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的议论 岳海翔,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公文的议论方法有哪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公文的议论方法有哪些(议论是公文写作重要的表达方式)

公文的议论方法有哪些

公文写作中的议论

岳海翔

议论就是讲道理,论是非,辩曲直。它是在一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运用大量的事实材料,以逻辑推理来明辨是非、阐明道理,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的一种文字表述。包括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第一要素,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观点,具有“统帅”作用,挈领文章的全局。论据是作者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或者反驳反面论点而选择的事实或理论依据。它应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力求新颖。论证,又称“论证过程”,是以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议论在公文中的运用极为广泛,其重点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论是与斥非,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排他法

排他法是公文写作的论证方法之一,即围绕某一论题,假设种种可能有的论点,通过论证否定其中之一以外的各种论点,这“其中之一”就得到了间接的证明。例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就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

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资产阶级虽然在某种历史时机可以参加革命战争,然而由于它的自私自利性和政治上经济上的缺乏独立性,不愿意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彻底胜利的道路。中国农民群众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愿意积极地参加革命战争,并愿意使战争得到彻底胜利的。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一部分失业群众则具有无政府思想),所以他们不能成为战争的正确的领导者。因此,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就不得不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这段文字所要解决的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列举了两方面的具体事例加以论证,即中国革命战争既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也不能由农民群众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来领导,并进行了确凿、有力地分析,通过论证,排除了第一、第二两种可能性,最后归纳出结论: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只能落在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的肩上,具有极强的论辩性和说服力,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必须注意,运用排他法一定要穷尽一切可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论点得以证明;否则,稍有疏漏,论点便会架空,不堪一击。

(二)例证法

例证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它是运用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列举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特点是具有证明的直接性,不论是由事实推出原理(或论点),还是为了证明原理(或论点)而列举事实,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都属于归纳推理,即事实是作者推理的前提,是得出结论的根据,是用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据。如《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务部关于加强集市卫生管理的联合通知》中,开头一段指出:“目前,许多地区集市卫生情况不好,传播疾病的情况相当严重。例如,今年河南荥阳县汜水区后村集市上有人把患肺喘病死亡的牛加工成熟肉出售,结果使五个乡、十八个村、三百七十八人发生严重中毒,经百般抢救仍有人死亡。某些地区有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也有通过集市而发生传播的现象。”这里,作者为了论证“许多集市卫生情况不好,传播疾病的情况相当严重”这一论点,举出了“集市上有人把患肺喘病死亡的牛加工成熟肉出售”这一实例作为论据,论据充分,令人信服。

(三)对比法

对比法是例证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对比法要将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于举例比较中讲清道理,阐明事物的本质。它能将事物的性质区别得十分明显,从而使是非观念明朗化,产生强烈的说理效果。同时,还能给读者以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启迪。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第三部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与主观主义的学风加以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两者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比较中说明了主观主义态度的危害性,讲清了马克思主义态度的重要性。在对比中,论证了问题,树立了鲜明正确的观点。

(四)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分析问题而进行论证的方法。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事物加以分析,通过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来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阐明论点的正确性。其作用在于能将问题说深说透,事理明晰、透彻。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出这样一个论点:“无论对什么人,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为了论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作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要不得”的原因:

因为这种吓人战术,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这种吓人战术,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无产阶级不需要这类手段。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至于以装腔作势来达到名誉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头,不待说的了。

这段文字,从“吓人战术”的作用、根源、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问题的实质,同时,树立起自己的观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的正确性。

应当注意的是,运用分析法进行论证,往往在分析之后,还要加以综合,使论点更为清楚,也便于上升到理论高度。如上例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之后,又进行归纳指出:“总之,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定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这个才能争取革命胜利,其他都是无益的。”综合之后,提出了具体要求,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就将问题推向了理论的层次。

(五)引证法

所谓引证法就是引用经典性言论、科学上的公理和定理以及生活中的常理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其作用在于或引出论题,或对某些论点进行引申,或对某些论点进行阐释,或直接用来证明论点。由于引用的言论、事理都是众所公认的,因而用它来证明论点,就可避免从头论证的麻烦。其方式有二:一是直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以引号、着重号、括号、黑体字等表明;一是意引,所引内容不用符号标明,而是用作者的语言概述。因此,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所引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反复核实,认真推敲,切忌断章取义;同时,还要注意引用的科学性,要恰到好处,自然得体,切忌牵强附会。

在公文写作中,要正确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需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论点正确、鲜明。公文中议论的论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的真实情况,不能虚构和假设。否则,议论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有损于公文的严肃性。要“吃透两头”,既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又要符合工作实际,做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

(2)论据充分、可靠。公文中议论的论据主要有三种:一是事实论据(事情的概况和原委);二是理论论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或行政法规、上级的指示精神、某一会议的议项);三是历史论据(案件中的原始资料)。使用时必须注意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否则,论据失真,论点也就无所依附,站不住脚。事实论据要确凿可靠,有据可查,合乎实际;理论论据要完整引用,不能断章取义,甚至肆意歪曲。要围绕观点恰当地选用材料,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3)论证周密、有力。论证是运用逻辑推理阐明论点和论据关系的过程。有两种形式,即立论和驳论。公文写作中使用论证主要采用立论方式,对所提观点、意见和主张作正面论述,即使对某个问题持否定态度,一般也从正面加以阐明,而不去直接反驳。论证时思维要周密,推理要合乎逻辑,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不容置疑和辩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作者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公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