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世界上最珍贵的爱情无非是长久的陪伴;又有人说,人这一生,能与自己所爱且爱自己的人的长相厮守便足够了;更有人说,世间的爱有很多种,唯有陪伴最为深情。

虽然人们对于爱情有着无限的憧憬,但能够长久的爱情却让人捉摸不定。有人认为两人一见倾心便是爱情,也有人认为门当户对才是爱情能够走下去的必要条件。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来错了时间,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的爱情输给了现实,爱情真的难以为继么?其实不然,钱钟书与妻子杨绛的爱情则满足了人们对于爱情的诸多幻想,即使是对于孩子的态度也令人赞叹不已。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1)

一、钱钟书与杨绛

杨绛,也可以称呼其为杨绛先生,为什么呢?在现代社会,先生似乎是男性的代称,无论什么身份与职业,只要是名男性,都会被称为“某先生”,前面冠以姓氏,说起来很顺口,听起来也十分正常。但要知道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先生”这一称为并不是男性专属。那么,以前的女性是不是也被称为“先生”呢?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2)

其实也不尽然,只有那些有着卓越才华或成就的女性才有资格被称为“先生”,也就是女“先生”,而杨绛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杨绛是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多数人了解杨绛或许是因为她是钱钟书的妻子,但实际上杨绛先生却是因为自己本身的才华以及在文学上的诸多成就才能够被称为“先生”。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在1931年春天的清华园中,两人第一次相见便互相产生了情愫,在进行简单的询问之后,双方得知对方都没有正在进行的感情,于是两人便开始了他们为期一生的恋爱之旅。当然,这里说的是恋爱之旅,也就是说,即使在他们结婚之后,也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婚姻危机,他们的相遇和结合成为了一段让人羡慕不已的完美婚姻。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3)

由结果为导向的去看杨绛与钱钟书的一生,让人不由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是天造地设一对,无论是从学识还是信仰,两人都是走在一条相同的道路上。其实相识相爱并不是一件难以企及的事,难的是相知且能相守。

婚后的杨绛与钱钟书虽然难免为生活的琐事所累,发生一切微不足道的争吵,但他们绝大多数的家庭生活内容经,都是两人一起研究学问,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去争名夺利,更没有因为名利而有矛盾,在生活上也非常节俭。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4)

就像杨绛先生自己所说,她与钱钟书都出身于“寒素之家”,自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万般唯有读书高”,虽然会清贫一世,但在思想与灵魂上却无比清澈。

也正是因为杨绛与钱钟书在思想与灵魂上保持着高度一致的纯洁,他们的爱情与婚姻才能保持着永久的清澈,始终坚守着两人最初的信念与美好。

二、他们的女儿

杨绛与钱钟书婚后生育了一个女儿,女儿名叫钱媛,他们希望女儿日后能成长为一名落落大方的美丽女子。女儿降生之后,他们成了三口之家,在他们夫妻的经营之下,生活十分幸福。

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都是文学界的泰斗,在女儿教育方面,在两人的合作之下自然是完美无瑕。当然,女儿钱媛的成就也确实令人瞩目,钱媛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英语语言系博士生导师,这也延续了两人在文学上的传承,特别是杨绛先生作为著名翻译家,看到女儿在英语语言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当然是欣喜不已。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5)

杨绛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不过在后来有人问起她这一生最为得意的作品是什么之时,她的回答出人意料,令她感到最得意的作品并非是她的任何著作,而是她与钱钟书的女儿——钱媛。

当然,钱媛的成就着实能够令其感到骄傲,但杨绛与钱钟书对于女儿无限的爱意其实也可见一斑。女儿钱媛工作兢兢业业,对待父母也是十分孝顺,因此他们的家庭生活一直幸福美满。

但天有不测风云,钱媛担任博士生导师后不久,因一次偶然的腰部剧痛钱媛前往医院体检,但没想到得到了结果却是癌症,而且是当时极为罕见的脊椎癌。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对于钱媛的病确实是无计可施,没过多久,癌细胞就已经扩散。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6)

本来钱媛还想瞒着父母,本就孝顺她不想父母看到她因病痛受到折磨的样子而不忍,更何况此时父亲钱钟书也卧病在床,如果父母看到自己身患癌症,会加剧父亲的病情,所以即使是后来发现瞒不住也坚决不让母亲杨绛来医院探望,因为她怕母亲接受不了事实。

