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升,字仲姬,又字瑶姬。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书擅行、楷;画长墨竹、梅、兰,兼工山水、佛像;诗词、文章,无所不能。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赵孟頫之妻,仁宗延祐四年封为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管道升的父亲对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儿特别的钟爱,由于膝下无子,就把聪明伶俐的管道升当儿子培养,从小教她读书识字。管道升极富悟性,不管学什么,一点就通,诗书画样样精通。与书画家赵孟頫姻缘也注定这位女性从此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二人情投意合,以书画传情,是这对恩爱的画家夫妻寄托相思与爱意的一种独特方式。在赵孟頫与管道升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们相赠互题的书帖画卷不在少数,这些作品是他们切磋术艺的结晶,也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1)

元管道升《烟雨丛竹图》卷(局部)

在古代,女性的艺术才能是不被肯定不被承认的,她们的名字和艺术贡献要么不被提及,即使提及也是点缀。在宋代之后才被较多地提及,但也常常是哪位男性艺术家的姓名之后出现,她们的艺术成就及贡献也只能作为附属于男性才能在史籍中出现。古代女性画家中画花鸟的居多,管道升便是以画竹著名的,同时也被载入史籍,成为古今女性的骄傲

1 管道升所处时代背景

1279 年,蒙古族通过残酷的战争,统一了南北方,忽必烈建立了统一的中央王朝即元朝,这便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分裂的局面,融合了各异的民族文化,虽然蒙古统治者尊用汉法,但是却推行不平等政策,在政治上,元朝实行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民族歧视严重。在中国古代封建礼教中,蔑视妇女权益、禁锢妇女的思想、残害妇女身心,缠小足的恶习、禁止丧夫改嫁等都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广大女性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力,职场仕途也对女性横加封锁,女性被严格限制在家庭这一狭小的天地内,传宗接代、料理家务就是是古代女性生活的全部。“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剥夺女性受教育权与求职权的男权文化强加在女性身上的一种价值标准。元朝的建立使得原有统治者宣扬的封建礼法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重武轻文”的思想使得大部分汉文人的社会地位迅速降低,这样的民族矛盾使得很多文人不得不与乐妓为伍,使得他们能够较为广泛地接触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女性,也得以看到她们的生活和时代悲哀。同时,在元代,女子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可以说得到了一种暂时的“解放”。这一“解放”使她们能相对地活跃于社会。

元代绘画重笔墨情趣,出现了以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许多专擅表现竹石题材的画家,其主要原因是不甘心蒙古异族统治的文人士大夫以画寄托思想,借竹寄喻高风亮节的高尚品德。

2 管道升与丈夫赵孟頫夫妻唱和

关于赵孟頫与管道升的结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宋灭亡后,赵孟頫隐居在家乡,经常到当地的名刹古迹游玩。这天,他听说城郊的瞻佛寺的墙壁上有位女子画了幅《修竹图》,气韵飞动,秀雅超俗,即使男子也难有出其右者。几个月来,引得湖州城里的少男公子以及闺中少女少妇,纷纷结伴来游瞻佛寺,寺里热闹得就像赶集一样。赵孟頫向来以能书善画自许,还没听说有哪位女子能画出如此神品,于是到寺中去亲睹其风采。

他来到寺院,在佛堂的东壁上果然画着一幅修竹,但见画中的竹子密中见疏,荣枯稚老,各尽其妙。其中一株老竹从左下方向右上倾斜,小枝左右分开,竹叶浓密,生动有致,用笔尖劲有力,绝非等闲之辈可为。他也曾画过许多墨竹,自我感觉还不错,今天看了这幅壁画,才知道山外更有高山在,更令他惊异的是这样的佳品竟出自一位小女子之手。他不禁叹道;“好手笔,是谁家女子,有这般才气!”他找到寺庙的长老,想问个仔细。长老告诉他,画的作者是栖贤镇上管公的二女儿管仲姬,名道升。管公,名伸,是吴兴一带远近有名的贤士,赵孟頫早就知道,而且还见过,但他有一个如此才华不凡的女儿却还不曾听说。他想:这管道升有这样大的才气,人长得怎样呢?便试着问长老,长老看了看这年轻英俊的后生,笑了笑说;“你看到后就知道什么叫才貌双全了。”说完和尚转身离去。赵孟頫在那里痴痴地想着:这小女子哪儿来这么大本事?他决心要设法见见这位管家二小姐究竟是个什么样。

管伸对他这位才貌双全的二小姐特别的钟爱,由于膝下无子,就把聪明伶俐的管道升当儿子培养,从小教她读书识字。小管道升极富悟性,不论学习什么,一学便会,一点就通。读书之余,管公还教其学画习字、操琴博弈,包括女工针线,管道升样样都学得十分地道。女儿渐渐长大,前来提亲的人很多,有富家豪族的公子,也有官府衙门里德新秀,但管公都没有答应,管道升也没有一个看上眼的。管公并不急于将女儿嫁出去,他要找个女儿满意的有才气、有前程的东床快婿。

