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烧饭炒菜,在合肥市小学生中变成一个可实现的目标合肥市首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明年将投入使用,届时合肥市中小学生的劳动课堂将搬到田间地头到2025年,合肥市将有100所实践基地满足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家自己做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家自己做饭(要学会煮饭种地)

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家自己做饭

让孩子学会烧饭炒菜,在合肥市小学生中变成一个可实现的目标。合肥市首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明年将投入使用,届时合肥市中小学生的劳动课堂将搬到田间地头。到2025年,合肥市将有100所实践基地满足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

劳动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今年1月份,《合肥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出台。根据实施方案,合肥市大中小学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还可以在大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学校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也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集合。劳动课将涵盖家庭劳动、校园劳动、社会劳动。普通高中探索在走班条件下制定劳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职业院校要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设劳动教育专题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课程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不少于50%。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要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劳动时间。小学1至4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组织开展卫生打扫、垃圾分类、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图书整理等集体劳动。小学5至6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加集中劳动。

合肥市还将探索“劳动教育 人工智能”记录学生参与课内外劳动实践情况,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以及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吸纳非遗传人、能工巧匠任教

除了校内,劳动更多需要体现在校外和生活中。因此,合肥市今年谋划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合肥市第一批市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共10所开始立项,基地建设期为1年,1年后通过验收的单位认定为市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公布的还有5所第一批省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从公布的名单看,实践基地分布在合肥市区各个区以及巢湖、庐江、肥西等县。所申报的基地运营时间须1年以上,基地可一次性可以容纳300人以上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室内生均活动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有可供学生集中劳动、学习、体验、休息、饮食的场馆、场地。有一定规模的教室,配备满足现代化教学使用的设施设备。周边公共设施比较完善,距离最近的医院不超过15公里。

实践基地内要有完备的录像监控设备,能够实现24小时全方位实时录像监控,影像资料可保存30天以上。有餐饮条件的必须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人员身体健康,健康证件齐全。无餐饮条件的,配送餐饮单位必须是证件齐全、资质完备、服务优质的餐饮企业。

劳动实践基地和研学基地的功能有所区别。据介绍,劳动基地的目标主要是传授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提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能够保证学生动手操作、出力流汗、深度参与。在内容设置上,劳动基地还将结合地方特色,挖掘先进制造、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等蕴涵的劳动资源。吸收在校大学生、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劳动模范等成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基地收费坚持公益性,对中小学生开展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只收取基本费用,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费用减免。

2025年劳动基地将达百所

据悉,未来合肥市还将增强劳动基地多样性。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基地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适应合肥科创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劳动教育与合肥市科创产业、现代农业等相结合,鼓励各行业树立“开门办劳动教育”的理念,增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多样性和体验性。

同时,加快做好县级、校级劳动教育基地认定工作,仍未建立县级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的县(市)区要加快进度,确保到今年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相关要求已纳入年度考核。到2025年,全市认定100所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综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

来源: 安徽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