,其中鹅牌咖啡茶、花生蛋白糖、 巧克力酥心糖、桔子粉等为省优产品。产品远销全国17个省市,并成功打入了香港和东南亚市场。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7)

食品厂职工在包装广式月饼

作为上海迁三明的第一家企业,三明食品厂不仅填补了三明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的空白,为三明食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为后来各厂的内迁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8)

食品厂热销产品

三明市印刷厂

前身为上海长宁印刷厂。1960年11月,上海长宁印刷厂奉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支援三明工业建设。全厂员工48余人,连同圆盘机8台、对开平台机2台、 四开平台机4台、裁纸机2台以及其他印刷设备等,分两批迁入三明,与三明日报印刷厂合并,成立三明日报印刷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9)

1960年12月,上海长宁印刷厂内迁至三明,工人正在排版报纸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0)

1987年三明市印刷厂工人在印刷年画挂历

1967年,企业更名为三明市印刷厂。1988年,增冠第二厂名“福建省第二新华印刷厂” 。

三明市五金厂

前身为上海傅振兴五金厂。上海傅振兴五金厂是1956年对私改造期间由几家小五金厂合并而成,主要产品是套筒锁。

傅振兴五金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1)

1954年5月1日摄于上海市城隍庙大新照相馆,是傅振华祖母50岁生日时全家福

前排右二是傅振华祖父傅林木,身旁坐着的是他祖母,他祖父背后站着穿白色衣服的是傅振华父亲傅裕兴,旁边是傅振华两个叔叔,他祖父抱着的就是傅振华。

这是他们傅家人最齐的时候。因此,“傅振兴”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由祖孙三代的姓名组合而成的一个民营业主的招牌。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2)

上海方写给三明市工业局有关傅振兴迁厂协议书寄出的函

1961年11月经上海市委决定全厂87人连同设备迁入三明,与三明五金厂合并,仍称三明市五金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3)

三明市五金厂工人修建简易厂房

1962年开发新产品“飞鹿牌”千层锁。1969年,生产螺栓部分的人员和设备与金属制品厂标准件车间合并,成立三明市标准件厂。三标厂是福建省最大的生产标准件的企业。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4)

三明市五金厂工人修建简易厂房

三明市金属制品厂

前身为上海中国金属制品厂。上海中国金属制品厂当时是公私合营制,生产钗链(合页)等建筑五金,生产任务大,原计划扩建新厂,但因国家经济困难而暂停。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5)

中国金属制品厂迁明前夕的合影

1961年1月响应支援三明的号召,全厂职工114人,家属200多人分两批迁入三明,更名为三明市金属制品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6)

60年代三明市金属制品厂原址

1968年至1974年依照三明市委决定先后分成四个厂,即光学仪器厂、 标准件厂、铝制品厂和机床附件厂。1982年,机床附件厂又更名为三明市冷气机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7)

三明市冷气机厂生产的冷气机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8)

三明市光学仪器厂的宣传图

三明市第一服装厂

前身为上海市奇美内衣厂,成立于1944年,以生产“奇美牌”衬衫享有盛名。1961年3月全厂职工70余人连同设备迁入三明,企业改名三明市纺织复制品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19)

80年代三明市第一服装厂生产的“舒尔美”时装

其拳头产品金鱼牌衬衫、“舒而美”服装质美价优,畅销全国。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0)

1987年三明市二轻名优产品展览的汗衫、衬衫等展品

1980年3月,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明市革委会批准同意增设三明市衬衫厂,“金鱼牌”衬衫于1981年荣获福建省名优产品荣誉。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1)

80年代三明市第一服装厂生产的“金鱼牌”衬衫

三明市皮鞋厂

前身为上海永久皮鞋厂,1961年3月全厂50余人连同设备迁入三明,更名为三明市皮鞋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2)

1981年三明市二轻名优产品展览

60年代初因设备简单,工人全靠手工操作,60年代后期发动职工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并购买先进设备。70年代初部分皮鞋出口苏联。

