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快下班的时候,门诊来了一个患者,问他叫什么名字,我就查阅病案,发现原来这是第二次来就诊了:“王xx,26岁,ED...”

看了看他之后,我心里就在想,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太放纵了。

他自觉都感觉到很丢人,什么事嘛,这叫。

湿热下注与下焦湿热(湿热下注易致萎)(1)

其实作为医生的我们神情自若,什么病都见过了。再说现在也没多少人找中医治病,社会群众的普遍认识就是中医能治痛经和痿病,还有就是养护脾胃。好了,仅此而已。下面就来说说这位病号的情况。

患者看了看周围,有些尴尬地说:“我有ED差不多1年了,经常感觉浑身不舒服,脑袋一直晕晕的,浑身没力气。特别想睡觉,而且嘴巴臭烘烘的,小便也不舒服,有些烫热的感觉,阴囊潮湿,还又臊又臭,整个人都不爽了。”

湿热下注与下焦湿热(湿热下注易致萎)(2)

听到这里之后,我就给他说:“那你过来,我再给你诊断一下。”

看完之后舌质红,苔黄腻根厚。主湿热证!诊脉发现按之濡数,沉取弦数且急。

《金匮要略》中说弦数者多热。数脉主热证,弦脉可主肝病,那还是肝经有热啊。

濡脉多主气血虚微,如果阴虚失血,崩中漏下,自汗遗米青。另外脾虚湿盛,慢性腹泻也多出现濡脉。所以虚和湿都可见濡脉。

既然濡脉可见于湿盛,数脉又是主热证,濡数之脉可主湿热之证。

综合起来看,就是肝经湿热,湿热下注了,湿热蕴结不解,所以下焦宗筋迟缓。还会有小便炽热,一身无力等症状。

湿热下注与下焦湿热(湿热下注易致萎)(3)

中医治病逻辑就在于调整体内的不平衡,那既然湿热下注了,湿了,那就要祛湿,热了就要泻热。

所以我开了清化湿浊,清肝泻热的方子,湿热一消,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组方: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其次就是还有饮食要克制,尽量少喝酒,适当地食用一些肉食,少食肥甘,精米精面也要克制一些,不要过饱不要过饥,多食五谷杂粮。

湿热下注与下焦湿热(湿热下注易致萎)(4)

包括生活各方面也要克制,过犹不及,没事多锻炼锻炼,日常连连八段锦,一生受益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有病看医生,别想着自己解决。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医,积攒了这么多年行医的经验,治病的时候还战战兢兢,生怕误诊。有些人一天都没学过,倒是胆子大得很,就敢乱用,最后得不偿失,还把屎盆子栽在了中医头上,冤枉至极,所以,看医生,遵医嘱,别自作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