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闺怨》诗中有”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句,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中有”若个书生万户侯?“一句,李鸿章《入都》诗中有”八千里外觅封侯“一句。

这些诗句中的”侯“自然指的就是五等爵中的侯爵,但是,侯在汉语中的本义是什么呢?

光武帝选择题 天骄弯弓射大雕(1)

侯在甲骨文当中,上部和左侧是支撑起来的箭棚,这个箭棚在上古汉语中就叫做”侯“,也就是今天的箭靶、箭垛也就是靶子的意思。下部是一支箭,表示箭中靶子

光武帝选择题 天骄弯弓射大雕(2)

小篆开始变得复杂,那是因为最上部增加了一个面向左边的人,表示”射侯“与人有关。

光武帝选择题 天骄弯弓射大雕(3)

在楷书中,人被移到了左侧成了单人旁。

光武帝选择题 天骄弯弓射大雕(4)

侯有”射侯“的含义,傅斯年先生指出:”殷周之言侯,犹汉之言持节也。“这是王的代表的含义。

《仪礼 ·大射仪》记载:”司马命量人量侯道。“郑玄注曰:”所射正谓之侯者,天子中之则能服诸侯,诸侯以下中之而能为诸侯。“

这与侯的本义相当接近,而诸侯,就是能够射中侯的了不起的男子,引申为有本领的人。而这些善射的有本领的人,”必建藩于王畿之外,而为王者有守土御乱之义,然后称侯。“

光武帝选择题 天骄弯弓射大雕(5)

在中文里也用“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法国Marquis、英国Marquess、德国Markgraf等)

法语Marquis等称号来自拉丁文marca(边疆),原意为封于边疆的诸侯。欧洲中世纪边疆与内陆的概念区别源自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对帝国行省管理的划分,比较稳定的内陆省份归于元老院管理,而不稳定的边疆省份归于皇帝管理。中世纪以后,则把封疆贵族按照相似的概念分作最受君主信赖、管理边疆的“侯爵”,和管理内地的“伯爵”。德语Markgraf等称号也有相似的来源,其原意为“[管理]边疆(mark)的伯爵(graf)”。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在华夏,侯爵内与王田内有土称公者不同,外与侯卫宾服者相异与汉代以后持节佩符的意义一般无二。

侯是武士,其政为戎,本义是开疆拓殖的军事贵族。此后在汉语中本义渐渐模糊,但是无论是汉高祖刘邦的”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还是直到清代末年曾文正公(曾国藩)、左文襄公(左宗棠)封侯而张文襄公(张之洞)未尝封侯,仍然不脱侯之为侯的本义。

在少数民族的观念中,诸夏时代的这个概念确实始终仍然存在。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在入关前的封号是墨尔根代青(mergen daicing,汉语含义其实与睿亲王一样,意为英明的统帅),墨尔根满语作mergen,意为贤人、智者,一说来源于蒙语,本义就是“善射”即“善于射箭(打猎)的人”或者”精能”“有智慧的人”——长期耕耘于满族语言和文化领域的我友开宸先生指出,满语里表示英雄的有两个词,baturu和mergen,前者常在南部使用,就是近蒙古地区,后者源于长白山地区,是相对纯粹的满语,有人认为墨尔根从善射引申为英雄再引申到睿智,是满族思维方式的表现,而巴图鲁是从蒙古语借用的,换言之,就是东海女真更常见墨尔根的名号,而海西女真近蒙古的地方更多见巴图鲁的名号——本文作者按,巴图鲁与蒙古语的“巴特尔”(баатар)同源,亦音译作拔都,成吉思汗的嫡长孙、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嫡次子就叫拔都,拔都是钦察汗国(金帐汗国)的第一任国君,世界知名的军事家。

光武帝选择题 天骄弯弓射大雕(6)

天骄弯弓射大雕, 八千里外觅封侯,作为武装殖民、弹压边地的军事首领,在先秦,齐国国君是侯、鲁国国君是侯,晋国国君是侯,燕国国君是侯,后世五等爵的说法,倒反而是战国秦汉整理古代文献者硬凑硬套出的一个体系。

光武帝选择题 天骄弯弓射大雕(7)

,