1973年,根据上级指示为发展电子工业,由企业抽出10多个骨干成立电子管车间。1975年分立迁出成立三明市无线电一厂。1992年更名为三明市鞋业总厂。

三明市玻璃厂

1962年3月,依照上海市委决定,由上海玻璃仪器厂和上海协隆玻璃厂等单位 抽调一批生产骨干和一个建厂领导班子支援三明工业建设,后接收富兴铁厂下 马部分职工和从江苏招一批有技术专长职工,共80余人成立三明市玻璃厂。逐一克服了生产无方向、人员是杂牌、设备无一台、办厂资金不清楚等一系列困境。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3)

60年代玻璃厂迁厂初期手工生产玻璃瓶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4)

60年代玻璃厂迁厂初期手工生产玻璃瓶

1963年,获评福建省玻璃行业的红旗单位,并在下半年成功生产盐水瓶,填补了福建省的空白。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5)

1992年玻璃厂引进国内先进的六组双滴料制瓶机,建成新的生产线

三明市无线电元件厂

前身为上海永昌五金厂,1965年10月迁入三明,更名为三明市无线电元件厂。由沪迁明人员共121人,其中原厂固定工46人,随迁配偶国企工人13人,临时工8人,未成年子女51人,古稀老人3人。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6)

三明市无线电元件厂工人建设厂房

1970年1月划归国防工办,与三明市电工仪器厂合并,成立福建省电信元件二厂,代号7782厂。同年3月上级决定迁往泰宁王石坑,次年9月更名为泰宁电容器厂(第一厂名)、福建前进机电厂(第二厂名)代号8470厂。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7)

80年代三明市无线电元件厂产品

1984年初,省计委批准8470厂与三明市无线电一厂联合,组成“福建省三明无线电元件总厂”。1997年产权并入福建九州综合商社。

福建省三明印染厂

前身为上海立丰染织厂,1938年由盛杏卿创建。1966年10月内迁三明,更名为福建省三明印染厂。全厂405名员工,携带1479名家属子女来到三明,同时来的还有原厂600多吨机器设备。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8)

1987年三明印染厂产品宣传

迁厂后的第49天便投入生产,印染出“跳鲤牌”大红布,由此结束了福建靠手工印染的历史。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29)

1993年福建省三明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庆典

1993年改制更名为福建省三明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股权转让给福联股份有限公司。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30)

三明印染厂职工俱乐部旧址

福建省三明胶合板厂

前身为上海公私合营泰昌胶合板厂,1967年4月迁入三明,更名为福建省三 明胶合板厂,同年8月,用马尾松成功产出915x915三层和五层豆血胶的胶合 板,填补了福建省胶合板的空白。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31)

三明胶合板厂生产车间

1971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顺利生产1830x915的胶合板,产品质量稳定,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同行业评比第一名,胶合板和塑贴板均被评为省优和部优产品,“企鹅”牌胶合板畅销全国。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32)

三明胶合板厂产品

1996年改制更名为福建省三明人造板有限公司,1997年由福建永林集团兼并。

福建省三明纺织厂

前身为上海国棉第26棉纺织印染厂。1970年10月连同设备及全部职工1700 余人迁入三明。同年12月15日正式投产,次年2月全面投产。企业定名为三明纺织厂。

它为三明的纺织业乃至全省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金雀”牌纱线、“奔鹿”牌牛仔布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奔鹿”商标还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33)

三明纺织厂金雀牌棉纱商标被定为福建省棉纱出口专用商标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34)

1988年三明纺织厂荣获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奖章

松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不曾忘记)(35)

1988年三明纺织厂荣获国家质量银奖证书

2000年改制更名为福建省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由福建省闽申实业有限公司整体收购,2013年更名福建省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为三明新兴工业城市的形成、三明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饮水思源不忘本,继往开来再出发。我们将永远记住为三明建设和发展付出青春、贡献一生的上海人民,他们将永载史册。

来源:闽声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