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璇儿说,相遇即是缘。点上方“关注”,让我们一起,品世间百态,享共情人生!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

赵得意商琴琴结为夫妻

文/璇儿

图/电影《最爱》


前言

电影《最爱》改编自阎连科的小说《丁庄梦》,由顾长卫执导,章子怡、郭富城、濮存昕主演,于2011年5月10日在大陆上映。影片荣获第20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优酷影视盛典2011夏季盘点“最佳电影”。导演顾长卫、主演章子怡凭借《最爱》夺得第20届上海影评人“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奖。

导演其人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2)

顾长卫

顾长卫, 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是“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佳作《霸王别姬》、《红高粱》正出自顾导之手,而《最爱》、《孔雀》、《立春》三部影片共同构成了顾导边缘人物三部曲。

顾导的电影创作, 在人物塑造、镜头技巧、画面处理、叙事等方面具有第五代导演的典型特征, 同时又在纪实性、声画的同步效果、长镜头的应用等方面更接近第六代电影人的特色。

故事梗概

影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娘娘庙,村民们为摆脱贫困的生活非法卖血,全村很多人不幸感染了“热病”(艾滋病),这些热病患者被迫聚集到废弃的学校生活。影片讲述了热病患者赵得意、商琴琴相怜、相恋、相守、一起走向生命尽头的爱情故事。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3)

本文将从边缘人物的形象,叙述视角、叙述节奏等叙述手法,影片的主题内涵,聚焦边缘人物生存与爱恋中的人性挣扎。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4)

第一层次 社会边缘人物的形象

① 商琴琴:被动的“被看”到主动的“被看”

商琴琴是个爱美的女性,卖血是为给自己买瓶洗发水,羡慕电视上的女人顺滑的秀发。琴琴第一次出场是在赵得意和热病村民的注视下被丈夫送来学校的, 她因染热病被丈夫打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而琴琴和得意偷情被锁在屋里, 遭到丈夫暴打和羞辱, 也全在众人的围观之下。此时商琴琴的女性形象是被动的“被看”。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5)

赵得意和琴琴偷情被海子撞破

当商琴琴和赵得意领结婚证成为合法夫妻,商琴琴分喜糖给村民,当众宣读自己的结婚证书时,身份合法化,商琴琴希望得到大家的见证和祝福,此时女性形象由被动“被看”转变为主动的“被看”。

② 赵得意:"得意一天是一天"

赵得意面对热病和死亡,一直都是自我宽慰式的态度,“多活一天是一天,多活一天赚一天”,乐天安命的得意没有丧失情感的渴望,因此才会在明知自己将死的情况下,热烈追求琴琴,不顾世俗眼光和琴琴结婚。“你敢嫁,我就敢娶”,得意在琴琴身上找到了失落的情感。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6)

得意求娶琴琴

当琴琴的婆婆怒骂赵得意抢了她儿媳不要脸时,得意捍卫二人尊严“琴琴是我的人,我们要结婚”;当海子提出同琴琴离婚的条件是赵得意死后把房子给他时,得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将死之人便“得意一天是一天”。

③ 得意和琴琴不同个体的相似命运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得意和琴琴相似的命运是人类多种需求的缺失。得意的老婆带着儿子回娘家,一次也没来看他,琴琴遭受丈夫的歧视被殴打遗弃,两人的婚姻皆名存实亡,缺失伴侣的爱抚,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7)

得意和琴琴是感染热病的濒死之人,丧失了健康,安全需求没有保障;同时作为社会边缘人,热病群体被普通村民歧视误解,社交需求与尊重需求无法满足得意和琴琴不仅仅是两个个体,更转喻着所有被社会歧视,人类需求缺失的热病群体。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8)

第二层次 影片的叙述手法

① 背景模糊化与全知全能叙述视角,聚焦边缘人的人性挣扎。

影片并没有交待具体的地点,“我们村”、“娘娘庙”、“一所废弃的学校”就是全部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贫苦村民们为改变自身生存条件,选择卖血。影片在模糊的背景中聚焦一群热病患者的生存。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9)

