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我和我的…”电影系列是个意外,没想到却是个开始。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1)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为轴,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又以“东西南北中”空间为轴,并统一采用喜剧类型进行创作。

2021年《我和我的父辈》则以更抽象的大时代主题为轴,单元1《乘风》前赴后继抗击侵略者,单元2《诗》不惜牺牲建设新中国,单元3《鸭先知》改革开放激活市场经济,单元4《少年行》科技创新领跑世界。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2)

从几个维度总结《我和我的父辈》的特点:

一、单元

相比“我和我的…”系列前两部作品的7个单元和5个单元,这次《我和我的父辈》精简到只有4个单元,看起来更“轻”。

节奏明晰轻快,没有宏大叙事,全都是小切口切入,以小见大。观影过程会觉得轻松愉悦,没有说教,也不会很累。

二、类型

从电影类型看,虽然4个单元都证明同一个命题,但类型显著不同,《乘风》是战争片、《诗》像抒情文艺片、《鸭先知》是风格化喜剧片、《少年行》则是带有科幻元素的典型开心麻花式喜剧。

从头至尾看完,有种一次性尝了4种口味的体验。

三、风格

吴京、章子怡、徐峥和沈腾四位导演的风格都很鲜明,具有各自的作者性。

吴京的单元同样也是吴京个人风格的体现,像《战狼》一样的热血硬刚又铁汉柔情。

章子怡的单元很明显感觉到是出自一位女性导演的手笔,感情细腻,抒情重于叙事。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3)

徐峥的单元借鉴了《布达佩斯大饭店》、《月升王国》、《犬之岛》等作品导演韦斯·安德森的拍摄风格,有极端对称的构图、横向移动的摄影、糖果滤镜般的色彩……韦斯·安德森的那种腔调非常适合这个故事和赵平洋这个人物。

从沈腾的单元则可以看出典型开心麻花糅合星爷喜剧的风格,从人物设计、桥段设计,再到故事内核以及最后的反转都很周星驰。

章子怡和沈腾都是第一次导演,他们的单元是各自导演处女作。

四、冲突

虽然《我和我的父辈》4个单元类型和风格迥异,但它们都有一对“以父之名”的戏剧冲突。

每个单元都以一对父辈与子辈的矛盾为核心,贯穿始终,分别对应牺牲、担当、骄傲和超越。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4)

《我和我的父辈》四组父辈与子辈的矛盾

影片以父(母)子矛盾为横轴,以时代前进为纵轴,4位电影人分别用自己的电影创作语言,最终形成了这部《我和我的父辈》。


解析吴京《乘风》单元和徐峥《鸭先知》单元背后的真实事件。

《乘风》单元:

《乘风》单元再次让观众感受到《战狼》式的热血激情,擎旗冲锋一幕也和《战狼2》最燃的镜头如出一辙。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5)

令人惊喜的是,《乘风》虽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所夸张,但选择的故事背景并不是虚构的,而是来源于真人真事。

吴京饰演的骑兵团团长马仁兴,以及儿子马乘风,还有马乘风牺牲,都有迹可循。

电影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八路军冀中军区“五一大扫荡”为背景,表现马仁兴率领骑兵团与敌人周旋,同时掩护老百姓转移的故事。

如果说马仁兴、马乘风父子矛盾是人物矛盾,那么骑兵团掩护老百姓转移就是电影的剧情矛盾,很多国产战争题材影视剧都会表现这一情节。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6)

行军贵在神速,带着老幼妇孺一起走,肯定会影响部队作战。但无论是之前的红军,还是后来的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都有掩护老百姓转移的传统。

电影中有个戴帽子的细节,骑兵团接到作战任务后,戴上帽子就是兵,摘了帽子就和老百姓一起收粮食,真正的人民军队,随时切换。骑兵是军区直属部队,相当于救火队,快速奇袭、掩护转移、冲击防线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马仁兴本来是国民党军朱怀冰第97军下属骑兵团的团长。但马仁兴对蒋介石的抗日态度不满,而且上司朱怀冰被称为“摩擦专家”,屡次针对八路军制造摩擦。

