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经常被拿来与物理学做比较,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高峰同时就所研究对象的特点来说,经济学和物理学也具有相似之处,它们研究对象的宏观特征都是众多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物理学中,物体相对稳定的宏观物理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由其所有的微观粒子各不相同的热运动状态直接决定的,而经济问题中的微观粒子则是大量各具特征的个人,他们在局部经济活动中的动机和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不同使得个体行为在宏观上可以近似看做是无规则运动,而这些无规则运动的个体组成的整体在宏观上仍然可以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定经济特征尽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自特点的差异,双方在研究方法上可能也需要有所不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经济学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学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经济分析方法中的微观和宏观)

经济学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经济学经常被拿来与物理学做比较,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高峰。同时就所研究对象的特点来说,经济学和物理学也具有相似之处,它们研究对象的宏观特征都是众多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物理学中,物体相对稳定的宏观物理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由其所有的微观粒子各不相同的热运动状态直接决定的,而经济问题中的微观粒子则是大量各具特征的个人,他们在局部经济活动中的动机和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不同使得个体行为在宏观上可以近似看做是无规则运动,而这些无规则运动的个体组成的整体在宏观上仍然可以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定经济特征。尽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自特点的差异,双方在研究方法上可能也需要有所不同。

对照物理学的方法,研究经济现象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从宏观入手,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观测、实验、分析,总结那些具有高度可靠性和普遍性的宏观规律,这种方法类似于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即从宏观到宏观。另外一个途径是从分析个人的经济动机开始,考察微观经济运动的逻辑以及大量微观个体的统计平均效果,以便总结宏观经济性质,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方式类似于统计物理学的方法。总体上看,经济问题中从宏观出发可能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途径,这种方法需要通过足够充足的宏观数据归纳出变量之间关系。与自然科学不同,在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问题分析中,进行有规模的受控实验是比较困难的,更多的数据只能是被动收集,难以主动获取。一个典型的经济现象可能历时几年甚至更久,这个过程中也仅仅得到少数几组数据。而宏观的方法是需要建立在足够多数据基础上的,被动收集或许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等待和积累。另一方面,即便通过较长时间的总结建立起某个宏观理论,在同样数量级的时间之后可能又会出现关于理论的反例。比如当年人们曾经以过去某段时期的观察,得到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某个关系,并且认为这具有普遍性时,滞涨的出现就可能极大地动摇过去的结论,这时可能会发现过去数据收集过程中选择的目标变量本身就不是一个具有有效辨识度的指标,很多数据收集工作需要重新开始。自然科学中的地震研究也有同样的特点,如果期望通过收集数据找出宏观变量之间的可靠关系,这种收集过程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以及理论可应用的范围都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就获得宏观经济问题的一般规律这个目标看,从经济主体所表现的逻辑特征这样微观方面入手,建立个体经济运动分析逻辑,之后考虑不同个体间相互影响,最后将宏观经济问题变成不同个体分布特征下的经济统计问题可能是相对更容易操作的路径。不同于宏观数据的缺乏,数量巨大的经济个体为微观研究提供了数据的基础,而经济主体的微观动机是易于理解的。在每个人看来,自己的微观经济活动都具有清晰的逻辑,而周围其他人的活动也总能找到符合特定逻辑的解释。与此相对,自然科学中理解微观运动就困难得多,人们常常只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去揣测微观粒子运行的逻辑。对逻辑出发点的理解是社会科学研究相比自然科学研究更具有优势的方面,事实上经济学在微观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经济学大体上是沿着先微观后宏观的方向发展,而物理学可能更多是相反的路径。

分析个人的经济特征通常可以从供给和需求或者说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展开。其中消费是最终的目标,生产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可以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无限的消费欲望,这种欲望是经济活动最根本的驱动力。不论经济发展达到怎样的水平,与欲望相比人们的生产能力总是不足的,生产能力成为约束经济活动的外部条件,在欲望和生产能力的共同作用下,个人的经济运动具有明确的逻辑。这种逻辑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让人们表现出不同的经济状态,而考察多个经济个体组成的经济群体时,既要考虑个体运动的一般特点,也要分析群体经济环境下不同个体间相互作用对整个群体外在表现的影响。经济体的宏观表现总是可以通过对个体以及个体间影响的微观分析得到,而个体的供给和需求特征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