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远景规划(千帆竞发北部湾)(1)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周 军/摄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周 军/摄

北部湾远景规划(千帆竞发北部湾)(2)

紧邻钦州港码头的中铁联集钦州中心。 谢士龙/摄

北部湾远景规划(千帆竞发北部湾)(3)

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智慧电视机项目电子芯片和电路板邦定生产车间。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图

北部湾远景规划(千帆竞发北部湾)(4)

建成试投产的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华谊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周 军/摄

北部湾远景规划(千帆竞发北部湾)(5)

防城港石角红树林。 周 军/摄

北部湾远景规划(千帆竞发北部湾)(6)

11月3日,15万吨级大型集装箱船顺利试靠泊钦州港。 杨煜航/摄

北部湾远景规划(千帆竞发北部湾)(7)

中华白海豚。 黄云清/摄

北部湾远景规划(千帆竞发北部湾)(8)

钦州港全景。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供图

在广西,有一片蔚蓝的海域,那里千帆竞发、朝气蓬勃。这,就是北部湾。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生动地描绘了北部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宣告成立。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4月,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2021年4月,在广西视察时指出,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的重要指示,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开放开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了统筹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广西首创全国跨行政区管理新体制,于2006年成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现更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15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开放谋合作、以创新促改革,发展浪潮风生水起,北部湾经济区以令人瞩目的“北部湾速度”,创造了超常规发展的成功范例,开放开发取得重大成就。

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94亿元、财政收入1471亿元、进出口总额40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36亿美元,分别是2015年的1.34倍、1.26倍、1.46倍、1.08倍,占全区比重分别是48.27%、52.52%、83.41%、78.64%,呈现出质和量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成为引领全区发展的核心引擎。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核”的作用日益彰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全区前列,率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创造了广西近1/2的经济总量、超过1/2的财政收入和超过80%的外贸总量。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的支撑更为突出。基本形成电子信息、冶金精深加工、石化、粮油和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能源、生物医药和健康、轻工业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海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自治区北部湾办积极推动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高端化精深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壮大。

——沿海港口加速崛起,“港”的龙头更加高扬。北部湾港战略定位全面提升,被国家规划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北部湾港作为整体正式入列国家港口规划和统计体系。2017—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30%,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首位。2020年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5万标箱,同比增长32.2%,增速稳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完成货物吞吐量2.9567亿吨,同比增长15.6%,增速位列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2位,实现历史性突破。港口航线网络实现与东盟和国内主要港口全覆盖,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效明显,海铁联运班列开行从2017年的178列增加到2020年的4607列,增长近25倍。

——开放合作深化拓展,“合”的效应更加凸显。北部湾经济区已经成为我国与东盟交流合作最活跃、平台机制最完善、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建成功能完备的保税物流体系。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新”的活力不断释放。港口体制改革开全国先河,组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和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实现沿海三港整合为一。同城化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在全国开创性地实施通信同城化“北部湾模式”,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率先启动口岸通关改革,在全国率先提出行政管理、通关作业、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和口岸协调管理“五个一体化”改革,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六市一关”,西部地区首个建成“单一窗口”,探索与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开展“两国一检”一站式通关试点。创造“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并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美”的品牌逐步打响。北部湾成为我国最洁净的海域之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8.7%,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8年稳居全国前三名。建成自然保护区27个,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北部湾经济区亮点频现: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取得新突破。港口吞吐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截至11月22日,北部湾港今年已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20.9万标箱,同比增长11.3%,超去年全年总量,正在全力冲刺全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600万标箱的目标。港口智能化建设实现突破,将建成全国首个自动化海铁联运集装箱码头;港航设施基础不断夯实,2021年1—10月,完成投资89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额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前三。港口枢纽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今年新增11条集装箱航线,其中外贸航线9条,内贸航线2条,航线总数达63条。

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能力实现新提升。海铁联运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11月2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已通达我国13省(自治区、直辖市)、44市、87站,较2020年增加35站,发运集装箱27.26万标箱,折合5457列,同比增长37%,力争年底超6000列。物流枢纽加快打造,南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钦北防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海铁联运实现无缝衔接;物流体系加快构建;物流服务加快提升,积极争取建设北部湾国家战略性产业(大宗商品)基地。

北钦防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搭建完善了一套高规格高质量的一体化规划体系,一体化交通网络取得新进展,一体化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一体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一体化公共服务提质升级,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深入推进。

10月25日至2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防城港、钦州和北海市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4·27”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用好用活各类开放平台,做好向海经济大文章,建强建优北部湾经济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自治区北部湾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黄武海表示:“‘十四五’期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机遇,朝着成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增长极目标奋进,打造成为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核心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