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网球这个运动,大概是2011年李娜在法网的赛场赢得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的时候,虽然是脱离体制“单飞”之后赢得的冠军,但依然感到了浓厚的民族自豪感。

而她那个时候,已经29岁,已然过了运动生涯所谓的“最佳年龄”;想一想,莎拉波娃17岁就拿到了温网冠军,纳达尔19岁拿到法网冠军。29岁,已经到了很多网球运动员退役的年龄。很多人说她只是运气好,法网冠军不过是昙花一现,接下来温网的早早出局似乎也印证了大家的看法。但,努力的人从不靠辩驳来证明自己,澳网的2次亚军,2011,2013年的2次亚军已经可以充分证明自己的实力。2014年,李娜再次打进澳网的决赛,以一个漂亮的2:0赢得了那个她梦寐以求的奖杯,也用硬实力让所有酸她的人闭了嘴,她的第二个大满贯冠军,已经32岁。

若是她自己也像其他人一样,觉得自己已经过了运动最佳年龄,大满贯是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那么是不是,我们所引以为荣的这些记录,就只能是她自己也是我们的不可实现的梦想了。

澳网费德勒和小德(你是因为谁而喜欢网球)(1)

我庆幸,她没有。那日复一日辛苦的训练,等来了厚积薄发的那一刻,怕什么大器晚成,也许那成的一瞬间,就足以一鸣惊人。

在男子职业网球里,德约科维奇是1987年出生的网球选手,只比纳达尔小了一岁;但纳达尔在2005年法网一站成名后,就在网球生涯里熠熠生辉;而小德,在2008年澳网上获得冠军后,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都未在大满贯赛场上拿到他的第二个冠军。直到2011年,长期的积累,换来了11年的爆发,那一年,除了法网,4个大满贯,小德将其中3个冠军奖杯带回家,那一年,称为德约年也不为过,直到2015年,小德每年都有冠军入账。

算起来,小德并不算大器晚成,只是纳达尔成名太早。然而,若是没有这么多年对网球的执着和努力,也换不回他的爆发。

回到纳达尔,19岁拿到第一个法网冠军后,一直在网球场上,尤其是红土场上闪闪发光的运动员。相比于费德勒的优雅,他给别人的印象好像一直是“拼命三郎”“跑不死的战士”“意志力强大”,很多人酸他的职业生涯,但他就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很多人看到的他的成就,却有很少人看到他为此付出的汗水。

萨芬曾说:费德勒的天赋无疑更加出色,而纳达尔则用努力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在场上总是不知疲倦,他的成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对纳达尔来说,网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他还是努力将其做到了最好。

我想,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吧。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存在一个问题,想成功,却不肯为了成功脚踏实地的努力,总想着一步到位,“一步登天”,写了一篇文章,就觉得自己能当个作家;读了一本书,就觉得自己知识储备深厚;努力工作了一天,就觉得自己是职场大拿;现实却会残酷的给自己一巴掌,然而这一巴掌,却也未曾扇醒所有人,他们开始抱怨生活的不公。不努力,生活赋予了你什么,才是真正的不公。

别怕来不及,别怕大器晚成,重要的是前期的积累,重要的是,最后最后这些积累,成就了你的厚积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