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男性,41岁

主诉:反复躯干、四肢红斑

丘疹、渗出伴瘙痒10年余,加重半月

既往史、家族史无殊

皮损特征:对称,多形性,渗出、糜烂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湿疹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湿疹的不同表现及治疗)(1)

病因及发病机制

内因:免疫功能异常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主要包括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源、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这些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临床表现

急性湿疹

部位: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重者弥漫全身

皮损:对称,多形性,红斑基础上丘疹、丘疱疹,甚至小水泡,融合成片,境界不清,周边丘疱疹稀疏,点状糜烂,浆液渗出。

瘙痒剧烈,可继发感染(特殊:疱疹性湿疹)

病程2-3周,治疗不当或等可为亚急性或慢性。

亚急性湿疹

急性炎症减轻或不当处理后病程较久发展而来。

部位:同急性

皮损:红肿渗出减少,丘疹、少量丘疱疹,皮损暗红色少许鳞屑、轻度浸润。可再次急性发作(诱因)

瘙痒剧烈,经久不愈可成慢性。

慢性湿疹

急性、亚急性迁延而来,或刺激轻微、持续

部位: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

皮损:对称,浸润性暗红斑上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苔藓样变,色沉,色素减退。

明显瘙痒,阵发性,时轻时重,数月或更久。

特殊类型

手部湿疹,汗疱疹,乳房湿疹,外阴、阴囊、肛门湿疹,钱币状湿疹(四肢),自身敏感性皮炎,感染性湿疹样皮炎。

湿疹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湿疹的不同表现及治疗)(2)

组织病理学

急性:表皮内海绵水肿,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少量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变粗。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般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治疗

一般治疗:避免诱因,如干燥性湿疹应注意保湿润肤,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

内用疗法(抗炎、止痒):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外用疗法:根据皮损情况选择用药-不同表现,不同治疗

湿疹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湿疹的不同表现及治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