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婚嫁习俗过程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1)

扶风县位于关中西部,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在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中,古老淳朴的扶风人保留了西周时期的婚嫁礼仪,形成了扶风独特的婚嫁习俗。旧时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买卖毫无自由而言,新时婚姻时兴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但无论如何,总得一定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吗,要的婚姻美满,还需讲究必要的规矩。没有规矩的自由,与胡来无异。本文就目下仍有相当生命力的一些本地必要的婚俗为例予以略述。

一、订婚风俗

(一)背见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2)

男女双方,经媒人介绍,约定日子地点,第一次见面,叫背见,即私下(不为人知)见面。过去背见,只是见个面而已,甚至连话都不说,所以就有“走马观花”的成语笑话。背见,已经是大大的向文明前进了一步。旧时候,还有定娃娃亲甚至指腹为婚者。指腹为婚,不足为奇,我们村就有指腹为婚者,现在夫妻两已经白头偕老了,儿女一大堆,人们当笑料说给年轻人听,老夫老妻也随之大笑不已。背见以后,若双方第一感觉良好,这才正式谈婚论嫁。现在,即使自由恋爱,两人本已熟悉不过了,但还有履行背见程序的,通过背见,争的双方父母同意罢了,此等背见,实际上是让双方父母见见而已。记住,背见背见,见见而已,双方一般不交换什么礼品的。

(二)打听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3)

男女双方背见以后若无意见,仍不能草率定事,还得有一个双方互相打听的过程。现代人科学观念较强,儿女定亲,要查祖孙三代,家风人品首要,家族病史为先。打听主要途径有,在邻里间查访,通过熟人了解,通过双方就读过的学校了解,通过双方工作单位了解等等。既要打听男女双方的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双方父母甚至祖辈的情况。经过双方打听,无异议,方可进行下一步交往。

(三)繎花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4)

繎花,繎花,就是将花繎住,花,比喻对象(奥,现在叫女朋友)。取谐音,名曰“提繎棉花”。过去一般由男方给女方家提棉花,五斤到十斤不等,意思上有即可。这中间要有媒人搭桥,双方背见、打听之后,媒人征求双方本人及父母意见,双方有意者,才提“繎花”之事。实际上是男方对女方的进一步考察。因为提繎棉花男方必须到女方家里去,通过观察其家情况,窥一斑而见全豹了。女方也对男方有一个进一步了解,通过双方不断了解,以免“走马观花”而看花了眼。现在提繎棉花,已由过去的象征性演变成实惠,要么折成钱,要么二三十斤。

(四)订婚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5)

经过上述程序,双方已经比较了解熟悉了,然后选择吉日,举行订婚仪式。其实,我这里给起了个学名叫订婚,在扶北,一般叫“看屋里”(kan wei yi)。到了“看屋里”这一步,婚事已经十拿九稳了,所以说,看屋里,只是个程序或者说托词而已。看屋里,一是女方看男方的家庭情况,这是次要的,二是男方给女方搭彩礼,这才是主要的。但是,既然名曰“看屋里”,就得“看”,谁看?因此,女方就得来方方面面的人士,主要有舅家、姨家、姑家代表和女方的父母甚至伯父伯母叔父叔母等,而男方的亲属也不能少,一般是对等的。男女双方的亲属主要是对对方再审视审查,而女方还有查看男方家庭条件的任务。女方亲属一般象征性地给男方一些小礼品,而男方亲戚则必须给女方相当的礼品,一般以人民币最大面值为标准,现在可能已经大大地突破了。给礼品的目的是互相认识,男女双方的家长要一一介绍,一边日后交往。这是前奏,主要还是彩礼,一般是“一个礼”最多是“两个礼”,“三个礼”“四个礼”也有,但不常见,上了“三个礼”“四个礼”叫心重,在突破就成了心黑了(呵呵)。“一个礼”过去是二百四十元钱,如今成了两千四百元钱。除了彩礼,男方还要给女方一定的衣物,一般是一身衣服,过去是两截布料,后来是一身成衣,现在大概也折成现金了。这些,必须经过媒人之手,隔着媒人手双方所送礼品媒人概不负责。

