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视的王牌节目《爱情保卫战》从开播到现在一直有相当稳定的观众。

至少我本人曾经有段时间是拿它下饭。

爱情保卫战里的傻女人(爱情保卫战里的痴男怨女)(1)

特别是涂磊的发言,让我确实从中获取到了一些与男人相处的常识。

爱情保卫战里的傻女人(爱情保卫战里的痴男怨女)(2)

整个节目的所有的求助者的难题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婚恋中,男女的权利失衡

恋爱初期,女方处在两性权利的高处,这时她会得到男朋友的呵护和关注。

而权利会让人获得虚妄的快感,从而促使女方向男方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这时候的男性因为荷尔蒙作祟也会乐意满足,把女方的话当成“圣旨”。

然而当热恋期一过,权利逐渐转移到男方。而懵懂的年轻人会有一段时间的混沌期。

会不断怀疑自己,会为了别人推翻自己既定的观念,改变自己的立场,为了获得伴侣的关注一再降低自己的底线。

就是明知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就不敢快刀斩乱麻。

此时双方都未能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以两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平等的交流。

不是你要让着我就是我得宠着你,这和现在一部分要成为或想得到“娇妻”的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2-恋爱脑

恋爱脑分两种,一种是看似识人不清,糊里糊涂和一个人开始谈恋爱。但是实际上是荷尔蒙在作怪,大好年华为什么非要在虚无的情感上作?

因为ta整个人是不受控制的,是欲望的奴隶。

比如节目当中嘉宾提出的各种问题,男的爱撒谎要不要分手,伴侣跟前任不清不楚,该分手我又舍不得,对方的控制欲太强我该怎么办.....

渡过了混沌期的人就一个字:分。

看着她们各种抱怨男的不成器,太懦弱,没本事,太直男,真的和主持人赵川一样疲惫:要不就分了吧,为啥不分呢?

然后女孩又开始碎碎念:他当初对我很好,他除了爱撒谎其他的也都挺好的云云。大意就是:自己又想将就又不甘心。

另外一种是自我意识尚未觉醒。还没有开始爱自己。他们认为自己的全部价值就在眼前的这段感情上,认为人的价值就是找一个好对象有一个好家庭。所以为了这个目标ta不断地委曲求全。

在这一点上,男生比女生做得好,具体体现在只要男生想分手,就能真的分开。而女生提出的分手很多时候以男生的态度为转移。

节目里有的女孩愿意迁就男孩朝三暮四,愿意自己工作养一个只知道打游戏的人,愿意离开自己蒸蒸日上的工作只为结束异地,甚至有的还为男人多次未婚先孕。

可她不知道自己的步步后退换来男人放肆的无耻地摆烂。

3-男生晚熟

因为东亚的文化使然,男孩从小就受到家庭的重视和呵护。

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小皇帝似的生活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巨婴。

他们多半不干家务,不带孩子,不做决定。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们不想理会琐事。

毕竟这些都是妈妈在做,结婚后是老婆做。

还有结婚后的婆媳关系,当然根源还是还是男的太懦弱。

他们是男权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安然享受社会带给他们的福利,不愿让步一点,并在母亲权威和妻子的压力下选择了逃避。

在该承担该面对的时候躲了。

婆媳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权利的斗争,双方在争夺做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和决定权。

而东亚人的代际之间尚未形成空间感,导致边界模糊。一旦一方逾矩,便产生矛盾。

4-S和M

在节目中,总是有男女生抱怨,对方无理取闹。

比如有个男生说女孩期望自己记住每一个节日。这些节日五花八门,包括中国的外国的民间流传的的网络自封的....几乎每个月都有纪念日。

而男生虽然表面疲于应付,但却对这些节日如数家珍。以一种自嘲戏谑甚至有点小炫耀的语气说出来。

连情感导师都被逗笑了,说他明明享受其中。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这场对女朋友“作”的控诉实则是结结实实地秀了一场恩爱。而S和M最重要的就是各司其职,不要心存怨念或者愧疚。

作家刘瑜说过:自我是一个深渊,爱情不可填补。

我想人也许应该找到自己的热爱,成为一个负责的独立的人,才能去碰触爱情,否则爱情会变得像过家家一样幼稚滑稽。

“---之所以永远有这么多人在忙着得到爱失去爱抱怨爱唠叨爱,除了伟大的化学反应,还因为爱情是成本很小、“进入门槛”很低的戏剧。

如果要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的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

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说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

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于是爱情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大量地生产出来。

说到底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太难,改变别人更难,剩下的容易改变的只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在一起,分手,和好,再分手,三者,第四者……啊,枝繁叶茂的爱情,让一个可忽略可被替代可被抹去而不被察觉的存在,看上去几乎像是生活。”

视频来源:《爱情保卫战》

文章引用:《兔子跑什么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