女儿快二十这一年,名列“吴兴八俊”的赵宋王孙赵孟頫进入了管伸的视野。据说,赵孟頫在瞻佛寺看了管道升的墨竹后,就一心想见见这位才气过人的女子,这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是不那么容易的事情。赵孟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托一位与管伸有交情的朋友到管家送上一幅字,并说明是赵孟頫想以此换一副管道升的墨竹。赵孟頫的书法这时已享大名,多少人想方设法都难以求到。管伸在朋友的宴席上见到过这位大才子,长得一表人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赵孟頫托人送来墨宝,他又惊又喜,马上告诉管道升,让她专门为赵孟頫绘制一幅。管道升从他人处看到过赵孟頫的字画,也听到过一些有关赵孟頫的情况,对这位有学识有品行的才子,十分钦佩,只恨无缘见识他本人,没想到今天赵孟頫专门托人送来了精心裱制的字幅。年轻的管道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幻想,她平时总是以宋代的李清照自许,希望也能有个赵明诚那样的佳婿相伴终生,管道升笃信佛教,每次去寺庙进香,许下的第一个愿望就是盼菩萨保佑她得一个称心佳婿。此刻,看着赵孟頫那独有的秀润遒媚的字体,一遍又一遍地欣赏,心里像一池春水被乍起的春风吹起了层层涟漪。她极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备好纸墨,一笔一笔地画起了她最拿手的修竹。

赵孟頫收到管道升转送来的墨竹图,急忙展开,反复赏看,爱不释手。看着那一株株挺拔潇洒的修竹,他想象着少女画手的倩姿丽容,画面上修长的墨竹仿佛化成一个亭亭玉立的身影......莫非等了多少年的意中人就是她吗?已近而立之年的赵孟頫心里一遍遍地问着自己,他还从未这样为一个姑娘而砰然心动过。他要为管道升的《修竹图》作一篇赋,题目就叫《修竹赋》。这篇赋他写得特别认真,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一点也不像平时那样挥笔立就。赋的开篇这样描绘修竹的品格: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萧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苍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飚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修竹有着美好的形姿和风范,更有着坚贞的节操和志意,因而她便成了人中君子的象征。在这里,赵孟頫表示了他由衷的钦慕之情。显然,这里暗暗寄寓着他对心中才女的一份佩服与爱怜。

赋稿写成后,赵孟頫一丝不苟地抄写在宣纸上,装裱后他又托那位朋友捎给管伸转给仲姬。管公看出来年轻人的心思,他也从心眼里喜欢这既有才华又有品格,而且处事稳妥的前朝王孙。虽然他现在隐居江湖,还是一介布衣,但他相信这样的人才迟早是要为国家所用的,必将显贵于当世,成一番大事业。如果将仲姬托付给这样的人,也算没有委屈了女儿的一身才气,自己老了也好有个依靠。

于是,管公便特意安排了一次家宴以谢赵孟頫赠字。赵孟頫接到邀请,非常兴奋,依时来到管府。席间,管道升前来为客人整套倒酒,一对旷世才人,终于相见了。虽然只说了几句客套话,但他们目光相遇的时候,都知道大家已经找到终生伴侣。

3.夫妻寄情于书画,你侬我侬

以书画传情,是这对恩爱的画家夫妻寄托相思与爱意的一种独特方式。在赵孟頫与管道升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们相赠互题的书帖画卷不在少数,这些作品是他们切磋艺术的结晶,也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一天他们来到后花园的欧波亭,一同欣赏古拓《黄庭经》法帖,这是王羲之的名作,用小楷写成,是管道升不久前刚得到的。管道升所得拓本当为较早古本,故极有价值。赵孟頫看到后如获至宝,兴奋极了,与妻子坐在一起反复把玩。管道升看丈夫如此喜欢,便要求赵孟頫临摹一本,送给她作纪念,等分别后,她也好随时取出来看看,“见字如晤”,原本呢,让赵孟頫带走,每当欣赏时他自然也会想到送他字帖的人。赵孟頫深明夫人心意,感动之余便取砚展纸,认认真真地临摹了一遍。管道升捧在手里,爱不忍释,觉得赵孟頫学右军真是有出蓝之妙,不仅神气毕肖,而且又有自己家法,对于她来说更多了几分亲切之感。

赵孟頫看妻子这样喜欢,也就兴致更高了,便取来彩墨,绘出了一幅以王羲之写经换鹅故事为题材的《换鹅图》。画面上的王羲之与那位道士神情毕现,呼之欲出。特别是那笼中的鹅,情态各异,活龙活现,可爱极了。画毕,赵孟頫又恭恭敬敬地在上面题款押印,放在临帖的上面,然后送给夫人。