影片采用十二岁亡童赵小鑫的全知全能叙述视角,以旁白的形式串联整个故事,全景俯瞰式的超时空叙述给予了文本更大的可能。「全知全能叙述,即叙述者无所不在, 无所不知, 既知道人物外部动作, 又了解人物内心活动。」

童声夹杂方言,叙述者客观冷静真切动人地讲述故事,增强文本的可信度。同时影片开头“假如这就是我”、“假如我要给你们讲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又具有布莱希特笔下“让观众看戏”的间离效果,虚构的区隔与现实讲述之间形成矛盾张力。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0)

12岁亡童赵小鑫

② 符号与色彩的使用。

结婚证是影片中的典型符号,一本结婚证书象征着法律对婚姻的认可,赵得意和商琴琴一定要拿到结婚证,是临死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影片中多次运用了鲜艳的红色:琴琴出场时穿的红袄袄,结婚时的新娘装、领到的结婚证,以及琴琴死后得意用刀砍腿涌出的鲜血,都是红色的。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1)

琴琴出场穿着红袄袄

红色象征二人大胆奔放的爱情,对美好生活明亮的幻想。同时鲜艳饱满的色彩又与生命不断失去的灰暗形成反差,增添影片的悲伤无力感。

03 轻快的叙事节奏。

赵得意和商琴琴的悲剧命运无法挽回,影片的情感基调本该低沉,但是导演的厉害之处就在“以乐写哀”。电影多次出现赵得意带着商琴琴看火车呼啸而过的场景, 那时, 碧海蓝天, 远山浩淼, 镜头里男女的笑容灿烂,似天上的骄阳;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2)

得意拉着琴琴狂奔

得意拉着琴琴快速登上长长的阶梯,奔跑欢笑追赶,突然便生出一种生命美好, 活力四射的感慨,但是一停下来便想起了男女主的命运,借助自然的无限反衬男女主生命的有限,心里又涌现悲凉来。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3)

第三层次 电影《最爱》的主题内涵主题一,反对歧视艾滋病群体。

导演顾长卫曾说“艾滋病人不是罪人,不应该受到歧视,这是我拍影片的目的。”观影过程中,歧视无处不在:艾滋病人在村里晒太阳, 卖豆腐的妇女撞见转身便跑;年轻小伙子路过掉了烟,赵得意捡起欲交还给小伙,小伙连连后退不敢接;得意在商店买东西, 店主用长铁夹找钱;得意琴琴送喜糖, 村民不敢接……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4)

村民连连躲开

热病患者社会性的死亡和遗弃之殇早已超过了身体的疼痛,歧视艾滋病人的生存自由。在普通人眼里他们是异类,只能隔离聚集在废弃的学校里,外界和他们的联系除了粮食就是棺材。

歧视艾滋病人的道德品质。这点充分体现在商琴琴身上,当海子知道琴琴染上热病便是一顿拳打脚踢,艾滋与道德败坏、混乱的性关系直接挂钩,但真实的患病原因却是因为不卫生的采血卖血交易,都是可怜的贫苦人民,何来道德败坏之说,从事卖血交易的商家才是黑心至极。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5)

歧视艾滋病人的婚恋自由。当得意和琴琴要结为夫妻时,村民们根本无法理解,两个已有家室的热病患者要在一起,同为病患的村民都以此为耻辱和黑点威胁叔交出校长职务,叔妥协照办,可见世俗眼光下,艾滋病人的婚恋不被看好。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6)

威胁叔交出校长职务

导演通过塑造得意、琴琴以及粮房姐、大嘴哥、村长等一系列热病患者形象,聚焦艾滋病群体的生存与爱恋,人性的挣扎,强化悲剧意识,唤醒观众的同理心,达到反歧视的宣传目的。

