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他看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辩,而且挺激烈,就过去问一问在争论什么。一个小孩子说,我觉得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更近,到中午时就远了。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中午近而早上远。孔子听完,就让他们说一说各自的理由。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中午时大小犹如一个盘子。一个物体,远了看起来就小,近了看起来才大,说明中午是远的。第二个孩子说,太阳是热的,刚出来时我们感觉凉凉的,而中午就热了,这不就说明中午太阳离我们更近吗?

孔子听了,说不出谁对谁错,遭到了两个小孩子的讥笑。这是为什么呢?两个孩子都是以感觉经验为论据,而当时的科技条件有限,因此他无法判断出哪个孩子说得对。

这个故事说明,凭狭隘的感觉经验来推断,有时候我们会陷入逻辑错误。

两小儿辩日故事及寓意(两小儿辨日的故事)(1)

那么,太阳到底是早上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呢?

地球每分每秒都在自转和公转。无论早晚,地球离开太阳的距离与一年中的季节有关:7月初离得远,1月初离得近。一年365天,半年约为182天。从早上到中午,我们算6点日出,12点正午,时差是6个小时。地球在轨道上能减少多少距离的差距呢?我们用500万公里除以182天,得到每天纵向位移(缩短或者延长)为2.74万公里,也就是每小时位移0.1144万公里。那么从早上到正午,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差会因为6个小时的移动,减少或者增加6868公里。而且,太阳的位移在不同的季节是相反的。也就是说从7月到1月,中午要比早上离太阳更近6868公里,而从1月到7月,中午就比早上离太阳更远6868公里。对于位于北半球的我们,这就是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