(五)下货过去,孩子订婚年龄较小,从订婚到下货需要好几年时间,一旦下了货,就标志着今年就要结婚,因为有讲究,不下隔年货。从订婚到下货这几年间,男女双方还有一个缓冲期,还可以再打听,再了解,再认识。如果此期间,男女双方认为不合适,退婚还来得及,一旦下货,就标志着水到渠成了,也就是说,双方本人及父母亲戚,通过订婚后几年的交往,认为双方合得来,可以互相依托,一旦时机成熟,则互商何时下货事宜。下货,就是男方给女方送结婚用的东西,诸如衣物、首饰、被子等等。这些东西可多可少,随行就市,一般经媒人从中说话,定出各类物品的具体数目。过去,大体上是八件(身)衣服,三到五床被子,三十斤棉花。现在衣服要不了这么多,但讲究起质量和品牌,首饰也从无到有,讲究起“三金”来了。(六)下小货下货一般在六月六或者七月七这两个节日,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可前可后,但一般不超过农历八月。下了货,女方就开始为女儿准备嫁妆,男方也开始为儿子筹办结婚事宜,诸如收拾新房,置买家具等等。等到了秋毕农闲季节,男方还要为女方下一次小货,又叫“下零碎”,诸如鞋面、袜子、头巾之类,同时还要付给女方压彩钱,彩礼是男方付给女方父母的,归女方父母所有,而压彩钱,是跪女方本人所有,实际上是付给女方准备嫁妆所用。过去一般一百元到二百元,发展到一两千元,现在至少得一辆摩托车钱到汽车钱了,个别地方6-8万。

二、结婚风俗

(一)问庚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6)

俗称“问肯”,说是男方问女方的肯心,实际上是以讹传讹,应该是“问庚”,即询问女方的生日时分。男方去女方家时,带“四色礼”即可(四色礼就是礼品的样数必须是四样)。问庚,就是为了确定结婚的良辰吉日。新社会男女结婚需领结婚证,问庚又赋予新的使命,即邀请女方领取结婚证。这也是女方向男方索要东西的最后时机,一般先上街,置买一定的结婚用品,多数是必备的必用的,也有胡搅蛮缠的,多数情况下男方会一一照办的。领结婚证就不需赘述,开上各自村或单位的婚育证明(现在身份证信息含量大不需要婚育证明),拿上身份证到民政部门领取即可,按法律规定,领了结婚证就是正式夫妻,但农村传统风俗还必须举办婚礼,只有举办了婚礼,才能入洞房的。

(二)照帖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7)

领取结婚证后,男方就可以按照男女双方的生日时分,请阴阳先生占卜良辰吉日,开列婚单,俗称“看日子”。婚单内容主要有结婚的日子和双方应该注意的事项,从大日子到上轿、进门、上头(盘头)、拜堂等时分到属相忌讳躲避、白虎当道防备等等,一应俱全。结婚日子确定之后,男方要通知女方,去时所带东西除适当礼品外,主要要带上婚单(一般一式两份男女各一份)和请帖,请帖要视女方送亲人数多少而定,一般为六贴,一帖一席,六帖六席。女方收到婚单和请帖以后要给男方一个回帖,所以叫照帖。实际上所谓的“帖”,只是用红贴纸糊一个信封样,内装一红纸条而已,一般不写什么。女方给男方的回帖其意在于,请帖收到,同意此日大婚,送亲人数X席,过去一般不超过六席,现在演化成越多越好。

(三)看路一个时期,这种规程好像基本绝迹,近几年又时兴起来。就是明天结婚(举行婚礼),今天下午,男方派人到女方家来,沿途查勘轿车经过的路途。实际上一是为勘路,二是为给女方送些猪肉,因为此时男方已经杀了猪。一般五到十斤上品好肉。