主题二,赵得意和商琴琴绝望而疯狂的爱情。

两人的爱情始于原始情欲,陷于情感偎依,终于相伴相守。影片讲述了得意和琴琴的爱情故事,着重描绘了生命爱情美丽绽放的三个场景。

① 赵得意在火车前狂奔,将死之人的任性。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7)

得意火车前狂奔

赵得意说“没意思,我们就活出个意思”,当两颗心越贴越紧,得意决定要娶琴琴,趁琴琴不注意,得意一下跳到铁轨上,火车正向他驶来,得意张狂地笑着,在铁轨上拼了命跑,火车追了一路才刹住了车。普通人哪敢拿命玩,赵得意在火车前狂奔是将死之人的人性,死都不怕,离婚结婚还怕什么。

② 商琴琴变“冰人”,用身体给得意降温。

得意夜里高烧不退,嘴里接连喊着“娘,我要冰”,琴琴在寒凉的秋夜里,赤身裸体浸没在冰水中,然后用冷却的身体抱着得意替他降温,一次又一次。待得意高烧退去,琴琴被活活冻死,得意呼唤琴琴“你应我一声”,待看清床下已然冻僵的琴琴时,得意痛哭流涕,给了自己大腿几刀,红色的鲜血顺着门缝流出。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8)

得意和琴琴的爱情,最初只是情欲缺失时互相的满足,接着就是同病相怜者的相互偎依,到了生命的尽头,彼此互为存活的稻草和信念,如何不爱?

③ 赵得意商琴琴领结婚证,给村民发喜糖。

领结婚证发喜糖的场景安排在两人已死后,强化剧情的悲剧意味。商琴琴身穿大红色的婚服,头戴红花,脚踩红高跟,一边嚼着喜糖, 一边喜极而泣地大喊:“赵得意商琴琴自愿结婚,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19)

足足喊了三遍,聚焦商琴琴的面部,嘴带微笑却眼含热泪。琴琴念的绝不只是印在结婚证上简简单单的几行字,更是社会边缘者面对世俗偏见,勇敢捍卫尊严守护爱情的呐喊声。

主题三,《最爱》里的人性关怀

赵得意和商琴琴最初的结合违背了世俗伦理的认知,有夫之妇和有夫之妇如何可以苟且,但是两人的境遇由于常人不同:名存实亡的婚姻、被抛弃的一方、身患热病将死的命运。观众置身在影片角色的认同框架里,不由自主的认可了得意和琴琴的结合,甚是还有同情和感动。

正如弗洛伊德“超越快乐的原则”对生本能的诠释。生存本能中包含了爱欲本能,肉身的张扬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是对生命的敬重,极具人道主义的关怀,摒弃世俗偏见,勇敢守护爱情。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20)

自我身份的丧失,身份的置换。得意和琴琴以爹娘互称,也是在挑战传统认知,但是濒临死亡之时,对方是彼此唯一的救命稻草,此时对得意和琴琴而言,最亲的亲人就是爹娘。两人以“爹”、“娘”互称,是在用象征性的救赎方式完成生命旅程。

总结

影片刻画了一系列的复杂人性:或自私冷漠、或恐惧死亡,或对金钱极具欲望和贪婪、以及对生存的渴望。本文从边缘人物的形象,影片的叙述手法和主题内涵,聚焦边缘人物生存与爱恋中的人性:活着是人性本质的诉求,自然的态度接受死,迫切的模样贪恋生,大胆追求爱情,皆是人性的本能。

最爱电影郭富城和章子怡的结局(章子怡郭富城之最爱)(21)


参考文献

[1]何爽,谢燕南.浅析顾长卫电影中的女性生存寓言——以《孔雀》《立春》《最爱》为例[J]现代交际,2012年:91-92.

[2]程丽华.血色的追求——评电影《最爱》的主题[J].电影文学,2012年:96-98.

今日话题:

影片《最爱》,

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欢迎留言讨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