1997年3月,在与癌症抗争了几年之后,60岁的钱媛终于离开人世,杨绛与钱钟书只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纵然是万般不舍,但奈何病魔不留情,88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只能无奈的选择这命运安排的苦痛别离。

三、他们的“女儿”

当然,杨绛本就是个内心坚硬但又柔软的人,对于女儿先于她与丈夫离世,虽然悲痛,但她明白,与其做无谓的哀伤,不如把这种悲思寄托于文字之中,况且丈夫还在病榻之上,需要自己的照顾与陪伴。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7)

因此,在送走女儿之后,杨绛便对钱钟书说出了自己的决定,那就是“写一个女儿,让她陪着我”。杨绛先生是有着极强的文学创作能力的,她深知,女儿已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不会再回来,而被病魔缠身的丈夫也会先于她撒手人寰,而她不想自己对于女儿的记忆慢慢的被时间抹去,因此,她要用文字再创造一个“女儿”,一个永远不会离去的女儿。

一年之后,被病魔缠身多年的钱钟书先生也随着女儿离开人世,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只剩下杨绛一人孤独的留在人世间,三个人的美满无奈的成为了一个人的孤独与哀伤。但杨绛先生并没有因为哀痛而倒下,她就是位与命运搏击的斗士,与生俱来的坚强让她在如此的困境中也依旧怀抱着希望的温暖,因为她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用她的笔再塑一个“女儿”。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8)

终于,在2003年,也就是女儿去世的六年后,杨绛先生首次出版了这本记录杨绛他们一家三口60多年风雨经历的回忆散文集——《我们仨》。阅读这本书,那些书中饱含温情与柔软的文字仿佛能够告诉我们,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平淡而又那样充满波澜起伏,一家三口的生活点滴是那样令人感动且令人向往,那些文字让人确信,他们一家的情与爱正是家庭生活最美好的样子。

书中对于杨绛先生一家实际生活的场景记录即使反复阅读,也能够像初读一般给人以足够的温馨之感。或许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如此细腻的夫妻之爱、如此厚重的父母之爱、如此纯真的子女之爱难以找寻,就像是书中所描述的钱钟书先生因时局动荡,经历与妻女分离而又重聚之时,钱钟书所说: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他们一家人之间的深情厚爱便足以让后世人难以学习。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9)

当一家人经历长达两年的别离之后,再次相逢时,四岁的钱媛歪着头仔细打量着父亲,用带着稚气的语言让钱钟书放开杨绛,去找自己的妈妈。钱钟书看着可爱的女儿哭笑不得,反问钱媛,是谁先认识的杨绛?

幼稚的钱媛煞有介事的回答说,当然是她先认识的杨绛,她可是一生下来就认识了,而钱钟书只是长大了,长到了如今的年岁才能够认识,自然是她先认识的。

钱钟书听了女儿的回答,满眼都是宠爱,对着女儿的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女儿便欣然接受了钱钟书,而且后来父女二人的关系好的连杨绛这个做母亲的赶不上。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10)

对于这段温情的回忆,杨绛在书中的感慨也令人泪目:

钟书到底跟钱瑗说了什么话?我当时没问,而现在己没人可问……

是啊,回忆虽在,回忆中的那些地方与物件儿虽在,但那惦记的人儿却已悄然离世,丈夫与女儿的相继离开,自己孤身一人在这世上,纵使是记忆的光辉能够给予残存的温暖,但奈何所有与他、与她之间未尽知的秘密都已经早早地被锁入时光的锦盒里,再也无法打开,也没人再能与她一起提及。

2016年,带着对丈夫和女儿无尽的思念,独自行走在世上22个春秋之后,105岁的杨绛先生也终于结束了她的孤独之旅,踏上了与丈夫和女儿团聚的归途。

杨绛和钱钟书是灵魂契合的伴侣(杨绛对钱钟书说)(11)

他们仨,不,这句话应当是杨绛先生来说:我们仨,终于能够永远的陪伴在一起了!

是的,他们仨在另一个世界终于再次团聚了,这一次的团聚,定然是不会再失散了,因为,最为长久的陪伴是灵魂的陪伴,他们仨正是了。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不仅仅记录了一个平凡但又不算平凡家庭的幸福生活,不仅仅向我们倾诉了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那互相包容、互相学习进步的婚姻,也告诉我们经营家庭生活的不易。生活确实不易,但如果让家庭充满爱意,那么便能乐得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