(四)迎娶1.人员 迎娶的人员一般有新郎、新郎的叔父或伯父、新郎的舅父、姑父、兄弟和一名小男孩,共六人。现在车队迎娶,加上司机人就多了。叔父或伯父提一提货笼笼,内装大葱两根、豆腐两块、礼条(猪肉)两条、猪爪一对,女方收礼时,大葱、豆腐、礼条各取其一,猪爪原封退回,意为婚后儿女成双成对“爪爪来爪爪去”。小孩主要职责是贴号帖,因为讲究大婚之日,往往白虎当道,传说石头是白虎变的,大树也是拦路虎,所以逢大石头大树,要用红布盖之,没那么多红布,就用红帖纸代替,没那么些红贴纸,就把红贴纸剪成小方块应付,就有了贴好帖的讲究,实际上是为后面来的新客引路罢了,因为过去用轿子娶新娘,轿子一般是用牛车改装的,前面随轿子去的新客最多一席,后面的新客除年长的再用车拉外,其余人等步行,加上天还未亮,又多是第一回走的生路,难免迷路,所以必须寻号帖前行。2.礼品 除前述提提货笼笼外,还必须拉一个嫁妆红漆木箱,木箱内放置40个麦面圆头蒸馍(俗称礼馍),再放置一块离娘帕子,现在已经发展为离娘衣,由一件发展成一身,又布料发展成成衣。3.彩门钱 过去村子里有谁家女子出嫁,街坊邻居给其家门上搭彩门,大家把头巾、围脖、围裙等等五颜六色的物件搭在上面,表示庆贺,男方来的迎亲之人,要用钱来请求大家打开彩门,就是去掉彩门上的物件,一份物件一个铜板(红包),这钱就叫彩门钱。笔者幼年还见过搭彩门要彩门钱,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不再搭彩门了,但彩门钱男方给女方照付不误,而且与时俱进,又原来的几块钱到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现在还有上千的。

(五)上头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8)

新娘下轿,由男方出一妇女曰“引女的”,引入大门进入洞房坐于炕沿上,此过程新娘的盖头布不能揭,需由新郎用一擀面杖上挑一白面馒头挑揭,揭掉盖头布新娘方可上炕,按婚单上规定的方位坐好,由引女的为其“上头”,上头就是盘头,至此一个大姑娘就办成了小媳妇了。上头又叫做“开脸”,过去用细磁瓦片刮新娘脸上的绒毛,或用丝线拾交拔除,现在用剃须刀刮掉。过去还需洗头盘头,现在多数事先已在美发店盘好,只是象征性的梳理一下即可。

(六)挂帘新娘上头期间,女方客人入席,男方派人抬嫁妆,嫁妆抬之一毕,抬嫁妆的年轻人抢着挂门帘,谁挂门帘,谁可得到女方送女的一方手帕的奖赏,由此开始“要手帕”戏耍活动。因为往往挂门帘者正在忙碌着,没挂门帘者确抢先要去了手帕,所以就演变成“抢手帕”了。实际上,手帕,在扶风由于出了苏慧织锦回文的典故,手帕成了爱情的象征,同时,也显示新娘向苏慧那样善良贤惠心灵手巧,还有一层最普通而重要的意思就是通过手帕展示新娘的女红活儿的精巧。过去都是新娘未婚前自己亲自织就,现在无人再织棉纺布了,就购买现成的,要手帕成了一种形式了。