影视剧里最出名的朱怀冰形象,是李幼斌在电影《太行山上》中的表演。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7)

“李团长”也演过国民党反派97军军长朱怀冰(左)

经过与八路军多次接触并秘密入党,马仁兴最终于1941年率部起义,加入了八路军,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骑兵二团,他继续任团长,政委为汪乃荣(李光洁饰)。

马乘风口中的聂司令、吕司令和卜参谋长,分别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骑兵二团的参谋长卜云龙。

马仁兴加入八路军一年后,赶上冈村宁次专门针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的“五一大扫荡”。这次大扫荡由冈村宁次亲自指挥,日军共出动兵力五万人左右,目标是彻底摧毁冀中军区八路军主力和指挥机关。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8)

冀中军区五一反扫荡示意图

这次扫荡对冀中军区造成巨大损失,仅以电影中骑兵二团为例,团长马仁兴的儿子马乘风在5月20日作战中阵亡于蠡县,政委汪乃荣负重伤自杀,党总支书记高尚勇、政治处主任杨经国相继牺牲。

据王树增《抗日战争》(第三卷)引用八路军战史统计五一大扫荡损失:

……我伤亡指战员四千六百七十一名。抗日根据地内的民兵和百姓损失更严重,“区县游击队损失五千三百余人,被杀害、抓走的群众达五十六万人,使冀中平原‘无村不戴孝,到处闻哭声’”。

马仁兴团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残酷的反扫荡战斗中活下来,但却在1947年解放战争东北战场不幸牺牲,被追认为“辽吉功臣”。

通过《乘风》这个单元,我们了解到历史上还有这样一对烈士父子。人世间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但马仁兴将军在儿子死后依然为新中国解放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9)

另外《乘风》选取的故事背景和骑兵团事迹和神剧《亮剑》中骑兵连和反扫荡情节重合。

《亮剑》中骑兵连长孙德胜最后一个人高喊“骑兵连,进攻!”战死的情节太深入人心,所以这个单元有一处梦幻联动,《乘风》也邀请了《亮剑》中骑兵连长的扮演者江水饰演了一个角色。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10)

《亮剑》中骑兵连悲壮时刻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11)

饰演《亮剑》骑兵连连长的江水(右)

虽然江水在《乘风》中只有一句台词,但也可以看出吴京对前辈优秀影视作品的致敬。

当然,《乘风》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方面故事的信息量很小,而且实拍马战难度大,很多镜头感觉在凑时长;另一方面是大春子这个角色的选角出戏,张天爱的形象怎么化妆也很难让人信服她是一个冀中农村的村妇。

不过《乘风》单元能关注到马仁兴、马乘风这样的上阵父子兵,先后为国捐躯的父子烈士,实属难得。

《鸭先知》单元: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12)

新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的诞生,这件事有两个定语需要提前明确,一个是“新中国”,一个是“电视”。

首先,新中国之前中国的广告业其实很发达,我们看到很多民国影视剧中老上海的建筑上、报纸上到处都是广告海报,广告并不是改革开放后才进入中国的。

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媒体上(主要是报刊)也存在广告,并没有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完全销声匿迹。

其次,《鸭先知》中的广告不是新中国第一支“广告”,而是第一支在电视上播的电视广告,新中国第一支广告是一则刊登在报纸上的平面广告。

电视广告的英文是TVC,也就是TV Commercial的缩写。广告从媒介角度分类,可以分为平面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电影前贴片广告、户外广告、交通广告,以及现在各类的互联网广告等。

据《中外广告史》记载,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的天津牙膏厂“蓝天”牙膏广告,是有据可查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则消费品广告。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13)

蓝天牌牙膏广告

不过,就像《鸭先知》中所表现的,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认为“广告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不应在社会主义中国存在”。