几天后,赵孟頫又踏上了北上的路。管道升仍在家乡,每当想念丈夫时就拿出赵孟頫给她的字画来看看,心里略感些安慰。时间在苦苦相思中慢慢地流逝,秋天到了,天气渐凉,她想到赵孟頫所在的北国,大概已是冷风逼人了吧。想到此,她坐不住了,她要作一幅画,表达她的关切和思念,寄给丈夫。她虽然不能到他身边,但能给他一点精神的温暖也好。几天的精心描绘之后,一幅画在丝绢上的《云山千里图》终于诞生了。画上云树苍茫,烟柳暮霭,山峦起伏,长河奔腾,无限的思亲念远之情,婉露于纤纤笔端。在画卷的尾部,管道升端端正正的题上几行清秀的篆字:“云山万里,寸心千里。仲姬写寄子昂赐正。”装裱好后,管道升便托人捎给赵孟頫。赵孟頫见画卷自是一番感慨唏嘘,他决定尽快接夫人来京团聚。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2)

修竹赋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3)

黄庭经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4)

后人描绘的《换鹅图》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5)

赵孟頫《换鹅图》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6)

云山千里图(局部))

赵孟頫和管道升都有共同的爱好,写字作画,共评共赏,其乐融融。虽然俩人感情很不错,但赵孟頫官越当越大,钱越来越多,加上当时管道升的年龄也大了,管夫人自己也说““玉貌一衰难再好”, 赵孟頫五十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管道升,就委婉地给夫人写了个“纳妾”请求:赵说王献之(桃根、桃叶是王献之的妾)当年有桃叶、桃根两个妾,苏东坡有暮雪、朝云两个姬,我如果娶几个江南女子也是应该的。又说管道升年纪也四十多了,只管守住正房的名份就行了。

于是,管夫人像卓文君用《白头吟》劝司马相如一样,给丈夫写了一篇《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据说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为管道升在词中表达的深情所感动 ,再也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是不是真因为管道升的这一首《我侬词》而打消了赵孟頫纳妾的念头,不得而知。但这首词确然写得非常好,管道升在词中并不和丈夫“论理”,而是以情动人,她用泥人作喻,叙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无间,表示夫妻二人要“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其中至死不渝的真情让赵孟頫不能不受到深深的震憾。赵孟頫是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他能比较深刻地理解此词表达的真挚情感;赵还应该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妻子的深情呼唤,让他怦然心动。在那个年代,纳妾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皇上有那么多妃嫔,臣子娶个三妻四妾,又有什么要紧。而赵孟頫居然再没有纳妾,这一点上,也还是有让人敬佩之处。也可看出管道升于赵孟頫的爱情是可以经得起考验的。

4.管道升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管道升是位书画天才,有着非常好的艺术感觉,她的书画境界不像丈夫那样是经过刻苦的学习和不断的琢磨而后达到的,她的艺术才能更多地来自于一种艺术的感悟力。赵孟頫说她是“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于天然者也”。这并不是说管道升的诗画没有学习阶段,只是说她有极高的艺术天赋。管道升自己也讲过:“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窃见吾松雪,精此墨竹,为日即久,亦颇会意。”

管道升在书法方面,风格深受赵孟頫影响,小楷端庄华贵、清闲自由,行草幽新俊逸、平江游舟,书法能入妙境。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7)

管道升《与婶婶书帖》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8)

管道升小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绘画方面,管道升特别喜爱画竹、梅、兰这类秀雅清丽的物象,所画墨竹、梅、兰、笔意清新。但使他在画史上留名的却是画竹,管氏画竹在元代已经颇有名气。管道升画竹的特点是:在用墨上不求变化,竹叶并无层次,一笔完成,行笔以中锋为主,偶有侧锋。最上边的竹叶作“燕飞式”。用藏锋笔法挑出,极为生动。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9)

管道升《墨竹图卷》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10)

管道升去世后,赵孟頫“栖栖然无所依”,哀痛之极。图为赵孟俯自写小像册页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11)

管道升《石坡垂竹图》

管夫人离世的那年冬天,皇帝派使者召赵孟頫回京,但赵孟俯婉拒,后来皈依了佛教。

四年之后,1322年6月16日,赵孟頫追妻而去。他与管夫人合葬于德清,实现了“生得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管夫人生育了3男6女,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德言容功,无一不备;在家上侍公婆,下教子女,家里家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赵孟俯说她待客应事,无不中礼合度。儒家的礼法,佛家的慈悲,使管夫人常常救济不幸,恩施族人,侍奉先祖之祠,恭敬谨慎。

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次子赵雍、孙赵凤、赵麟,都成了著名的书画家;元代四大家之一的王蒙,就是她的外孙。

管夫人虽有殊异普通女人的才华,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她能获得一个女人完满人生,凭借的不仅是才华与智慧,更是儒家道统的至深修养。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12)

管道升图像

元代画家有几个(元代女画家管道升)(13)

赵孟頫与管道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