(七)拜堂拜堂又叫“拜天地”。早饭一毕,即开始张罗拜堂,拜堂时间还需按阴阳先生开列的婚单办事。时分一到,立即拜堂。过去拜堂,必须在正席上方悬挂“先人案”,现在一般不悬挂,文革中还有一段时间悬挂毛主席画像的。议程一般是,首先由证婚人证婚,一般聘请当地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也有情媒人担任的。接着就是三拜:一拜天地,夫妻向天作揖向地叩头。二拜高堂,高堂即父母,注意,若有祖辈,得须先拜爷爷奶奶,再拜父母,父母还需给新娘准备礼物,一般是父亲给儿媳给一张人民币最大面值的纸币,母亲给儿媳给一个传家的首饰之类的东西。现在生活富裕了,也有父亲给九百九十九元母亲给壹仟零壹元的,取夫妻长久白头偕老和千里挑一之意。最后是夫妻对拜。三拜完成即可入洞房,但是现在又兴起新的婚礼仪式,还要进行下列议程:宣读结婚证,一般聘请村组干部宣读。谈恋爱经过之类的,就成了年轻人戏耍的场面了,不再赘述。

(八)待客1.理事会 首先要成立婚事理事会,在婚礼前一天就要聘请家族或者村子里的德高望重热心助人之人担任大总管,由大总管召集人马,组成理事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附:xx婚事执事名单

1、大总管(1人)【括号内问人名字】

2、副总管(2-3人)

3、账房(1-2人)

4、礼桌(1-2人)

5、迎亲(6人)

6、帮灶(2-4人)

7、招呼新客(2人)

8、看席口(3-10人)过去,还有端盘若干人,现在时兴服务队,也就无须安排。看席口的,也只给新客看席口。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9)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10)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11)

2.早饭 无论是早饭还是午饭,首席先请媒人入席,特别是午饭,媒人未到,不得开席。男方负责安席的总管,事先要和女方主事之人联系,将女方送亲之人按辈分、年龄问清楚,年龄大辈分高的人安在上席,年轻人小孩子搭配均匀。看席口之人,待席安齐下酒凉菜上齐之后,给每位客人敬酒一杯,道声“请”即开席,注意,万万不得说“吃”。一轮酒罢,再倒第二杯,即有客人客气阻止,看席口的人特别是首席者,给总管一个手势或向里说声“上饭”,扶风臊子面即可上桌,一盘最多只能端六碗,叫做“满盘”,第一次上满盘,此后可视具体情况不等。端盘有讲究,木盘要顺纹横着向客人,不得竖纹向客人,铁盘不得竖长向客人。负责安席的总管要来回巡视,间或询问客人“尝得着不”(味道如何?)“汤热不热”等,看席口的人负责将面碗往上席送,将汤碗往席口挪,及时撤掉汤碗,不能使席面上汤碗面碗分不清。当上席的人放下筷子的时候,下席的人也需及时放下筷子,看席口的要问候客人“吃好了没有”,若大家起身,立即发给纸烟。负责招呼新客的人员,要立即引客人到休息之处,休息之处一般安排在门分族人或街坊邻居家里。要给休息新客的家里备足烟茶糖果瓜子开水杯子之类。中间新女婿、亲家还要前去看望问候,主要是认人,女方主事者要主动一一介绍,互相认识。

扶风结婚有什么讲究(扶风婚嫁习俗过程)(12)