而众多像赵平洋这样的“鸭先知”率先感受到改变,开始建议各大媒体恢复广告。

就在《天津日报》刊登平面广告后不久,1979年1月28日15时30分,上海电视台播出了长达1分35秒的“参桂养荣酒”电视广告,并同时打出10秒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开始受理广告业务的联系方式。

巧合的是,这一天同时也是大年初一,并且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访美的日子,同期还有多则商品广告刊登在报纸上,改革开放春江水暖等待着更多的“鸭先知”。

这则“参桂养荣酒”电视广告是由上海美术公司倡议,在上海电视新闻部的配合下拍摄完成。《鸭先知》当然对这个过程进行了夸张和重新艺术创造。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14)

这则广告分为四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买酒,第二个场景是来到长辈家,第三个场景是在长辈家里,第四个场景是长辈拿着酒很开心。

不过可惜的是,这则广告的影像资料已遗失,仅有人凭记忆画了4幅分镜。电影中也都按这4个场景还原,并虚构出不少笑料。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15)

“参桂养荣酒”电视广告记忆手绘

这则广告虽然简陋且充满争议,但它非常符合一则广告需要传达的信息:

广告中有购买动作,对观众是一种消费行为的劝导;目标人群也很清晰,消费行为是儿女,受益的则是父母;消费结果也表现得非常清楚,老父亲拿到酒之后很开心,是典型的使用-满足广告暗示。

而且这则广告投放的时机也很巧妙,正处在春节期间,大家走亲访友,回父母家看望老人,正好带几瓶“参桂养荣酒”孝敬老人。

虽然这种酒在当时的定价非常昂贵,但电视广告播出后,产品很快脱销,让人看到广告作为促销手段的强大效果。

当时《解放日报》总编辑感慨:“今天应该为上海电视台发一枚金牌,因为突破了我们国家的电视——新中国的电视从来不播广告的这个不成文的禁令。”

在《鸭先知》单元最后有一幕很令人感动,从“参桂养荣酒”广告开始,健力宝、太阳神、南方黑芝麻糊、柯达胶卷……一系列改革开放后涌现的新商品和熟悉的广告逐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除了《鸭先知》背后的事件,这个单元最令人惊喜的,就是徐峥模仿了韦斯·安德森的拍摄技法和强调风格。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16)

韦斯·安德森式对称构图

这个单元的父子矛盾是四个单元里最自然、合理的,而且剧情是一个完整的好莱坞古典叙事。

一开始赵平洋的儿子、妻子、邻居、同事都觉得他每天神神叨叨,也干不成什么事,净尝试些新鲜但又有风险事物,对他的态度是看不起。

而最后当众人看到赵平洋先知先觉干成了一件大事后,对他的态度终于转变,尤其是儿子也终于为老爸所感到骄傲。

这样前后的人物弧光和态度转变,比其他几个单元都清晰明显,更能让观众理解父子矛盾的和解。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是哪个桥段(解析我和我的父辈)(17)

在叙事上,《鸭先知》故事主人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把厂里的药酒卖出去,而且妻子给他设定了一个时间限,让整个故事非常抓人,不止于觉得散。

而且单元开始时也有个像《乘风》戴帽子那样的细节,赵平洋一开始在儿子《我的爸爸》作文里一直在算钱。

对金钱的追求和之前的时代主题不同,也是改革开放后大部分中国人的梦想。

从万元户到下海经商,再到炒股、炒房……赵平洋成为每个风口“鸭先知”的代表。


最后,从这四个单元安排的顺序来看,有一个内在的子辈与父辈的继承关系:

被《乘风》里父辈保护的孩子,可能就会成为《诗》中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科研人员,第一代科研人员的子辈也许又是《鸭先知》中勇立改革潮头的先知,这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辈,又为下一代《少年行》的引领超越打下基础。

这种继承关系不是微观的“子承父业”,而是宏观的让祖国强大起来的代际发展。

父辈牺牲子辈传承,子辈站在父辈肩膀上,才让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以上信息如有错误疏漏还望指正~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