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考生在择校择专上需要注意哪些事? 一、什么是“三跨生” 在考研这条路上,有这样一个名词,“跨考”跨考有三种形式,即跨专业、跨地区、跨院校对于大部分考研的同学来说,三跨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下面,小编带研友们了解下三跨生在择校择专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二、择校择专建议 根据考研难度排序(本校本专业<本校跨专业<跨校本专业<跨校跨专业<跨校跨专业跨地区),三跨生算是选择了难度最大的报考那么,在择校择专上需要注意什么呢? 1、择专 01明确喜好与目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大的动力只有是你真正喜欢做的事,喜欢的人,你才肯为之下功夫,努力如果你喜欢辩论,那么可以考法学;如果你喜欢思考,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那么可以考哲学根据你的兴趣选择报考的专业,才能把它发展成特长 02考量实力与潜力 选择跨专业考,一定要评估一下自身实力与潜力,免得好高骛远,导致一事无成这里的评估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坚持度、特长与潜力的评估 学习能力评估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自律性、学习效率、对跨考专业知识点的掌握最大程度上有多少的判断和估计你愿意因此付出多大努力,你能够努力到什么程度 坚持度你曾经为喜欢的事坚持了多久,最大限度能坚持到哪里能否保持长期有效率的学习,每天是否可以学习10小时以上 特长与潜力你最擅长的事、或是你最喜欢做的事,这些都能够为你跨考添砖加瓦 评估实力与潜力可以帮你预估你能够达到水平报考的专业 2、择校 01分析本校实际情况 大多数人跨校,都是选择比本科院校高一两个档次的原因之一是“够得着”,原因二是“避免被歧视”如果你本科已经是985,211了,冲击清北复旦,或者选择同档次学校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本科只是普通二本三本,建议报考一本或双一流院校,要是再选相同档次的学校,对你是没有太大提升的 当然,如果你本身学习能力就强,高考失利才“沦落”到现在的本科学校,那么985、211任你选 02学校选择 1)学校的所在地 研究生毕业之后,要么回家乡工作,要么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学校所在地很有可能成为你的第二故乡,所以选择一定要慎重需考虑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小编建议当然是选择东南地区较好,一来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二是气候宜人 2)学校的综合实力 学校的综合实力包括学校排名、该学校你所心仪专业的认可度以及所在地区对学校的认可度,好的学校能够提供给你优越的教学环境与资源,同时也会成为你应聘的加分项 03、选择技巧 好学校好专业>次学校好专业>好学校次专业 04、选择方法 职业发展-院校选择-自身能力 然后结合你对自己实力的评估来选择 三、准确查找目标院校的信息资料 1、查询途径 (1)研招网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官网 (3)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 (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以上包括但不限于) 2、考研基本信息 (1)区分考研A/B区 研究生考试,根据报考学校所在地区不同,有不同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分为A区B区 报考一区的考生通常称为A类考生,报考二区的考生通常称之为B类考生 (2)历年分数线 除了34所自主划线的院校外,其他院校研究生招生考试都是以国家线为标准,院校线都是等于或大于国家线,报考前,一定要看看近几年分数线高低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院校报录比 报录比是目标院校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报录比越大的,竞争人数越高,上岸几率较小根据院校近几年报录比,就可判定报考院校上岸难度 (4)学校的公平性 研究生考试,在初试和复试中均有不公平现象存在有些学校存在本科歧视,本科不好的同学在复试中处境艰难有些学校在初试试卷批改中,故意压分,专门收985一志愿落榜调剂学生而有些学校对一志愿非常友好,优先录取一志愿考生,面试时间早于调剂因此,择校前一定要提前了解院校情况,及时“避雷” 四、学习资料获取 (1)专业老师 可直接联系相关老师,或者上各大网站搜寻老师的研究成果 (2)各大论坛 可在学校BBS或各大网站论坛发帖寻求学习资料 (3)直系学生 利用各种关系联系该专业在校或已毕业学长学姐,他们比较了解考情及考试重难点 (4)考试真题 一般有些学校研究生院会卖初试真题,可直接联系购买 小编作为过来人,实实在在的三跨上岸考生,是从新疆到浙江、从行政管理到物流管理、从双非本科到985重点院校的距离一路走来,备受质疑有人陪着我一路前行,告诉我不用担心,给予我坚强的后盾;有人投来不屑和嘲讽的眼神,讥笑我的自不量力;有人冷眼旁观,事不关己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受到怎样地对待,都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诗和远方没有那么难,路在脚下,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努力和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到达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梦想,虽迟但到那么,对于跨考,你有什么要说的呢?欢迎下面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考研三跨的感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考研三跨的感受(考研三跨要注意哪些)