3.午饭 午饭过去讲九碗水菜(烩菜),一个大方盘,内置九个碗,大四方客桌四角四碗豆腐棚肉,就是下面是豆腐块,上面是“木梳背”红烧肉若干篇,左右两边的中间碗是粉条,粉条碗内搁置三个瘦肉丸子(每席六人一人一个),上下两边的中间碗是白菜萝,最中间一碗是蒜苗木耳黄花菜等,称作“稀碗”。九碗水菜前面是五个凉菜盘子,叫下酒菜,凉菜盘子一盘一盘往上端,第一盘凉菜上桌之后,即刻由看席口的给客人敬酒,每上一盘凉菜敬一轮酒。凉菜上完之后,稍等片刻,待客人抄得差不多时,撤下凉盘和酒水,端上水菜,水菜上席,即上热馍(小型馒头),客人吃馍就菜,片刻可上汤(一般是大枣米汤)每人一小碗。水菜和汤可不断地添换,红烧肉和瘦肉丸子除外,那是有数目字的,所请厨师就是按那些东西的使用量计算工价的。现在很少有人家待客吃水菜,一般吃的是炒菜,每席由六人增加到八人,同样是先上凉菜,只是凉菜成了“十三花”即十三道凉菜,凉菜在客人未入席前一次上清,客人边嘲凉菜边喝酒,酒水由过去单纯白酒增加了啤酒、葡萄酒和果汁之类,适宜各类客人饮用。凉菜差不多时,可上热菜(炒菜),热菜得须一盘一盘往上端,鸡鸭鱼肉各类时鲜蔬菜极尽主家之热心和厨师之手艺。热菜伴随热馍一起端上,酒水撤下,凉盘可暂时不撤,待热菜边上,凉菜空盘边撤。午饭同样,首席先安媒人,同时是娘家送亲的客人,按早饭的坐席顺序老中青搭配。席间,新郎新娘要给客人敬酒,敬酒时男女双方要互相介绍各自的客人,要先从媒人席敬起,逐桌逐人敬到。一般一轮客人安排不完,每轮都得敬酒。

(九)谢媒谢媒时间一般安排在午饭期间,女方娘家新客吃吧,紧接着就开始谢媒。谢媒的礼品一般是事先与媒人商量好的,需要啥谢啥,但有一点是约定成俗的惯例——媒鞋,无论男方还是女方,礼品中都必须有媒鞋,取媒人为作合姻缘跑烂鞋而予以补赔之意。谢媒时,按照午饭的标准另备一桌酒席,双方媒人坐上席,双方的伯父(叔父)、舅父、姑父等长辈作陪。女方先谢,新娘由其舅母或女长辈陪同,男方随后,新郎由其父或长辈陪同,多是说一些感谢之言。谢完媒,双方还要谢橱,礼品多是手帕毛巾之类,厨师还要给女方回以一个肉夹馍的礼品。谢完厨,女方还要给男方的母亲送礼,俗话叫“说颇烦”,一般由陪同的女方长辈说些客套话,譬如“我这女子没眼色,瞌睡多,以后还要你多操心,勤教导”等等,实际上就是将出嫁女儿托付给亲家母。男方还需注意,至迟在午饭时,必须给来送亲的女方的小孩人人发红包。为什么只给小孩发红包,这是有讲究的。因为一般人结婚,请达贵官人是请不动的,小孩子前途无量,说不定将来其中有达贵官人脱颖而出,所以,凡遇婚事,一定不能慢待小孩子客人的。另外,结婚当日,凡遇乞丐、放铳之人,一定要以礼相待,万万不得驱赶,据说乞丐可以带走穷气,放铳可以带来喜气。

十、送客谢媒谢橱等一结束,女方客人应主动提出回家,男方应热情相送。送前,男女双方主事之人应协商好女方什么时候“看女”,什么时候“请女婿”等事宜。一般婚礼三天后来“看女”,“请女婿”在“看女”之后。“送客送到大路边”,一般也须送到城门口,新女婿必须亲送。当新女婿返回时,女方的客人要给新女婿给以礼品表示所来送亲之人的心意,过去是一朵大红花,后来是一个大红缎子被面,再后来是自行车,现在成了摩托车,将来……

文/冯高明

冯高明:生于1957年,扶风县天度区豆会村冯家北庄人,即现在的法门镇冯家村北庄组。1974年豆会高中毕业后,回乡任村农技员、会计,1978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1989起先后担任初中副校长、县教育局干事,镇成人教育专干,初中副校长、初中党支部书记等职。198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多次获奖;并发表散文、纪实文学、诗歌、楹联作品多篇(幅)。本人的初三政治课复课教案,考》系列丛书作为《对接中考-政治》出版发行;执笔撰写的《扶风记事·新城记》作为扶风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出版发行。现为扶风县政协文史员,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宝鸡市炎帝研究会会员,宝鸡市周秦文化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