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课是《世说新语》二则。

其后一则选文是《陈太丘与友期》。故事中牵涉到三个人物:陈太丘、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和陈太丘的朋友。

其中的陈元方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典故“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都在哪(难兄难弟我们理解对了吗)(1)

典故“难兄难弟”的读音是怎样的呢?

两个“难”都读阳平,即nán。“难(nán)兄难(nán)弟”是它的正确读音。

典故“难兄难弟”怎么理解呢?

商务印书馆出的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938页是这样解释的:东汉陈元方的儿子和陈季方的儿子是堂兄弟,都夸耀自己父亲的功德,争个不休,就去问祖父陈寔。陈寔(shí)说:“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见于《世说新语•德行》)。意思是元方好得做他弟弟难,季方好得做他哥哥难。后来用“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难分高下。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

难兄难弟都在哪(难兄难弟我们理解对了吗)(2)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得非常明白:

难(nán)兄难(nán)弟有两个意思:一是形容兄长和弟弟都非常好,难分高下。

二是当下的语言环境里多反用它的意思,讥讽兄长和弟弟两人同样坏。

难兄难弟都在哪(难兄难弟我们理解对了吗)(3)

“难”是多音字,所以“难兄难弟”还有另一种读法“难(nàn)兄难(nàn)弟”。

“难(nàn)兄难(nàn)弟”该如何理解呢?

“难(nàn)兄难(nàn)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元代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写道:“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张可久的元曲中,“难兄难弟”显然得读作“难(nàn)兄难(nàn)弟”。

“难兄难弟”是常见的四字词语,我们理解对了吗?

难兄难弟都在哪(难兄难弟我们理解对了吗)(4)

关于“难(nán)兄难(nán)弟”我还有个不解之处:

商务印书馆的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这个词条时引用陈寔的话是“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

商务印书馆《词源》上“难(nán)兄难(nán)弟”这个条目里,陈太丘在解答孙子的提问时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两本工具书都具有权威性,这两种表述从字面上看差异还是蛮明显的,并且都表示见于《世说新语•德行》。

是版本不同的问题还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有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劳驾解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