考研三跨的感受

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考生在择校择专上需要注意哪些事? 一、什么是“三跨生” 在考研这条路上,有这样一个名词,“跨考”。跨考有三种形式,即跨专业、跨地区、跨院校。对于大部分考研的同学来说,三跨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下面,小编带研友们了解下三跨生在择校择专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二、择校择专建议 根据考研难度排序(本校本专业<本校跨专业<跨校本专业<跨校跨专业<跨校跨专业跨地区),三跨生算是选择了难度最大的报考。那么,在择校择专上需要注意什么呢? 1、择专 01明确喜好与目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大的动力。只有是你真正喜欢做的事,喜欢的人,你才肯为之下功夫,努力。如果你喜欢辩论,那么可以考法学;如果你喜欢思考,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那么可以考哲学。根据你的兴趣选择报考的专业,才能把它发展成特长。 02考量实力与潜力 选择跨专业考,一定要评估一下自身实力与潜力,免得好高骛远,导致一事无成。这里的评估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坚持度、特长与潜力的评估。 学习能力评估。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自律性、学习效率、对跨考专业知识点的掌握最大程度上有多少的判断和估计。你愿意因此付出多大努力,你能够努力到什么程度。 坚持度。你曾经为喜欢的事坚持了多久,最大限度能坚持到哪里。能否保持长期有效率的学习,每天是否可以学习10小时以上。 特长与潜力。你最擅长的事、或是你最喜欢做的事,这些都能够为你跨考添砖加瓦。 评估实力与潜力可以帮你预估你能够达到水平报考的专业! 2、择校 01分析本校实际情况 大多数人跨校,都是选择比本科院校高一两个档次的。原因之一是“够得着”,原因二是“避免被歧视”。如果你本科已经是985,211了,冲击清北复旦,或者选择同档次学校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本科只是普通二本三本,建议报考一本或双一流院校,要是再选相同档次的学校,对你是没有太大提升的。 当然,如果你本身学习能力就强,高考失利才“沦落”到现在的本科学校,那么985、211任你选。 02学校选择 1)学校的所在地 研究生毕业之后,要么回家乡工作,要么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学校所在地很有可能成为你的第二故乡,所以选择一定要慎重。需考虑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小编建议当然是选择东南地区较好,一来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二是气候宜人。 2)学校的综合实力 学校的综合实力包括学校排名、该学校你所心仪专业的认可度以及所在地区对学校的认可度,好的学校能够提供给你优越的教学环境与资源,同时也会成为你应聘的加分项。 03、选择技巧 好学校好专业>次学校好专业>好学校次专业 04、选择方法 职业发展-院校选择-自身能力 然后结合你对自己实力的评估来选择。 三、准确查找目标院校的信息资料 1、查询途径 (1)研招网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官网 (3)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 (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以上包括但不限于) 2、考研基本信息 (1)区分考研A/B区 研究生考试,根据报考学校所在地区不同,有不同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分为A区B区。 报考一区的考生通常称为A类考生,报考二区的考生通常称之为B类考生。 (2)历年分数线 除了34所自主划线的院校外,其他院校研究生招生考试都是以国家线为标准,院校线都是等于或大于国家线,报考前,一定要看看近几年分数线高低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院校报录比 报录比是目标院校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报录比越大的,竞争人数越高,上岸几率较小。根据院校近几年报录比,就可判定报考院校上岸难度。 (4)学校的公平性 研究生考试,在初试和复试中均有不公平现象存在。有些学校存在本科歧视,本科不好的同学在复试中处境艰难。有些学校在初试试卷批改中,故意压分,专门收985一志愿落榜调剂学生。而有些学校对一志愿非常友好,优先录取一志愿考生,面试时间早于调剂。因此,择校前一定要提前了解院校情况,及时“避雷”。 四、学习资料获取 (1)专业老师 可直接联系相关老师,或者上各大网站搜寻老师的研究成果。 (2)各大论坛 可在学校BBS或各大网站论坛发帖寻求学习资料。 (3)直系学生 利用各种关系联系该专业在校或已毕业学长学姐,他们比较了解考情及考试重难点。 (4)考试真题 一般有些学校研究生院会卖初试真题,可直接联系购买。 小编作为过来人,实实在在的三跨上岸考生,是从新疆到浙江、从行政管理到物流管理、从双非本科到985重点院校的距离。一路走来,备受质疑。有人陪着我一路前行,告诉我不用担心,给予我坚强的后盾;有人投来不屑和嘲讽的眼神,讥笑我的自不量力;有人冷眼旁观,事不关己。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受到怎样地对待,都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诗和远方没有那么难,路在脚下,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努力和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到达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梦想,虽迟但到。那么,对于跨考,你有什么要说的呢?欢迎下面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